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对气温影响表现如何?

如题所述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简介:

气温是一气象术语,一般指大气的温度。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中国用摄氏温标,以℃表示摄氏度。一般一天观测4次(02、08、14、20四个时次),部分测站根据实际情况,一天观测3次(08、14、20三个时次)。气温是用来衡量地球表面大气温度分布状况和变化态势的重要指标。它可根据需要分为日均温,月均温和年均温。它还是指导人们正常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重要参考依据。

    拓展资料:

气候是大气物理特征的长期平均状态,它具有稳定性。例如,中国,东部地区7月份较为闷热:北方地区1月和2月多严寒天气: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等等。研究气候的科学是气候学。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人类影响气候,气候也影响人类。短时间的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的异常气候现象,如干旱、洪涝、冻害、冰雹、沙暴等等,往往会造成严重的自然灾害,足以给人类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0

影响气温的因素: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反射率,地形类型,植被覆盖)、洋流、以及植被、水文、人类活动  。

(1)位置:包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①纬度对气温的影响: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

②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气温变化缓和;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相反。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2)大气:

大气中的粒子可以通过吸收或反射阳光来改变地球的气候。这些粒子通常是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比如汽车和工业,但也有自然产生的粒子。

研究小组将大气测量与计算机模型结合起来,绘制出两种自然粒子源的影响: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和树木释放出的气体,这些气体可以粘在一起形成微小的颗粒。

来自利兹的地球和环境学院的凯瑟琳·斯科特博士说:“自然粒子可以改变气候,但它们也受到强烈的控制。”随着地球变暖,植物释放出更多的挥发性气体,例如,这些气体会给松树带来一种松树的气味。”一旦在空气中,这些气体就会形成微小的颗粒。大气中更多的微粒反射出太阳的能量,这有助于冷却地球。

(3)地形:
地形对降水分布的影响还与坡向和高度有密切关系.当海洋气流与山地坡向垂直或交角较大时,则迎风坡多成为“雨坡”,背风坡则成为“雨影”区域,这可以从北美洲加利福尼亚海岸的圣克鲁斯附近到内华达高原一线地形与年降雨量之间的关系看出。当地盛行西风,自太平洋吹来,正好与南北行的海岸山脉垂直相交,在迎风坡气流上升,至山顶降水量达第一高峰.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即锐减。

(4)洋流:暖流能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主要指植被覆盖率。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由于热容量大,故温差小。    

(7)、人类活动:城市的热岛效应,大气的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等。

它们对气温影响表现:

一般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可降低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可升高20℃左右。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影响也非常显著。

拓展资料:

大气的温度即是气温,国际单位用摄氏度(℃)气象上指的气温是以安置在1.5米高的百叶箱里的空气温度为标准,所以有时气象台预报的气温会与我们实际所处环境的气温有所差别。

参考资料:气象因素-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1

自然因素

某地气温除了由于太阳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周期性变化外,还有因大气的运动而引起的非周期性变化。实际气温的变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前者的作用大,则气温显出周期性变化;相反,就显出非周期性变化。不过,从总的趋势和大多数情况来看,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周期性还是主要的。

热量平衡中各个分量,如辐射差额、潜热和显热交换等,都受不同的控制因子影响。这些因子诸如纬度、季节等天文因子有着明显的地带性和周期的特性。而下垫面性质、地势高低,以及天气条件,如云量多少、大气干湿程度等,均带有非地带性特征。同时,不同地点,这些因子的影响也不相同,因而在热量的收支变化中引起的气温分布也呈不均匀性。

人类影响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拓展资料:

气象学上把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空气温度,简称气温(air temperature)。国际上标准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指在野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在百叶箱内测定)。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低值,一般出现日出前。

气温变化分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变化,最高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是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最热1月最冷,海洋上8月份最热2月份最冷;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因此等温线与纬线大体上平行。同纬度海洋陆地的气温是不同的。夏季等温线陆地上向高纬方向凸出,海洋向低纬方向凸出。

参考资料:气温-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4-02

一般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多种,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地面状况(如:海陆分布,反射率,地形类型,植被覆盖)、大气环流和洋流的调节、洋流、以及天气状况等。

如地形类型,盆地地形,由于周围高山环绕,热量不易散失,气温就高。高山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气温就低。

例如,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热量,可以调节高低纬之间的温度。低纬地区的热量通过大气环流和洋流输送到高纬,可使低纬地区温度降低,高纬地区温度升高,这样就大大减小了高低纬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

一般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作用,热带地区温度可降低10℃左右,纬度60°以上的高纬地区,温度可升高20℃左右。由此可见,大气环流和洋流对气温分布影响也非常显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