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如题所述

恩,我是根据初二的思想品德教科书来回答的哦,你参考一下啊。。。
与人为善呢,就是以善良之心去对待人。
善良最重要的,就是要 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和勇敢。归结起来,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
不管是中学生,还是小孩大人,都要与人为善,多助人为乐,以美好善良去陶冶心灵,就会受到很多人的赞赏。
那要如何做到与人为善呢?
①善良是无私的。以善良之心待人是发自内心的,善良的行为必然不图回报。如果怀着自私利己的善良行为,看上去是善良的是,但它的本质令人厌恶。
②善良之心要博大。一颗善良之心不仅只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敞开,对社会上素不相识的人和那些弱势群体也要怀着一颗善良之心。
③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我们每人的心中都有一张明是非善恶的标尺,那些帮助后有害的社会无辜者的事,即使是出于善良,社会也绝不会容忍这些人。《农夫与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那些以善良去帮助好人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崇拜。
④善良要见诸行动。现在就去敞开你的善良之心吧,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善良之心,不要让善良之挂在嘴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7
请建立一个交际的模型,地点任意,人物包括“我”和“别人”如果“我”怀着恶意,而“别人”无论如何表现,都不能称之为善。所以与人为善的前提是“我”为善。让“我”变更好似乎是不用讨论的常识,常人谓之私心。但是真正的善又表现在哪?封闭空间内没有坐标体系,也就没有度量衡,人心就是最普遍的封闭空间。

因此“别人”很重要,无视对方反应就无法判断自身善恶。极端的利他主义宣称公益比私心更重要。他们也许看到了苗头,但是毫无疑问理解错了。如果任何个体都放弃成为一个主体的资格,那么世界上将不再有客体。也就压根不存在公益——私益都被消灭了,即使有公益出现,谁能来确认它的存在?

与人为善不是对存在的既有现象的表达,而是针对即将发生的行为的概述。有了善意的主体”我“,还有未知的客体”别人“,如何做到与人为善,还必须看交流的过程。
如果遭遇了善意的客体,那么确保双方的良性就会被称为善。这种局面下你无法期望对方变坏,变差。人性对美好的基本追求会导致一边倒的局势。大部分情况下出现在一厢情愿的单方面爱慕里。
如果遭遇了恶意的客体,那么针对问题的补救就会被称为善。这种局面下你会变得挑剔和刻薄,希望通过预言一个又一个的不合理局势来提醒客体修正错误的属性。这种行为基本上跟逻辑无关,而是单纯仰仗与现实中的实力落差。无论如何,大部分人都认为能干的人的意见比较中听。当主体“善意”的“我”占理不占优的时候,会发生恶意客体的我行我素状况,主体”我“会用最极端的方式表达看法,比如对冷淡者回报置之不理,或者对冷淡者经行积极的毁灭。后者是最终手段,触及个体人类的本质。
第三种情况才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确定对方的善恶。有时候主体“我”屈从于情况一,有时候屈从于情况二。在祝福和诅咒之间摇摆不定。
第2个回答  2010-11-07
家庭教育很重要!从小父母以身作则!灌输给孩子!长大点了,引导关心帮助弱者,并多参加集体活动!经常一起看电影 逛书店!到人多的地方让孩子适应!平时也引导多夸奖别人!说别人的优点! 引导的时候亲人要自然一些!不要太刻意的要求!以免孩子反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07
首先要有个乐观胡心态其次要完善自我,提高自信。第三乐于帮助人。
第4个回答  2010-11-07
简单的,你多帮助人,人也会帮助你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