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半年海外大动作聊比亚迪出海的“质变”

如题所述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比亚迪的官网上,它是这么介绍自己的:产业不只有汽车,业务不只在中国。

 

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125.56万辆,稳居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40%,亦是中国销冠。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比亚迪缔造了中国汽车竞争新格局。


对于目前的比亚迪而言,产品实力包括产品阵营已经足够丰富,但关于出海,它仍需要加大在海外的投资,优化海外布局。


从汽车行业发展规律来看,汽车制造商要获得持久的成功,国际化经营是必由之路,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艰定不移的走下去,目前全球三巨头,丰田,大众,现代,无一例外。


而国际化要取得成功,显然不仅是负责国际业务的单个部门努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公司整体能力的漫长的持续提高过程。


唯有如此,才能成长为一家足以比肩丰田和大众的全球性车企。

 

 


01


比亚迪上半年海外大动作盘点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占据全球60%以上的份额。但,这只是暂时的状态。全球其他汽车市场的新能源比重,一定会持续上升。如果按照目前中国市场新车销售占全球市场比例预测,将来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占全球的比例,也大概率会在35%-40%区间。


因此,对比亚迪等国内车企来说,在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在全球还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稍纵即逝的历史性时间窗口,及时去开拓广阔的海外蓝海市场。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已经进入欧洲、东南亚、中东、日本、澳大利亚、南美等多个主要市场。


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在2022年的基础上继续优化布局。

 

2023年1月份,比亚迪用于生产动力电池的项目通过泰国投资委的审批,该项目计划投资38.9亿泰铢(约合7.98亿人民币)。


3月份,比亚迪位于泰国罗勇府的工厂正式奠基,该工厂年产能约15万辆,产品主要投放泰国本土市场,兼顾东盟周边国家以及部分欧洲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泰国工厂是比亚迪首个海外乘用车生产基地,计划投资额36亿元,预计将在2024年开始运营,届时比亚迪在东南亚的本地化运营将正式落地。

 

在4月份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新车发布会上,比亚迪宣布:海豚、海豹两款车型将在年内进入欧洲市场,海豚则将率先在今年夏天开启预售。


根据计划,比亚迪预计2030年之前将欧洲市场的销量提升至80万辆,市占率提升至10%,类似于特斯拉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地位,从而跻身欧洲前三大电动汽车品牌。

 

比新车上市更引人注目的,是比亚迪欧洲工厂的选址。


从3月份开始,欧洲媒体就不断猜测比亚迪欧洲工厂的选址,一度还传出了比亚迪收购福特德国工厂的消息。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仍在寻找欧洲建厂的合适地点。


5月5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在河内会见越南副总理陈红河,表示将在越南当地建立电动汽车供应链。

 

7月5日,比亚迪与巴西巴伊亚州政府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卡马萨里市建设由三座工厂组成的大型生产基地综合体,总投资额约为45亿元。

 

该基地颇有些与众不同。


首先,它的三个工厂分别负责电动客车和卡车底盘、新能源乘用车整车以及磷酸铁锂电池材料加工。


其次,新能源整车厂将同时推出纯电动和插混车型,计划年产能15万辆,这在比亚迪的海外布局中并不多见。


根据巴西当地媒体报道,比亚迪巴西生产基地预计2024年下半年投产,将为当地创造5000个就业岗位。

 


02


从建网络到建工厂,比亚迪出海发生“质变”

国际化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研究表明,从企业对本土的信赖程度,可以将国际化经营分为程度不同的四个阶段,而出口贸易只是最初的第一阶段。


事实上,比亚迪在海外的布局从2022年7月份就骤然加速。


不过2022年比亚迪的出海目标是先建立销售网络,让当地消费者能够买到比亚迪的车,而且是属于广撒网式的扩张,截止目前已经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这一动作还在延续,但重点却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卖车”进化到了“建工厂”。从比亚迪2023年代的海外布局可以看出,比亚迪不但在海外建厂,而且把东南亚、南美、欧洲定位三大重点区域。


比亚迪进入这3个重点市场是有理由的。

 

首先是欧洲。


欧洲与中国、美国并列为世界电动汽车三大重镇,消费者对电动汽车接受程度高,政策支持力度也比较大,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比较强。


无论比亚迪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欧洲市场都是必须要进入的。

 

其次则是东南亚。


东南亚距离中国非常近,劳动力和物流成本也比较低,经济发展迅速。


除此之外,目前东南亚是日系车的天下,但日系车在电动汽车领域乏善可陈。


2023年1-5月份,比亚迪ATTO 3(元PLUS海外版)总上牌量达到9310辆,纯电市场占有率达到惊人的38.6%,证明比亚迪大举进入东南亚的正确性。

 

第三是南美。


巴西与中国关系良好,2022年乘用车销量达到157万辆,位居全球第7,是个比较大的汽车市场,值得比亚迪去开疆拓土。


除此之外,巴西还有大量的锂矿,而且放开供应,这对比亚迪同样有着比较强的吸引力。


比亚迪选择在东南亚、南美、欧洲建厂,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


从单纯的扩张营销网络,到现在的建工厂,比亚迪海外业务已经实现了质变。

 


03


什么样的海外成绩,才能让比亚迪满意?

2023年6月份,比亚迪月销量突破25万辆,但海外销量却仍然停留在1万辆出头的水平上。


1-6月份比亚迪累计海外销量7.43万辆,与年初外界预测的年出口20万辆还有一定的差距。

 

不过,这对比亚迪来说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与长城、吉利等老牌厂商相比,比亚迪在海外乘用车市场上的起步本来就比较晚,乘用车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建设、本地团队培养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但比亚迪有强势的产品,这是它的王牌。


不出意外的话,2023年下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将持续增长,但要想真正在海外市场称雄,恐怕要等到各大海外工厂落地之后。

 


结束语


海外市场海阔天空,但竞争激烈程度一点儿也不弱于国内。比亚迪等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不会是一路坦途,而是要不断的降妖打怪和升级!


对于比亚迪而言,在海外设厂,只是国际化运营的第二阶段。下一阶段的国际化的挑战,不仅是整车厂单兵作战,而要让自己的整个供应链体系都能一起同步提高国际化竞争的能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西游社,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