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模型(Dechow and Dichev,2002)理论推导和stata实现

如题所述

深入探讨Dechow and Dichev (2002)的盈余管理理论与Stata实现:财务洞察的关键步骤

在财务分析中,DD模型(Dechow and Dichev, 2002)为我们揭示了盈余管理背后的关键动态。其核心观点是,企业的盈余不仅由现金流量直接决定,还受到应计项目的影响。这一理论通过现金流与应计分的精细分解,为我们提供了评估企业财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实用工具。


模型构建


DD模型的关键公式是:盈余 = 现金流 + 总应计,其中现金流被细分为三个部分:上期确认现金流、本期确认现金流和下期确认现金流。而应计项目则分为初始应计(未收现金或未确认收入)和转结应计(上期应计的抵消部分)。


流动性分析


模型进一步延伸至流动性应计模型,通过营运资金变动额的计算,即(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税款+其他)与上期资产总计的比较,揭示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这不仅关注财务报表的直接数据,还深入分析了企业资金流转的动态。


Stata实践


在Stata中进行DD模型的实操,首先需要剔除金融行业和ST PT企业的异常样本,同时处理缺失数据。数据按照行业分类,低频行业被排除,接着进行年-行业的分组回归分析,重点关注WCA_A(营运资本变化/总资产)、CFO_1_A(滞后现金流/总资产)、CFO_A(当期现金流/总资产)和CFO1_A(下期现金流/总资产)等关键指标。


回归模型的结果中,我们会关注_b_CFO_1_A、_b_CFO_A和_b_CFO1_A这样的回归系数,它们揭示了各变量对盈余管理程度(DA,即操作性盈余)和会计信息透明度(Opaq)的贡献。通过缩尾处理和规范变量命名,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解读性。


实证应用


以沪深主板(1,4市场)为例,我们细致地清洗数据,排除异常值,然后聚焦于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深入的年-行业分组分析。这些研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企业盈余管理的定量证据,也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通过以上的理论解析与实践操作,DD模型为我们提供了洞察企业财务稳健性和会计诚信的窗口,而Stata的运用则使得这一复杂过程变得简便易行。在实际操作中,不断优化数据处理和模型设置,将为我们揭示出更深层次的财务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