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孤芳自赏,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郁郁不得志的思想感情,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


首句“垂緌饮清露”,垂緌暗示高贵的身份,饮清露是生活的清和,贵和清的统一,正是在为后两句做铺垫;次句“流响出疏桐”把蝉声的传送形象化了,表达了作者对蝉清华的赞美;“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诗人别出心裁,强调居高而自可致远。这也表明了本文的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慰藉,自可声名远播。


蝉时雨,就是蝉鸣如雨,蝉的叫声一片,指的是夏天蝉的叫声就象阵雨一样,忽快忽慢,彼此起伏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如下:

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一诗,表达了诗人自傲自负、畅胸臆怀的自得与坦然。诗人认为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和清廉。

全诗内容如下:

《蝉》

唐代: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唐代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先是描写蝉的境遇,后面直接跳到自身的遭遇上来,直抒胸臆,感情强烈,最后却又自然而然地回到蝉身上,首尾圆融,意脉连贯。全诗以蝉起,以蝉结,章法紧密,对蝉的刻画与诗人的情意婉转表达到了浑然交融与统一,是托物咏怀的佳作。诗人借蝉栖高饮露的个性来表现自己高洁的品格,可谓借物咏怀的典型。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篇古人有云:“昔诗人篇什,为情而造文。”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也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1-23

是借咏秋蝉,寄托自己身世沦落之感以及高洁孤清的情燥,是抒发和排泄不平的鸣唱

原诗《蝉》的全文是: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一只小昆虫,有的诗人从它身上看到了高贵脱俗,如虞世南的“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有的诗人从它身上看到了现实患难的无奈,像骆宾王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这些诗人把自己比做蝉,清华自傲,深陷泥沼,但总体都是积极的,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的。


“本以高难饱 徒劳恨费声”,这是蝉自言自语的话,本来高处只喝露水就吃不饱,但还是徒劳地再一声声悲鸣,是在求助吗?是在控诉吗?还是在说“天生我材必有用”,然后安慰自己。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感叹的神句,神韵集中在一树碧无情,蝉鸣叫了一夜,到了五更已经声嘶力竭了,嗓子都哑了,但对于树来说,有什么关系呢?这不是树的错,树依然碧绿,天依然晴朗,只是在彼时彼刻的你眼中,这都是无情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