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侵略越南战争的战争背景

如题所述

二战后的第一次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胡志明宣布越南独立。法国不甘心失去昔日的殖民地越南、老挝和柬埔寨,就卷土重来。1954年,中、美、英、法和印度支那三国达成日内瓦协议,在法国承认印度支那三国民族权利的基础上,恢复印度支那和平。法国撤走后,美国乘机插手,在越南南方扶植了它的傀儡政府——吴庭艳政权,并向南越提供军事援助,派遗顾问,为南越建立起拥有三十万人的军队。
越南战争,中国学者称为美国侵越战争,又称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它是美国干涉和侵略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政策所引起的。因而要探讨这场战争的历史背景,就必须了解美国对越南和印度支那的介入和干涉的动因和发展过程。
二次大战前,美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势力范围主要在菲律宾群岛,而越南、老挝、柬埔寨是法国独占的殖民地。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虽是在太平洋上角逐的列强之一,但尚未能把它的注意力投向越南和印支地区。当日本于1940年9月侵入法属印度支那北部时,欧战刚爆发不久,美国的注意力集中在欧洲战场上,在远东采取绥靖日本的方针,对日本入侵印度支那北部采取了“不介入”的政策。
但日本于1941年7月侵入印度支那南部,控制了西贡和金兰湾,将印度支那作为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基地。日本在印度支那的军事存在构成了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领地---美属菲律宾的直接威胁,这引起了美国的严重不安。美国政府认识到印度支那地区对它的战略上的重要性,开始改变“不介入”的方针,要求日本撤出印度支那,并采取了报复措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财产,进一步实行石油禁运。由于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1941年12月,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占领了整个东南亚,企图独霸太平洋,实现其“大东亚共荣圈”的狂妄计划,这与美英等国在东南亚的利益发生了严重的冲突,也使美国对印度支那及其未来走向更为关注。当战争发生有利于盟军的转折时,1943年罗斯福政府提出了在战后“国际托管印度支那”的方案。这是二战时期美国对印度支那的基本政策,也是美国介入印支事务的初始。
大战结束后,美国的印支政策发生了重要变化。由于美苏矛盾的尖锐化,罗斯福去世后,新上台的杜鲁门政府为联合英、法对抗苏联,调整了美法关系。因而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国对英国作了让步,同意把印度支那南部作为英国东南亚战区司令部指挥的范围内,并商定以北纬16度线为界划分作战范围。1945年8月,杜鲁门在与戴高乐会谈中,明确表示美国不反对法国军队和法国当局回到印度支那去。戴高乐在回忆录中写道:“华盛顿方面保证不给我们(即法国在印度支那)的事务制造障碍”。这样,由于美国的认可和支持,1945年9月英国军队便以受降为名,进驻印支南部,这为战后法国势力重返印度支那铺平了道路。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顾及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独立自主的要求,企图主宰弱小国家和被压迫民族的命运的大国霸权主义的行径。
越南是东南亚国家中最早宣布独立的国家之一。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越南人民发动“八月革命”,夺得全国政权。9月2日,胡志明了主席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了越南《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领导八月革命的越南独立同盟是一个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民族解放统一战线,以越盟为主体政府是一个全民拥护的立宪民主政府。越南民族运动的领袖胡志明享有崇高的威望,胡志明政府获得从北到南广大越南人民的拥护,这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客观事实。美国作者戴维•霍罗维茨写道:“共产党人胡志明和他的游击队曾带头抗击日本人,到战争结束时,胡志明的越盟己经成为一个深入群众的,把抱有各种不同政治见解的广大越南人团结起来的广泛民族运动”。
面对十分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为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尤其是各大国的支持,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主席胡志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曾多次致函美、英、苏、中等国政府首脑,希望各大国帮助越南从法国统治下获得独立,并提出“越南愿意与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交朋友”。由于美国曾与英国在大战时发表支持民族自决和平等的《大西洋宪章》,战后又以“反殖民主义”的姿态出现在东南亚,为争取美国的同情和支持,胡志明主席曾8次致电、致函美国总统和国务卿,介绍越南情况的新进展,控诉法国违反《大西洋宪章》和《联合国宪章》,重新侵略越南,建议美国承认越南的独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政府却拒绝承认越南人民拥戴的胡志明政府,却去扶植曾经投靠日本法西斯和依赖法国的保大傀儡政权,使越南和印支地区失去了获得和平与安宁的机会。
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美苏冷战已经展开,美国对越政策便打上了冷战思维的浓重印记。1946年末,美国国务院认定胡志明是“国际共产主义代理人”,1949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更认为胡志明是“彻头彻尾的共产主义者”。在美国看来,胡志明作为共产主义者的身份,而其共产主义者的身份和苏联一样,决定了他领导下的国家是反资本主义的,而这是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根本对立的。这样,美国完全拒绝承认以胡志明为首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正是在这种思维观念的指导下,美国不但没有在联合国安理会对法国的战争行为作任何谴责,而且默许和支持法国发动对越南的大规模的殖民战争。由此可见,美国在促成第一次印支战争发生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英国学者A.J•斯托克威尔(Stockwell)在说到1949年的东南亚形势时所指出的,“没有美国的支持,或者至少没有得到美国的认可时,无论法国还是荷兰,都不能继续其殖民战争。”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和1950年6月朝鲜战争的爆发,是战后印度支那政治局势发展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两大阵营冷战对峙的局面在这一地区的形成。此时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干涉东南亚和越南事务的决定性转变。新中国的成立使越南在地理上与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并有了中国这个坚强的后盾。1950年1月,中国承认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为主权国家,苏联,随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这立即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反应。在美国看来,印度支那是“自由世界的前线”,而“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在于非共产党政权的存在。”于是同年2月7日,美国带头宣布承认保大为首的南越政权,此后,许多西方国家都公开承认保大政权,用来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对抗。
同年2月23日,美国与法国以及南越保大政权、柬埔寨和老挝签订“五国防御条约”,这项条约使美国对印度支那地区的干涉合法化。美国对越南的公开直接的干涉,引发了越南的强烈反美浪潮。1950年3月19日,西贡-堤岸地区发生了30万群众参加的反美示威游行。后来,这一天被定为越南的“全国抗美日”。越南在反对法国殖民者的同时,提出了反对美国的干涉者的口号,从此越南的抗法战争与国际上的和平、民主运动互相配合起来。越南从努力获取美国同情与支持转向反对美国的干涉,标志着越美关系的重大转变。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指示派遣美军参战,发表声明,命令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示“加速以军事援助供给在印度支那的法国及其联邦成员国的部队,并派遣军事使团,以便与这些部队建立密切工作关系。”这样,美国便将所谓“韩战”(即朝鲜战争)与“越战”,视为“双管齐下的战争”,矛头指向亚洲的中、朝、越三个新生的人民民主国家。
1950年12月23日,美国与法国及西贡政权签订关于军事援助的正式协定,此后,美国的援助日益增加。据统计:美国援助法国印度支那战争的费用,1950年为520亿法郎,占整个费用的19%;1953年为2850亿法郎,占43%;到1954年为5560亿法郎,占73%。美国通过援助取得控制印度支那的广泛权利。为加紧构筑针对中国和越南的包围圈。1950年10月,美国与泰国签订《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同年9月又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订《美澳新安全条约》。随后又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缔结双边军事协定。这样就在中国和越南的周边形成了一个军事包围体系。 1953年朝鲜停战后,美国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到了越南战场。此时,越南战争形势发生了日益不利于法军的变化。由此,美国进一步增加对法国和保大政权的军事支援。1953-1954年冬春,正是在美国大力支持和参与下,法军出动上万机动兵力,占领了越南西北战略要地---奠边府,对越南的中央抗战根据地和越南连接老挝北部的通道构成严重威胁。在奠边府战役期间,美国制定了代号为“秃鹫”的计划,准备出动海、空军甚至地面部队直接干涉,并调动航空母舰到北部湾附近海域巡弋。美国扩大和延长印度支那战争的战略图谋至此昭然若揭!
但是美国主战派的企图并没有完全得逞。一是美国国会、政府内和公众的多数舆论并不支持扩大印度支那战争,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陆军参谋长李奇微将军也不同意派美军到印支丛林地带去作战;二是在法国人民的强大反战声势压力下,内外交困的法国政府不愿再打下去了;三是美国主战派企图组织英国和其他盟国参加的联合军事行动的计划,由于其主要盟邦英国拒绝而流产。四是遭到联合国许多成员国,尤其是安理会一些成员的反对;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在中国大力支援下,越南军队在奠边府战役的迅速胜利,给予了美国这一企图以最为沉重的一击,并对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停战协议的签订和印度支那地区和平的恢复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美国企图将战争延长和扩大成为第二个“朝鲜战争”的计划虽然破了产,但印支地区的形势仍然严峻。印度支那和平暂时恢复,但美国没有在协议上签字的大国,并声称美国“不受这个决定约束”。这就埋下了美国发动侵越战争的种子。
上述历史事实表明,美国在越南和印度支那的战略企图具有“一石二鸟”的作用,一方面在防止“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名义下,公开站在法国一边,遏制中国和越南;另一方面,则是以支持印支国家独立为名,以援助为手段,向东南亚扩张,建立起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霸权。美国既大力扶植越南右翼亲美势力,并借法国之手打击越南民主共和国,同时又乘机排挤法国势力,以便取而代之。这样,美国势力便日益深入地卷入印度支那地区,成为支持法国殖民战争的重要外来干涉者。   
1961年5月,美国破坏了“日内瓦协议”,发动了反对越南人民的“特种战争”。
“特种战争”是美帝国主义适应新殖民主义政策的新型侵略战争的一种形式。它在经济上利用傀儡政府去剥削人民,而更主要的是帝国主义用提供武器和金钱,派遗“顾问”,指挥傀儡政府的军队去屠杀和镇压革命人民,并在一定程度上投入帝国主义自己的军队参加战斗,以达到殖民掠夺的目的。
在越南南方人民的顽强反击下,美国的“特种战争”惨遭失败。美国于1964年8月又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把侵略战火扩大到北方。1965年3月美国在岘港登陆,从而把侵略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的“局部战争”。越南人民奋起抵抗,使“局部战争”遭到破产。
1969年起,美国开始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结果,美伪集团在战场上遭到更加惨重的失败,被迫于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签订《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简称《巴黎协定》)。美国撤出越南南方以后,阮文绍政权破坏《巴黎协定》,拒绝实现民族和睦,蚕食越南南方解放区。1975年春,越南军民发动春季攻势,4月30日解放西贡,5月1日,解放整个越南南方,彻底摧毁南越伪政权。至此,越南人民坚持十四年之久的抗美救国战争胜利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