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谁的意思是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1

1. 文言文中又的意思

◎ 又 yòu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右手形,本左右的“右”。从“又”的字多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右手) 同本义 [right hand]。后作“右”

又,手也,象形。——《说文》。段玉裁注:“此即今之右字。”

词性变化

--------------------------------------------------------------------------------

◎ 又 yòu

〈副〉

(1) 复,再,再一次 [again]

敝予又改为兮。——《诗·郑风·缁衣》

天命不又。——《诗·小雅·小宛》

又命之。——《仪礼·燕礼》

又试之鸡。——《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读了又读;又是他;又问;又起个窖儿(比喻多费了一道手续);又称;又说

(3) 表示几种情况或性质同时存在 [at the same time]

东出于陶邱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北东入于海。——《书·禹贡》

(4) 又如:又打又闹;又惊又喜;又哭又笑

(5) 而且,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 [and]

未可明诏大号…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6) 又如:路很近,车子又快,一会儿就到

(7) 连词。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and]。如:一年又三个月;二又三分之一

(8) 表示轻微转折 [but]。如:我原来想去,现在又不想去了

(9) 表示一连串事情接连出现 [after]。如: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

(10) 加之 [in addition]。如:除了拖拉机,又添了一台插秧机

(11) 另外 [moreover;besides]

周处…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世说新语·自新》

2. 文言文“或”又那些意思

1)

用作虚词 [or] (1)∶表示选择或列举。如:或是(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或乃(或者。常用于句首表示变换叙述内容) (2)∶在不同或不相似的事物、状况或行动之间的一个抉择。如:有病或无病,他不都应该在这里 (3)∶近似、可疑或不肯定。如:在五天或六天之内 (4)∶两个词或两个短语同义、等义或替换的性质

或尽粟一石。――唐·韩愈《杂说》

君实或见恕。――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或异二者之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能免乎。――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跌下悬崖或峭壁

(3)

表示假设。犹倘若,假使 [if]。如:或若(假使,倘或)

huò

(1)

或许,也许。表示不肯定 [perphaps]。如:或是(或许;也许是);或恐(也许;可能);你仔细找一找,或能找到

(2)

间或,有时 [occasionally;sometimes]

或长烟一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或至相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或时(有时)

huò

(1)

通“惑”。迷惑 [puzzle]

夜半,而城上四面鼓噪,敌人必或。――《墨子·备蛾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孟子·告子上》

擅创为令,迷或其君。――《管子·回称》

买则失实,卖则失理,其疑或滋益甚。――《盐铁论·错币》

贫贱吾恐其或失也。――《大戴礼记·曾子制言》

别从东道,或失道。――《汉书·霍去病传》

惟恐或后。――清·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或或(迷惑。或,通惑);或乱(昏乱;惑乱);或疑(怀疑,疑惑;有人怀疑)

huò

语气词,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

莫或兴之。――清·黄宗羲《原君》

莫或除之。

或许

huòxǔ

(1)

[perhaps]∶可能但不肯定;也许

他或许没有赶上火车

(2)

[maybe]∶不一定

他或许能来

或曰

huòyuē

[someone says] 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不是连词里的“或”

或则

huòzé

[or] 或许(表选择)

明天我或则去图书城,或则去图书馆

或者

huòzhě

[maybe;perhaps] 也许

或者其于道不远矣。――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或者曰。――清·洪亮吉《治平篇》

你赶快走,或者还能赶上末班车

或者

huòzhě

(1)

[or]∶在可供选择的东西、状况或过程中的挑选

决定学医或者学法律

(2)

[either…or…]∶连接词、词组或分句,表示从两种以上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同时存在

这个任务可以交给小李或者小张

huò ㄏㄨㄛˋ

(1)

也许,有时,表示不定的词:~许。~者(a.也许;b.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均亦单用“或”)。~然。~则。

(2)

某人,有的人:~告之曰。

(3)

稍微:不可~缓。不可~忽。不可~缺。

多半是“有时”啦

3. 在文言文中定是什么意思又是那篇文言文中的呀

定的古汉语意思

dìng

①安定;稳定。《出师表》:“今南方已~。”《柳毅传》:“毅良久稍安,乃获自~。”

②平定。《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③停止;平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俄顷风~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后序》:“痛~思痛,痛何如哉!”

④决定;确定。《廉颇蔺相如列传》:“计未~,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赤壁之战》:“愿早~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⑤固定。《梦游天姥吟留别》:“千岩万转路不~,迷花倚石忽已螟。”《采草药》:“岂可一切拘以~月哉。”

⑥镇定。《谭嗣同》:“指挥若~。”

⑦约定。《明湖居听书》:“桌子却都帖着‘抚院~’‘学院~’等类红纸条儿。”

⑧一定。《窦娥冤》:“~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

⑨到底;究竟。李白《答僧中孚赠仙人掌茶》:“举世未见之,其名~谁传。”

【定数】一定的气数、命运,迷信认为人世祸福都由前世决定。

4. 在文言文中定是什么意思又是那篇文言文中的

文言文中的“定”,有以下几个义项:

1、作形容词,意思是安定、安稳。例如: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固定。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宋· 沈括《梦溪笔谈·采草药》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3、作动词,意思是平定。例如:天下已定。——汉· 贾谊《过秦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南宋· 陆游《示儿》

4、停止。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作副词,到底、究竟。例如:卿云“艾艾”,定是几“艾”。——《世说新语·言语》

5. 文言文"再"的意思

“再”既有“第2次”的意思也有“两次”的意思。

两次:

女工再税。――《盐铁论·本议》

击赵者再。――宋·苏洵《六国论》

日再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再夺门。――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至再三。――清·方苞《狱中杂记》

第2次:

再刺再宥再赦。――《周礼·司刺》

樊缨十有再就。――《周礼·巾车》

酒肉之赐弗再拜。――《礼记·玉藻》

过言不再。――《礼记·儒行》。注:“犹不更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

再战而烧夷陵。――《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再迁为太史令。――《后汉书·张衡传》

敌枪再击。――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再则曰老大帝国。――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