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的真相是什么?

如题所述

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雾霾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诚然雾霾的源头多种多样,一般来说雾霾颗粒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如果没有其他原因雾霾也不会笼罩在上空,应该是沉淀在空气的最下端。为什么形成雾霾的颗粒会笼罩在上空呢?是形成雾霾颗粒的运动。
一般认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一、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二、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四、无线传播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无线传播才是雾霾颗粒悬浮的主要支撑者。我们知道,无线传播是电磁波粒子在空间各个方向运动的结果。众所周知雾霾发生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之一就是无线传播。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电磁波发生器较多、并且功率较大,再加上几乎没人都有手机——小型的电磁波发射器。这样必然会形成密集的、较强的电磁波网,并且电磁波是运动的,有推动粒子运动的功能,还有托起粒子的功能。这个电磁波网在冷空气活动偏弱,风速小、形成稳定类大气的情况下托起形成雾霾的颗粒,从而形成雾霾。以城市为中心,远离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这个电磁波网的密度、强度减弱,不足以托起形成雾霾的颗粒,便不容易形成雾霾。打个比方,就像电荷形成的电场的规律一样,远离电荷中心的电场强度较弱、作用力弱是同样的道理。
PM2.5及小于PM2.5的颗粒是雾霾成分之一,并且是危害人健康的主要成分。PM2.5颗粒的密度一般来说是大于空气的密度应该是下沉的,并且颗粒越小其密度越大,小于PM2.5的颗粒更不应该悬浮在空气中。是什么原因使PM2.5及小于PM2.5的颗粒悬浮在空中呢?无线传播是帮凶之一。诚然雾霾的形成和空气的湿度、空气的流动性等有关,但是和无线传播息息相关。
空气的湿度一般来说是由于水蒸气造成的,我们知道水蒸气的密度是小于空气的密度的,晴天的大气压高于阴天的大气压可以也从侧面说明这一客观事实。所以说,水蒸气的运动也是向上的,只有水蒸气液化为小液滴,小液滴的运动是向下的。由此可以得出:空气的湿度对雾霾的形成是双重的,当影响空气湿度是水蒸气时,水蒸气的作用是托起形成雾霾的颗粒,当影响空气湿度是小液滴时,小液滴使形成雾霾的颗粒下沉。得出结论:应该是夜间和白天雾霾有明显的变化,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有变化也不明显。雾霾经常出现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在城市周边减弱的事实,空气的流动雾霾消失,就是流动到人口稀疏无线传播强度弱的地方雾霾颗粒下落的结果,所以让我们不能不猜测雾霾极可能是无线传播托起的,即向上运动着的电磁波“托”住了雾霾颗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河北十多年来的钢产量:1999年,钢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吨大关,2002年突破2000万吨,2004年突破5000万吨,2005年突破7000万吨…2013年1.9亿吨。而今年河北省仅将关闭1500万吨产能。

据此,我们来计算下对应的颗粒物排放污染:

1.75亿吨钢产量,消耗标准煤1.03亿吨。根据国家标准,每公斤标准煤的粉尘排放量是75克,据此折算粉尘排放774万吨,平均到每天是2.1万吨。京津冀总面积25.8万平方公里,合每天每平方公里813公斤粉尘。假设粉尘扩散至1千米高空,则每立方米粉尘813毫克,其中PM2.5占比7成,合每立方米569毫克,即PM指数569。

作为对比,全国2013年全年的汽油消耗量是0.9亿吨(不太准确),按93#核算为1241亿升。按平均车辆100公里8升油,执行2004年汽车排放标准(0.08克颗粒物/公里),全年排放1241亿克,即12.41万吨。截止2013年,全国保有汽车1.37亿辆,其中北京500万,天津200万,河北1500万,合计占全国的16%,全年因燃烧汽油产生的颗粒物排放不超过2万吨。

结论:

1、按目前河北钢产量,每天PM2.5都应该爆表。爆是必然的,不爆是偶然的。

2、河北炼钢一天产生的污染,等于京津冀的所有汽油车跑一年。

第2个回答  2017-11-24

霾天气的成因比较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原因:

地形限制。由于霾总是向低处沉降,盆地、山谷、低海拔平原、向风/背风的山脚下往往最容易堆积颗粒物。下面列举的全国主要霾区,几乎都和地形有关。

天气。除了无风静稳的天气,逆温层的形成也不利于霾的扩散。一般而言,由于太阳辐射,越靠近地表气温越高,热空气会向上对流,从而加快空气流动。而在某些情况,比如清晨、下雪后、大雾天气,地表温度往往比高空要低,冷气在下热气在上,大气处于稳定状态,这就是逆温层的成因。

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高能耗产业、居民冬季燃煤、汽车尾气、麦秆焚烧及其他来源,大致占空气中细颗粒物3:3:2:2的比例。

第3个回答  2023-05-25
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干性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高层建筑较多,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是指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髙的现象。发生逆温的大气层叫“逆温层”,厚度可从几十米到几百米。逆温层形成后近地层大气稳定,不容易上下翻滚而形成对流,这样就会使低层特别是近地面层空气中的污染物和粉尘在低层堆积,增加大气低层和近地面层污染程度。通俗地讲,逆温层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污染物不能向上扩散,“无路可走”又向下蔓延,即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层。

  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2
真相就是,百姓烧煤烧柴做饭取暖。农民燃烧秸秆。燃放烟花爆竹。和排污汽车尾气没有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