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杜甫用来骂人的名诗,为何如今常被用来夸人?

如题所述

杜甫和李白一样都是我国非常著名的诗人,与李白,不同的是他处于唐朝衰落时期,所以写出来的诗很多都具有现实的讽刺意味。他其中的一首诗《赠花卿》本来是用来讽刺他人,但是却被现在人用来夸赞音乐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大家曲解了杜甫的意义,只从字面上来判断诗歌的内涵。

唐朝末期经常发生战乱,杜甫为了躲避战乱,辗转多处最后到四川,寻找自己的好友严武,并在四川城西浣花溪畔一处地方建立了一处草堂,就是现在有名的杜甫草堂。他的好友闫武回京复任两年后就担任了节度使,并且也一举推荐了杜甫,也就是后人所熟知的称号:杜工部。

在巴蜀漂泊的时间,虽然有朋友帮助,但毕竟是寄人篱下,生活一度过得非常困苦,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在诗中,尽管杜甫生活一度过得不如意,但是他还是有为国为天下的胸怀大志。其中还有一首就是非常著名的《赠花卿》,这首诗没有典故,描写的是杜甫参加朋友的聚会的感官感受。前两句写描绘了美妙的音乐在空中飘扬,悠悠地升入了天上的白云中。最著名的便是这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杜甫的这句诗并不是用来称赞音乐,而是借用音乐来讽刺这个宴会的主人公花敬定,不尊重朝廷,私自演奏皇家的乐曲。

花敬定是一个人品极差的人,他曾经参与平定叛臣,仗着自己小有战功便自傲起来。在平叛的过程中,他纵使手下的将士们抢夺民众财物,残杀妇女。在自己的家庭宴会中竟然公然的演奏天子的音乐。所以这句诗看似是在赞扬音乐之美,实际上是在讽刺他人不守规矩,违背纲常。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