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刘邦 刘表 的关系

简单点

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是刘邦的27代孙,比起汉献帝来还高出一辈,所以汉献帝尊称他一声皇叔。
刘备与刘表同是汉室宗亲,刘备呼刘表为兄长。

刘备(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少年与公孙瓒拜卢植为师求学,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与关羽、张飞先后救援过北海孔融、徐州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多个诸侯,后于赤壁之战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建立蜀汉政权。陈寿评刘备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自己也曾说过,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史称蜀或蜀汉,占有今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汉中和甘肃白龙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一说太宗) ,葬惠陵。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丰邑中阳里 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 不久投奔晋中之窗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 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定陶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 )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为大将军何进辟为掾,出任北军中候。后代王睿为荆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为辅。李傕等入长安,刘表遣使奉贡。李傕任命刘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以为己援。
在荆州期间,晋中之窗刘表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先杀孙坚,后又常抗曹操。然而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立意自守,而无四方之志,后更宠溺后妻蔡氏,使妻族蔡瑁等得权。刘表死后,蔡瑁等人废长立幼,奉表次子刘琮为主;曹操南征,刘琮举州投降,荆州遂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1-09
传言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

关于刘备身世的疑点

关于刘备的身世,《三国志》里是这样叙述的:“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胜子贞,元狩六年封涿县陆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所以刘备自称汉室宗亲。但此事很有可疑。下面便对几个疑点进行分析。
先看看《汉书》中是如何说的。《武帝纪》说:“春正月(元朔二年),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籓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可见刘贞被封陆城侯也差不多是在这个时候,即元朔二年左右。《王子侯列表》也可以证实这一点:“陆城侯贞,中山靖王子,六月甲子封,十五年,元鼎五年坐酎金失侯。”也就是说刘贞在被封陆城侯的十五年后(元鼎五年)失侯,也就照这个时间往上推十五年,正好是元朔二年,验证了《武帝纪》的说法。而按《三国志》中的说法则是,刘贞是在元狩六年被封陆城亭侯的。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三国志》说刘贞封的是“涿县陆城亭侯”,而《汉书》说的则是“陆城侯”,西汉没有亭侯,所以刘贞封的大概是县侯,再者,根据《三国志考证》说:“涿郡无陆城。”所以,《三国志》中刘贞封的是“涿郡陆城亭侯”一说有误。顺便提一下,《典略》对刘备的身世则有另一种看法:“备本临邑侯枝属也。”虽然不完全可靠,但也因此说明了《三国志》中关于刘备身世的说法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再看看裴松之注《三国志》时的看法:“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远,昭穆难明。既绍汉祚,不知以何帝为元祖以立庙。”由此也可见裴松之对于刘备的身世也持怀疑态度。按《王子侯列表》所记载,封侯的刘氏子孙后人居住在涿郡的也不止刘贞后人一家,此外还有将梁侯朝平等六人,孝宣帝后人燕利王之子一人,孝元帝后人河间孝王之子一人,广顷子孙四人。所谓“世数悠远”矣,这么多刘氏子孙定居在涿郡,谁又敢断定刘备的元祖是谁呢!
陈寿写《三国志》,向来选材谨慎,来历不明的材料一般是不会随便写入的,那么,《三国志》中关于刘备身世的“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这句话究竟来自何处?我以为可能是刘备自述的。蜀国无史官,那么关于刘备身世的记载,难免是处于刘备自述的。那刘备又为什么说自己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呢?我们要知道,刘备打的是“复兴汉室”的招牌,但是凭他的身份,高举这样的招牌,似乎不太合适,于是他需要一个符合这个招牌的身份,那便是皇亲。汉献帝的元祖长沙定王刘发(也就是汉光武帝的父亲)和中山靖王刘胜同属汉景帝的儿子,而刘胜的儿子刘贞又有玄孙在涿郡,于是刘备就顺水推舟,摇身一变成了皇亲,这对他“复兴汉室”的招牌可是大大有利。所以,刘备说自己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是可以理解的。而这个说法很快便在社会上流传开来了,在《三国志》成书之前,社会上早已认定刘备就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的说法,虽是传闻,却已似事实,陈寿也不好更改,何况即使要改,也不知道改成什么,就只好把这一说法写入了《三国志》。
或许有人会说我上面所说的都是主观猜测,没有真凭实据,但是《三国志》中的众多疑点,是不可否认的。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三国演义》中那张“世谱”上找到疑点,我们就照着这张世谱以中山靖王刘胜为第一代算起,刘胜—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刘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共十八世,我们再把东汉皇帝的世谱排出来,从长沙定王刘发算起,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此二帝属同辈)—顺帝、桓帝—冲帝、质帝—灵帝—少帝、献帝,共十四世,照此看来,刘备岂不是献帝的玄孙了?尽管这张“世谱”没有什么依据(这点已经被砸了很多砖头了),但是我们从演义的角度去看,还是说明了刘备的身世有问题。
好了,最后就总结一下吧。首先,《三国志》关于刘备身世的说法有误,刘备并不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关于刘备的真实身世如何,“世数悠远”,我们也无从得知。最后,刘备冒认中山靖王刘胜为元祖,其目的在于维护自己“复兴汉室”的招牌,使自己师出有名。不管这样,刘备的确是成功了,而他“汉室宗亲”的身份也竟然一直流传至今,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是汉室宗亲.鲁恭王刘馀(汉景帝第五子)的后裔,
第2个回答  2010-11-09
刘邦是西汉的开国君主,刘备和刘表都是他的后代,因为刘备家族远离皇室已久,没人知道他的辈分,所以仅仅依靠年龄大小,称刘表一生表叔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0-11-09
刘备(161-223)刘表(142-208)同为汉室宗亲,同为汉景帝的后代。

刘表为汉景帝子鲁恭王后代。刘备相传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后代。他们属于同一个时代的人

刘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是他们的祖先
第4个回答  2010-11-09
他们除了名字都是两个字,都姓刘之外,再无任何关系.其实刘备说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也是错的,中山靖王有70多个儿子,他是那一个儿子的后代?无法考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