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的意义

如题所述

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断=对于那些自己不需要的东西不买、不收;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远离物质的诱惑,放弃对物品的执著,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不要想丢掉这件东西很可惜,或者因为还能用而觉得扔掉很浪费,这种观念对于收纳和感情都毫无益处,真正应该考虑的而是“这种东西是否适合你”。
如果你不扔掉不要的东西,恋爱也好、人生也罢,都无法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断舍离”的终极含义就是要彻底以自己为主体,过去、未来都不重要,我们拥有的只有今天和现在。丢掉不舍和执著之后,你就会有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如沐春风。而且在进行“断舍离”的过程中,自己的“选择能力”也能得到锻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断舍离”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1]“断舍离”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2]

2019年12月2日,入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1]

中文名
断舍离
出处
日本山下英子《断舍离》
词语入选
入选“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类型
网络流行语
快速
导航
网络用语
用语解读
“断舍离”,一种生活态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切断对它们的眷恋,“断舍离”之后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1]
“断舍离”出自日本山下英子所著图书《断舍离》。但在网络上我们也需要‘断舍离’ 如:遇到狂轰滥炸的微信群、半死不活的“僵尸群”等,没必要过于留恋。[2]
网络用语
2019年12月2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断舍离”位列其中。
第2个回答  2020-10-05
对于当下断舍离理念,我们已然不陌生。收拾整理旧物、书信、心情乃至人际关系,都可以属于断舍离的范畴。

  但是,余生犹在,总有些割舍不下的物,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放在书柜里很多年一次也没再翻阅的书,积年的灰尘显示出它备受冷落的境遇,却真的不忍心丢弃和送出。误以为是敬惜字纸,误以为是热爱阅读。可是真正有效的阅读其实是送到对它有阅读需求的读者手中,才是价值的最大化。有些没有阅读价值的书,除了充门面外最好的去处反而是废品收购站。昂贵的过时的大衣,因其昂贵而不舍丢弃,某一天遇到深闺中的它,盲目冲动的昔日遂历历前来。赵赵曾写过,父母什么都不舍得扔,结果家里要绕着破烂儿走才能顺利通过。旧家具、旧卡片、旧手机、充电器、破了角的钱包、枯了花草的花盆,有了豁口的碗,门上摇摇欲坠的去年的春联……不能断舍离,有时是因为恋旧,有时是因为贪欲,有时是没有安全感,有时是因为懒惰,有时还可能是怯懦。

  总有些割舍不下的人,长久占据我们的内心,以巨大的阴影,迫近肝肠寸断的日夜。长发翩然的清丽女孩,即便今天她身材发福走形,面色萎黄,却仍然唤不醒昨日就开始的梦。一切类型相似的身材、面貌与声音,都会引起撕心裂肺的阵痛。随手插在心上的那把刀早已拔出,创面却从不曾愈合。另有在人品信誉一次次挑战后的人际中,在谎言与伎俩被揭穿之后,在以负能量消耗你原本越来越少的时间与精力时,仍然有种种理由,让你无力挥起断舍离的利剑,只能在各种聚会各类关系中身不由己。无用的人事,除了让你向庸俗和世故迈进外别无帮助。微信朋友圈早已不是朋友的圈,可是为着面子,不好意思拉黑,只好每天忍受人家晒娃晒恩爱卖衣服面膜保健品灌心灵鸡汤拉票求点赞的狂乱刷屏。

  总有些割舍不下的事,明知无力无益,却终日纠缠,不得解脱。年轻人,总是纠结于小单位里那点子破人事。年长些的人,对手中握有的小小权力唯恐失之。年老的人,放不下下岗的儿女,放不下没上学的孙子,企盼长生不老,寄望于层出不穷迷雾重重的保健品。由人到物的累,积压日久。像陶渊明那样放弃为官,种豆南山下的断舍离能做到的人不多,而像张爱玲那样对一切的人事都果绝刚烈的断舍离,也亦罕见。

  断舍离,说易行难。

  那些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不再心动的人、事、物,整理离弃之后,可以做回简单整洁的自己。而子女成家,亲人离世,那些不得不面对的断舍离,也是在人生这一路漫漫长途中,必做的功课。直到有一天,我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与这世界做最后的告别,那何尝不是一次最决绝最彻底的断舍离?

  第一次下决心清理旧书,发现有许多人得到赠书后特别欢喜。这也是断舍离前我万万没有想到的。那些重见天日的旧书,精心保存之下,呈现出特有的年代感。但我这把年纪,必得和它断舍离了。家里的吉他、一次也没有弹过的电子琴,已经找到新主人。新的缘分之下,愿它们有好的知己。把不穿的鞋子、不用的瓶瓶罐罐清理干净,连同一些大纸箱送到垃圾点。两个正在翻捡的大妈喜出望外:“这些真的都不要了呀?太好了!”真是你之不需要,却是彼之宝藏。

  清理衣橱,被自己吓到,标签没拆的外套,夏天过去了还一次没穿过的裙子,找不到搭配一直派不上用场的围巾,长久搜寻不见终于现身的针织衫……这些多种来源的服饰已占据了它们能占据的所有空间。不断舍离,只能被它们淹没。不穿的衣物有捐赠山村小学的,有改成坐垫的,也有些品质好却穿不进去的衣服,被身边人看中,竟带来双方的幸福。听朋友描述她去大山里捐赠时的情景,孩子们抢到一双鞋子,马上穿上,无论大小,都说合适。是的,当一人一物一山一水,遇到对的人,就是怎样都合适。
第3个回答  2020-10-05
“观念上的断舍离”是指在对家里进行杂物处理时,对让自己土气低落,不愿意再进行收拾整理的旧观念、旧思维进行摒除和更新。

当我们决心进行断舍离时,最先应该做的是什么?答案就是把衣柜、壁橱、抽屉等所有的收纳容器的盖子打开,让平时看不见的东西全部展现在眼前。

尤其是柜子,只打开一扇门是不够的,需要两边的拉门全部卸下,把柜子完全敞开。而且,不是仅仅从外面简单确认柜子内部的整体,需要一个一个地确认,掌握收纳的总量。

再加上“家务劳动=理应会做的”这一牢固观念的影响,种“被迫感”也就是“不得不做”的压迫感也随之增加。从而导致了一种“视若无睹”的状况。

断舍离将从三个阶段检查住所的现状。

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

收纳空间已经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首先确认物品的“量”,接下来再判断居住空间的“质处于什么水平。

从以上阶段来看,把“清除垃圾·废品”的状态作为“分界线”的话,那么分界线以下则是“淹没在杂物海洋”的状态。我们大部分人都处在分界线下层的状态中。

从收纳箱取出,用过后,凌乱摆放的状况。只要把各个东西放回原位就能很快收拾干净。东西拿出来之后随意摆放置之不理的状况。想整理放入收纳箱,却因为物量多超过了收纳容量,造成无法收纳的状况。“物品过剩”的状态长时间持续,东西一层压层,反复堆积。目前还在使用的或知道存在的东西仅仅是上面几层。压在最下面的处于无意识·无自觉的混沌状态。

一直长时间徘徊在垃圾“分辨层”的人,总是拖拖拉拉的提不起劲儿来收拾东西。不过,他们也可以在朋友或是整理专家的帮助下,重新回到“分界线”上层。一旦离开地下,回到“地上”,领略过上层的舒适宜人,“我要住这样的家”的欲求就开始在脑中生根发芽。

说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便秘,自己无法排便时,就应该吃点泻肚子的药或是诉诸外科手术。很多人告诉我自从走出了“分辨层”,他们享受过上层世界的舒适感后,接下来就能自觉地开始实践断舍离。我想大声地告诉大家:“不管怎么样,请尝试先从淤积着垃圾废品的蓄水池跳出来吧!
第4个回答  2020-10-05
我认为的断舍离就是不用的无用的,不管是物品还是人际关系都要及时处理掉,不涂泥带水不优柔寡断,果断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