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坏情绪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未来会有什么样的劣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4

一个父亲,因为被交警查出超载,交警要求留下一个人,这个父亲,就把自己三岁的孩子狠狠地摔在地上,欲开车离去,孩子的头磕破了,爬起来喊着“爸爸,不要丢下我。”

看到一个三岁的孩子,被自己的父亲无情地狠狠地摔倒在地,除了心疼,也对这样一个不会控制自己的坏情绪,而把气撒在孩子身上的父亲感到气愤。


在生活中,有了坏情绪该怎样对待?任由自己的坏情绪去伤害别人还是很好地去控制它?因而,情绪问题,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生活中的人们情绪化问题很普遍。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认为如今的人情绪化问题严重,其中85.1%的人认为非常严重。87.5%受访者坦言,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情绪化的情况。

可见,情绪化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的社会问题。在生活中,人们总是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坏情绪的困扰,表现为莫名其妙地发火、内心焦虑、心情抑郁等。特别是工作繁忙或者不顺利时,内心会变得更加焦躁,总想找人发火。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学习很看重,孩子不认真学习,考试成绩不好……也都可能让父母焦虑。


人们的坏情绪从何而来?

生活中,坏情绪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闹矛盾,孩子顶撞了父母或者父母责骂了孩子,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抱怨……

还有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工作的压力、金钱的压力、人际交往的压力、孩子教育的压力等,都让人备感焦虑。

坏情绪有时候跟我们如影随行,稍微不注意,就被它控制,然后,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危害。


我们如果不懂得控制坏情绪,它就会对我们及生活带来很大的危害。

美国心理学家艾尔玛曾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验。他将几支玻璃管插入一个盛放冰水混合物的容器中,借以收集人们处于不同情绪状态时呼出的“水汽”。结果发现,当人们情绪平和时呼出的气,凝结成的水清澈透明,无杂质;而愤怒时呼出的“水汽”呈紫色,且有不少沉淀物。实验者将这种带有紫色沉淀物的水,注入小白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小白鼠居然死了。可见,坏情绪的威力有多大!

人在生活中,每个人都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困难和不同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坏情绪,就很容易对自己的人际关系造成困扰,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作为父母,自己的坏情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

一、父母的情绪主宰着孩子的情绪。

美国一位心理学教授的研究证明,只要20分钟,一个人就可以受到他人低落情绪的传染。在生活中,一个人情绪对其他人情绪有着非常大的传染作用,如果你喜欢某个人,你就特别容易受到那个人的情绪影响。

一个家庭中,孩子最重要的是父母。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也是父母。孩子的情绪受父母影响最大。孩子回家后,看到和感受的父母的情绪是不好的,孩子说话、做事必然是小心翼翼的 。


二、父母警惕踢猫效应,别把自己的坏情绪转嫁给孩子 ,让孩子成为父母坏情绪的牺牲品。

某公司的一位董事长,一大早就和妻子吵架,然后负气上班,坐在办公室里气还未消。恰好一位业务主管向他汇报工作,这位董事长极不耐烦地说:“这点事自己都解决不了,我要你们干嘛?” 这位主管,悻悻地回到了办公室。正好,主管手下的一位办公室主任有事要请示他。主管也极不耐烦地说:“这种事情还来找我解决?自己想辙去!” 这位办公室主任碰了一鼻子灰,感觉很沮丧。下班后回到家,儿子问他数学题,他气呼呼地说:“就你事儿多,一边儿去!叫我清静会儿!” 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一顿,很委屈地走开,不料被自己一向很宠爱的小猫绊了一下。儿子正窝着火气没处发,冲着小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心理学家将这种典型的坏情绪传染现象称之为

踢猫效应

,这个现象说明人的情绪是会相互传染的,不良情绪和心情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而处于最底端的弱小者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而孩子最容易成为踢猫效应的最低端,因为孩子是最弱小的,最没有反抗能力的,所以,就成了坏情绪的最后承受者。

摔孩子的那个父亲,就是踢猫者,而弱小的孩子成了被踢者,孩子成为了父亲坏情绪的牺牲品。


二、而那些总是被坏情绪所掌控的父母,不仅会阻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更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你对孩子发的三分脾气,会对孩子造成七分伤害。”

海南万宁。一名男子急匆匆地抱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女童,冲进医院。这个女孩瘦弱的身体,从头到脚布满了瘀伤,呼吸微弱,小小的脑袋重重地垂下来,双眼紧闭。

尽管医生第一时间就展开了急救,女孩还是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这个六岁的女孩因为作业跟父亲顶了嘴,被父亲活活打死。

而这个父亲,由于生活穷困,犯有前科,只能靠打点零工赚钱,对妻子的离开也一直怀恨在心。幼小的女儿不过顶了几句嘴,就点燃了他情绪的爆点,愤怒一触即发。

无辜的孩子,成了父亲情绪的发泄品,活活被打死。


父母总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不懂,常在他们面前肆无忌惮地发着脾气,把自己生活里的不顺而产生的坏情绪向无辜的孩子发泄。

殊不知孩子对外界情绪的感知十分敏感,无论是家庭气氛还是父母的情绪变化,孩子往往都能在第一时间感知到。

有的孩子在父母的坏情绪下,变得自卑,没有安全感。有的甚至在心里留下很深的阴影。

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尊重、理解、认可、关爱和温暖,父母也曾当过孩子,相信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渴望从父母那里得到这些。



父母怎样在孩子面前中控制坏情绪呢?

父母了解自己的情绪模式,避免出现“情绪绑架”。

所谓“情绪绑架”,是指情绪阻断逻辑思考中心(大脑)的思考,而强制引发本能反应行为的一种现象。

比如:孩子做作业,即使孩子只有一点错误,都能让你大发脾气。因为孩子做作业这件事,每次都让你生气,已经在你大脑的形成了情绪反应模式,所以,在孩子做作业时,你自己都不知道你为什么又生气了。

这些情绪反应模式的形成都有一个固定的过程,概括起来就是“每当……时(受到同样的外界刺激),我的心情就会……(情绪反应),结果我就会……(产生行为结果)”。


当一种情绪变成一种情绪模式后,就会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这种情绪模式的形成源于相同的刺激。当置身在相同的情境,人就会产生相似的情绪,并且会导致相似的行为结果。

第二,情绪模式的形成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经过多次相同的外界刺激才会形成。

第三,情绪模式的反应速度极其迅速,一旦形成,在遇到外界相同的刺激源时,会在“第一时间反应”,以人难以察觉的速度快速启动。

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模式,是让父母知道孩子的什么事情和在什么情况下,会让自己生气。在遇到同样的情形,自己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情绪,避免被“情绪绑架”,不让自己的情绪伤害带到孩子。


在生活中,当我们有了坏情绪时,该怎么做呢?

1、当坏情绪来到时,体察情绪,并且正视它。

负面情绪一旦产生,并不会凭空消失,如果你不敢正视它,而是一味地逃避和压制,可能会带来更坏的影响。既然挥之不去,不如正面迎击。

2、采取逆向追溯法认识自己的情绪。

很多人的情绪化很可能产生于自己的孩提时代。孩子可能因为做错某一件事、或说错某一句话而受到训斥。这种孩提时代的情绪体验会深深地影响长大成人后的情绪状态。所以,我们可以顺着自己的心理发展轨迹溯流而上,用当前的情绪去联系,慢慢回忆自己的各种情绪经历,并询问自己如果当时采取另外一种更恰当的情绪反应会是什么样的。这样,人的心态会变得更加平和。

3、要养成经常“自省”的习惯。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说,我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帮朋友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体察自己的情绪也一样。如果能够不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有什么感觉?”通过这些对自己的反省,更有助于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也有助于主动消除一些负面情绪的干扰,培养积极的情绪。



4、自己有了坏情绪,要主动出击,寻找合理的发泄渠道。

情绪控制,绝不是让你压制情绪,而是指将过激的情绪反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通过合理的渠道发泄出去,以保持身心健康。

发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当觉得自己的火气要上来时,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者做点别的事情,比如说通过打球、散步、爬山、听音乐等来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将不愉快的情绪转移掉。

遇到难过或委屈的事情,不要把事情闷在心里,而是找知心的朋友或家人倾诉一番,将积郁在内心的不良情绪发泄出来。

在遇到尴尬或者艰难的情况,幽默一下,不仅能有助于 消除自己的不愉快的情绪,而且还会感染身边的人,给人带来欢乐……

我们要想自己控制好情绪,首先就要对自己的情绪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到底是生气还是不安,还是其他的什么情绪?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搞清楚了这些之后,就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克服它,用积极的情绪对抗它,并采取相应的方式将它发泄出去。


家长的坏情绪,让孩子来买单是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剧。孩子的成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但千万别让无辜的孩子成了出气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