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题所述

 儿童为不成熟个体,其解剖生理特点和对药物的代谢与成人有很大差异,因此治疗儿童疾病时必须考虑其生理特点及用药特殊性。本文总结了儿童的主要生理特点及皮肤科常用药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与成人不尽相同,而且儿童的病情多较急且变化快,用药需更确切及时。因此必须熟悉药物的选择、剂量计算、药品不良反应及儿童禁用的药物等注意事项。
  1、熟悉儿童的生理特点
  一般认为儿童的年龄范围为自出生至14周岁,包括新生儿、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而是处于生长发育中的机体,许多脏器(如心脏、肝脏、肾脏)及神经系统的功能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尚未成熟,免疫机制亦不健全,解毒功能也较差,因而对药物也具有特殊反应。
  儿童的药物代谢特点:
  (1)儿童肝酶水平仅为成人的30%——50%,且缺乏葡萄糖醛酸苷类生成的酶,氧化后的产物不能形成葡萄糖醛酸苷类衍生物,对药物解毒能力差,半衰期延长;
  (2)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血脑屏障发育尚未成熟,通透性较高,缺氧时尤甚,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相对更高;
  (3)儿童肾功能不完善,有效血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比成人低,药物排泄慢,生物半衰期延长。一些在成人少见的不良反应也可能在儿童身上出现,甚至是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
  2、掌握儿童用药剂量的计算
  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因此用药剂量较成年人更须准确。小儿药物剂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根据体重、体表面积及年龄计算。目前多采用前两种方法。
  (1)按体重计算:
  根据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儿童每千克体重的用药剂量乘以儿童体重千克数来计算。如未提供,可按公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x儿童体重/70kg)估算。
  (2)按体表面积计算:
  此种方法最为合理和科学,适合于各年龄段儿童。不论年龄大小,其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用药剂量是相同的。此法缺点为计算繁琐。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m2)=体重(kg)×0.035+0.1。此公式适合于30kg以下的儿童。对体重>30kg的儿童,体重每增加5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对体重>50kg的儿童,体重每增加10kg,体表面积增加0.1 m2。如药品说明书未提供儿童推荐用量,仅知成人剂量,可按公式(儿童剂量=成人剂量x儿童体表面积/1.73)估算。
  3、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在明确诊断的情况下,慎重合理选择,并根据年龄、病情,选择适合的剂型、剂量及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不宜过多,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在合并应用几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药效抵消等问题。现就几类皮肤科常用药物的选择列举如下:
  (1)抗组胺药物: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由于能通过血脑屏障和抗胆碱能作用,常引起困倦、镇静、嗜睡、疲劳或注意力不集中、口干、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有报道长时间使用可影响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和儿童的记忆和精神运动。由于缺乏儿童大样本的临床对照研究,目前临床已较少使用。用于儿童相对安全的主要有马来酸氯苯那敏(0.3-0.4mg/(kg・d))、赛庚啶(0.3mg/(kg・d))和异丙嗪(1-3mg/(kg・d))。这些药物对新生儿、早产儿均禁用,2岁以下小儿慎用。近年来,大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及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证明,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在治疗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有确切效果,其在儿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认可,部分儿童制剂已成为OTC产品,故可优先选择。可用于儿童的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用药剂量应按体重及年龄调整。
  (2)抗感染药物:
  儿童易患感染性疾病,且多为急性感染,病情变化快,应根据病种、病情轻重、年龄大小选择药物。如临床肯定为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等),可选用抗病毒药物或某些中草药制剂而不是抗菌药物。滥用抗菌药物,可因各种不良反应而给患儿造成不良后果,因此需慎重考虑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开始可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经验用药,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有针对性选用。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以应用一种抗菌药为宜。给药间隙不宜过长(儿童相对代谢快)。给药量不可简单地按成人量的几分之几,应按体重及体表面积计算。给药方法以口服为主。儿童禁用的抗菌药物:四环素类(8岁以下)、磺胺类(新生儿)、硝基呋喃类(新生儿)、杆菌肽(新生儿)、乙胺丁醇(新生儿)、氟喹诺酮(出生至18岁)。
  (3)糖皮质激素:
  多用于炎症性皮肤病、过敏性疾病,可短疗程小剂量口服或局部(如治疗湿疹)治疗,一般多短期使用。如确需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氢化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泼尼松、甲泼尼松龙),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儿童参考用量:氢化可的松2-10mg/kg.d,泼尼松1-2mg/kg.d,甲泼尼松龙0.5-2 mg/kg.d。儿童如长期使用可出现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生长发育抑制、骨质疏松、高血压、胃溃疡/出血、股骨头坏死、易感染、神经精神症状等多种不良反应,故应谨慎使用,避免滥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通常为治疗儿童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药物,由于儿童皮肤薄嫩,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敏感性高于成人,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根据儿童皮肤病的性质、皮损类型、部位等因素选择不同浓度、不同强弱类型的外用激素,尽可能小剂量短期使用,以减少不良反应。儿童使用强效激素制剂,连续使用不宜超过2周,婴儿尿布皮炎尤应慎用。
  (4)皮科外用药:
  儿童尤其婴幼儿的皮肤黏膜面积相对成人大,皮肤角质层薄,黏膜娇嫩,因此药物经皮肤吸收较成人迅速广泛,尤其在皮肤有炎症或破损时,吸收更多,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中毒,需警惕。局部外用药时,除遵循一般外用药原则,儿童用药还需注意:
  ①局部外用药面积不宜过大。如硼酸,一般小面积湿敷毒性不大,如湿敷面积过大,则可通过创面吸收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循环衰竭、休克或死亡。
  ②外用药浓度应比成人低,儿童皮肤比成人薄嫩,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药物吸收较成人为多。外用药浓度如接近成人浓度易引起红斑、烧灼感、疼痛等局部刺激反应。如维A酸类外用药,浓度不宜过高,一般小于0.03%为宜。治疗疥疮时儿童宜用5%浓度硫磺软膏,成人则用l0%硫磺软膏。
  ③尽量选择温和、无刺激性的外用药,不宜使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如水杨酸、碘酒等,以免皮肤发生水疱、脱皮或腐蚀。如必须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出现刺激症状需立即停药。
  ④注意外用药的使用安全,需防止患儿用手揉入眼中或吃入口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3
3-6岁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迅速的时期,各系统发育还不成熟,生理功能也不完善。我们本着服务家长、一切为了孩子的方针,应尽量把工作做细。如对生病需在园内服药幼儿的药品,我们单独管理。几年来,在工作中没有出现错服、漏服药物的现象,并且在指导家长给幼儿服药方面有一定体会,现将幼儿带药在园服用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一、携带与登记
(一)幼儿在出现感冒、流鼻涕、咳嗽等轻微身体不适的情况后,经正规医院诊断确诊幼儿无传染性疾病、无高烧的情况,且可以参加幼儿园正常的一日活动时,家长可为患儿携带符合国家药品监督部门认定的口服药品来园。
(二)家长将幼儿药品包好。
(三)药品登记中应注意事项:家长必须在服药包上认真填写幼儿姓名、所带药品名称、服用时间、服用剂量、服用方法及服药注意事项,家长向当班老师交代清楚。
(四)服用方法不清楚的,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询问确定后再给幼儿服用 。
二、自带药品的存放管理
(一)家长认真进行药品登记后应亲自将携带药品交到当班教师手中,不得委托他人及幼儿带药。
(二)当班教师接收药品时要认真检查药品,并与家长双方共同核对,确定无误后,再放入规定的地点。
(三)交接班时,当班教师要做好药品服用的文字记录并签字。
(四)每名幼儿只带早晨和中午的药量,晚上离园前,当班老师清理药袋。
三、自带药品的服用
(一)早班教师负责幼儿服药。
(二)严格按家长的服药登记说明为患儿服药,服药前认真做好'三查五对'工作,('三查'即查服药登记单上的姓名药名,药袋上的姓名药名,呼叫幼儿姓名;'五对'即与服药登记单对幼儿姓名、药品名称、药品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确定无误后方可服用。
(三)服药期间注意事项
教师了解掌握用药常识,如健胃药物宜饭前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宜于饭后服用;磺胺发汗药物服后多饮水;止咳药物服后不宜立即饮水;易过敏的药物要询问有无过敏史。
四、服药后的观察:
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要观察幼儿面色有无潮红、皮疹、口唇有无紫绀、睡眠有无盗汗、大、小便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第一时间与家长联系,同时与保健医联系处理,。
五、其它事项:服药幼儿离园时,要与家长交待幼儿用药后的情况及幼儿在园的精神状况,让家长对幼儿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家园携手共同促进幼儿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