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为什么上临床这个专业

如题所述

选择临床医学的学生很多是想在未来职业中从事医生这个工作,这可能是出于对医生救死扶伤精神的感动,也可能是对医生这个神圣职业的敬仰,还可能是对医生这个行业高回报的期许。但不管怎样,选择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有3项准备:一是吃苦耐劳,二是终身学习,三是培养医德。学医的课时很多,学业负担重。一般学科一周20个课时,临床医学却要多出10个课时,大学本科临床医学5年制比其他学科多一年,学习时间长。在这5年里分为3段,前两年半学习公共基础和基础理论课程,到第3年进入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学习的核心是医学实践,学生由学校安排到医院观摩主治医生如何治病救人,最后一年可以协助医生手术活动。与工作以后的辛劳相比,大学里的辛劳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医生是没有节假日的,每晚回家以前到病房查看病人的情况,病人如果有异样医生也得在第一时间赶来。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当不好医生的。同时,现代医学生命科学知识的更新也是日新月异。新病理的发现,新病症的出现,仅仅靠学科知识储备是难以应对的,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满足工作的需要。目前,很多工作着的医生们都是忙里抽空,或者在职读研、读博,或者上网查询资料自学,不断给自己充电。另外,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就是要当医生,当医生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医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最近有网友认为自己拥有了对付某种疾病“效果特别好”的治疗方案,他愿意通过打赌来证明这套方案胜过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治疗方案。但是,必须明确指出:现代临床医学已经提供了一整套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的客观评估方法,虽然方法还在不断完善,但在任何时候,打赌肯定是被排除在这套评价体系之外的。 现有的药物疗效认定标准对新问世的治疗方案(包括新药)有着高达999‰以上的“恐怖”的淘汰率。这套标准是所有临床工作者(包括中国医学专家在内)对疾病现象的认知和总结。在它出现和获得认同的过程中,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医生乃至病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此,在讨论一种药物是否有效之前,必须明确一些最重要的问题:什么叫做有效、如何判断有效。 试图采用各种方法去治疗疾病,是人类的本能。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人类作为一种具有自由意识的理性生物,对各种疾病的认知和斗争就伴随着人们对自然界认识的加深而不断深化。除了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主动采取各种方法来与疾病斗——从最早的咒语、符箓、圣水、跳大神,到稍后的各种以放血、草药为主的传统治疗体系,都反应出各民族祖先掌握自己生命的愿望。考察世界各文明古国的医学史就会发现,在相当于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公元前五世纪至一世纪)的约五百多年间,世界各国都开始建立起了一套有别于纯巫术的自有医疗体系。比如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7年)提出了着名的四体液学说;公元前一世纪,古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体系出现了经典医学着作《遮罗迦集》(Caraka Samhita)与《妙闻集》(Susruta Samhit),而此时的中国则有了《黄帝内经》。 但是,考古学和历史学发现,在近似的营养条件下,世界各文明古国的人均寿命都差不多。现代医学出现前世界各地的人类平均寿命通常都在30-40岁内波动,如果发生了战争和饥荒就会降到20来岁甚至十几岁。这说明,尽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发展出了无数相似的医疗体系,但这些体系对于人均预期寿命却没有什么影响——用不同的方法治疗或者不治疗,其结果都差不多。人均寿命真正的快速增加,则是现代公共卫生体系建立之后的事情了。 随着时间推移,遵循不同医学理论的人惊奇地发现,对于同样的疾病采用完全不同的治疗方法,有可能获得类似的结果(安慰剂效应)。希波克拉底本人还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察原则:如果不知道疾病发生的真实原因,不妨让病人休息,呼吸点清新的空气,再喝一点淡啤酒,很多时候人体就会自发地从疾病中恢复过来(自愈)。非常遗憾的是,对刚刚开始使用抽象思维工具的人类来说,要想对人体健康这种复杂的问题直截了当地得出靠谱的结论,那实在是太困难了。几乎所有文明古国的早期医学文献的总结者,或多或少都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难题——如何判断治疗方案是否有效。 怎样判断一种治疗方案(药物)是有效的?最为普遍、最为简单的回答就是,如果吃了某种药物之后疾病好了,那么这种治疗就是有效的。且慢,请注意,这种初级认识里蕴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未经证明的预设:生病就要吃药(这里当然指有效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