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陶汉墓的丁后之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据《汉书·外戚传》,哀帝之母也就是共王刘康之姬丁氏,在哀帝即位后被奉为太后,其在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去世,当时其子哀帝认为,“帝太后宜起陵恭皇之园”,于是“遣大司马票骑将军明东送葬于定陶,贵震山东”。汉之“山东”指函谷关以东。因此从“贵震山东”的表述看,丁后的葬礼在当时引起了多么大的轰动,其墓葬规格自然不会太小。不过,就在成帝之后不久,丁后之墓遭到了王莽的破坏。
《汉书·外戚传》:载,丁后墓在大规模的破坏中:“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则墓中器物当已不存;将丁后“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后,墓中自然只能是一座较为普通的木棺,也不会有在西汉诸侯王陵中常见的玉衣片——在被盗诸侯王等级墓中,因个体较小且数量众多,玉衣片是一类最易留存下来反映墓主身份的遗物。也就是说,在被王莽破坏后,丁后墓中只有木棺,无玉衣,陪葬器物不存等等的情况,其实与定陶汉墓发掘所见的情况居然高度一致。
《水经》“东过定陶县南”注记载,“济水又东北迳定陶恭王陵南,汉哀帝父也。……今其坟冢,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数周,面开重门,南门内夹道有崩碑二所,世尚谓之丁昭仪墓,又谓之长隧陵。盖所毁者,傅太后陵耳。丁姬坟墓,事与书违,不甚过毁,未必一如史说也”。因此结合《汉书》的记载,王莽对丁后墓的破坏,大体应主要是将墓中的随葬品清除、去掉玉衣、替换木棺,而墓外的陵园设施的破坏应该并不彻底,因此到北朝时还依然保存者“巍然尚秀,隅阿相承,列郭数周,面开重门”的陵园和坟冢。
而从定陶汉墓的发现情况看,其封土在现代地面以上有七、八米,地面以下至汉代地面尚有10.5米,总高大体在18.5米左右,其高大的封土正与前述丁后坟冢北朝时依然“巍然尚秀”的情况一致。
因此,如果定陶汉墓的时代确实是发掘者判定的西汉晚期,那墓主为丁后的可能性,在我看来,要比刘康大了很多。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丁后去世时是以帝太后的身份埋葬,而其丈夫共王刘康去世后是以普通诸侯王埋葬,因此丁后墓在规格上大于刘康墓也就并不奇怪。
从前引文献看,不仅共王刘康有陵园“恭皇之园”,且一直到北朝时期还保持较好,因此《水经注》讲“隅阿相承,列郭数周,面开重门”。于是,在墓中空无一物的情况下,要确定墓葬时代和墓主为何,那进一步去寻找并确定陵园的结构,试掘并获得陵园的建筑材料,用现在断代认识较为明确的建筑材料来进行墓葬的时代判断,并根据陵园内相关墓葬、建筑的规格、布局等来推定墓主为谁,大体也不失是一个较为可行的办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