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吴村的历史

如题所述

明嘉靖(1522年)以前,有古溪流经村边,曾建小市场于大宫前,后固泥沙冲积湮汉,市散。此后农业多遭旱涝之灾。建国后经兴建水利平整耕地,使农业排灌自由。耕地750亩,属沙壤土。主种水稻、生柑、甘蔗、黄麻、花生、甘茨。
清咸丰年间,有八角楼、静光轩、静远轩私塾书斋三所,学生30人。1906年并私塾子厚公祠办启蒙学堂。1911年于大夫壁公祠办凤书小学,学生60余人。此后改称大吴小学。
旅外乡侨200多户,1709多人,分布新加坡(约500人)、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及香港等地。侨眷属占本村人口90%以上。全村年侨汇收入达20多万元。
大吴泥塑工艺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曾出过著名泥塑大师吴潘强。建国后兴办村陶瓷厂,实行机械生产,而泥塑工艺渐为陶瓷工艺取代。蕉柑为本村名产,清代同治年间(1862),蕉柑种植约占全村耕地四分之一,多种于村南。1928~1932年,是蕉柑种植最盛时期,面积增至三分之一,村南地质适宜,柑株寿命长,肉脆汁甜,柑果远销东南亚各国。建国后经整地改土,村四面皆可种植,1985年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蕉柑300余亩。
肖畔村,姓林。位于大吴村东北0.5公里处,距镇政府东南2.5公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