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的意思:你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呢。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出自惠子的一句话,被记录在《庄子.秋水》中。

一、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吾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吾,吾知之濠上也。”

二、译文

庄子和朋友惠施出游,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交谈。

庄子看着水里的鲦鱼跃出说:“鲦鱼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儿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说:‘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等等,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跃出水面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桥上知道的。”(我站的位置比鱼高)

庄子创作特点

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6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意思是:你不是鱼,又如何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出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它的下一句是“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意思是: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主要记载了庄子与惠子一起在濠梁游玩时的一段对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原文

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译: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啊。”

注释

(1)濠梁:濠水的桥上。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2)从容:悠闲自得。
(3)鯈(tiáo)鱼:一种淡水鱼中的银白色小鱼,喜欢在水层下面游动,长约16厘米,又名白鲦。
(4)是:这。
(5)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6)全:完全,确定是。
(7)循其本:从最初的话题说起。循:顺着。其,话题。本:最初。
(8)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你说“汝安知鱼乐”等等。汝安知鱼乐:你怎么(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云者:助词,用于句末,表停顿,以引起下文。安,怎么,哪里。
(9)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赏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庄子是宋国的公室后代。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皈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对于庄子在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贡献,封建帝王尤为重视,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后人即称之为“南华真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就像“一棵难看的树被认为无用,有一个木匠要找一棵树作房梁,但这棵树太弯了,没法做房梁;第二个木匠找树做磨的握柄,要弯的,但这棵树太难看了,又没办法;第三个木匠要做车轱辘,但这棵树长得不行,从某方面讲是无用的。但从庄子的角度看,无用就是有用,大无用就是大有作为,正是因为它的“无用”,这棵树才逃脱了被砍倒的命运。所以庄子提倡无用精神(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即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之人认识境界。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其超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故事,构成了庄子特有的奇特的形象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刘熙载《艺概·文概》)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被道教奉为《南华经》又名《华南经》),道家经典之一。《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外篇,内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第2个回答  2015-10-07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意思: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说明了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味在其中。二人的辩论言辞有诡辩之疑。
  作品出处:《庄子.秋水》原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儵(读音tiao二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
  庄子和惠子漫步在濠河的桥上。
  庄子说:“鲦鱼游弋得很从容,这鱼很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您,当然不知道您的感知;您也不是鱼,您也不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始时的话题,你刚才说的‘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这句话,就是说你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却还来问我,我是在濠上知道的。”
第3个回答  2023-09-03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是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一句名言。它的意思是“你不是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这句话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用来表达人与事物之间的差异和相对性。

庄子提倡相对主义和自由观念,他认为人们应该尊重事物的本质和个体的独特性。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无法完全理解他人或其他生命形式的真正感受和体验。

在这句名言中,庄子以鱼为例,暗示人们不能用自己的视角和经验来评判其他生命的感受和快乐。庄子认为,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乐趣,而无法被他人完全理解。

这句话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包容的态度,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人的幸福或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欢乐,我们应该尊重并理解他人的不同体验,而不是用自己的眼光去评判他们的生活方式或快乐的来源。
第4个回答  2015-08-25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也?”
这句话是问庄子的。意思是: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
庄子的回答是:“子非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也?”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