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保卫战中,几十万太平军是怎样被几万湘军打败的?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要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来看。战略上,太平军的中枢指挥瘫痪,造成了湘军直逼城下的局面。战术上又将帅不和,意见分歧,最后采取了错误的战术方针。两方面的错误,造成了天京的陷落。

在天京事变后,杨秀清被杀。随着被摧毁的是,他所建立的中央行政机构。当时,天王不理政事,所有的天国事物都归东王处理。为此,东王建立了庞大的军事行政管理机构,东王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太平天国的核心首脑。

天京事变时,东王杨秀清被杀,随之被杀的还有他的部下两万多人。这一下,使得太平天国的一切都陷入了瘫痪。虽然后期加以弥补,已经无法再恢复过去的职能。再加上洪秀全对异姓猜忌,信用无能的亲属,逼迫石达开出走,使得朝纲更加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不得不采取了封邑制体系。那就是手下的将领,自己打地盘,自己解决自己的粮饷问题。这就使得太平天国的下属各自为战,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不顾大局。

到洪仁轩接管朝政的时候,太平天国已经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陈玉成和李秀成集团。陈玉成的主要根据地在上游,作为天京的屏障。而李秀成则把目光放在了下游的富庶的江浙一带。

两者在前期配合还算默契,在打破江北大营和三河大捷的时候,能够合力作战,使得太平天国转危为安,还给了湘军以沉重的打击。

但是,在打破江南大营后,双方由于利益的牵扯,产生了战略上的分歧。当时,洪仁轩要求先取上游,而李秀成则要求取下游。最后达成协议,取下游后马上转用主力于上游,解安庆之围。

可是,李秀成贪恋下游,而为了分一杯羹,陈玉成也出兵下游,结果造成上游空虚,湘军轻易就包围了安庆。然后采取迂回武汉的战略时,李秀成又失期不到,使得功败垂成。

而李秀成误期后,又急于返回自己的江浙根据地,经营自己的地盘,根本不顾及安庆的安危。陈玉成又保存实力,用增援来的援军与湘军硬拼。最后援军都不来,安庆失守。陈玉成也随之殉难,长江上游再无阻碍,湘军直扑天京城下。这一切,都是太平天国的战略错误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李秀成和洪秀全对天京解围战的战术又产生了分歧。李秀成的看法是,湘军乘胜而来,锐不可当,要先疲敝湘军,然后破敌。先将各种粮食物资运送天京,两年后再行破敌。洪秀全的看法是,利用湘军初到,立足未稳之机,先发制人,打败湘军。

其实,我们从今天看来,不管采取哪种战术,由于战略上的失败,最终太平天国还是会失败的。但是,不管采取任何一种战术,都会比现实的结果要好得多,至少会有打退湘军的机会。

当年曾国荃来到天京城下,他还想采取过去的“铁桶”包围战略,来对天京实施包围。可是,当他看到天京的城墙就傻了眼。他带领的区区两万湘军,要去包围几十里的城墙,简直是痴人说梦。他只得赶快先修营垒,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向天京推进。

在这个时候,如果按照洪秀全的要求,李秀成投入全部兵力装备来攻打曾国荃,很可能会打退他。可是,李秀成和陈玉成不同,他惯于用谋,不喜欢打硬仗。因此,他消极应付,使得时机稍纵即逝。

在曾国荃营垒已成,步步推进的情况下,这个时候如果采取李秀成的战术,消耗疲惫湘军,将强大的救援部队置于侧翼,在条件成熟时对湘军以决定性打击,也还有解围的希望。

但是,在这个时候,洪秀全已经失去理智,连连发诏让李秀成带兵解围。到最后甚至有了威胁之语。李秀成顶不住压力,只得放弃上海战场,回师天京解围。

1862年6月,李秀成率领二十万大军直扑曾国荃的大营雨花台。但是,这个时候,湘军已经经营有日,营垒牢不可破。而且,湘军的水师控制了水道,能够时刻保证湘军的后路畅通,将物资给养援兵,源源不断的送给曾国荃。

这样,太平军以己之短,攻敌所长。虽然打得湘军父子兄弟,不能相顾,连曾国荃也受了伤。但终究没能打破湘军营垒,形成相持。到十一月,由于无粮无寒衣,被迫撤军。

接下来,洪秀全又命令李秀成“进北攻南”,到江北打击湘军后路。可是江北无粮,又面临湘军坚壁清野,最后,进入江北的军队只有少数撤回天京。至此,太平军的兵力损失过大,难以破敌了。

随后,江浙战场也连遭败绩。在这种情况下,天京慢慢被湘军团团包围。洪秀全拒绝李秀成的让城别走的建议,最后坐以待毙。1864年7月19日中午,湘军用炸药炸塌天京城墙二十多丈,天京陷落。

太平军未能打破湘军对天京的围攻,主要是战略上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造成的。到最后,太平天国调各地太平军救援天京,各地的太平军以天京无粮为由,拒不执行。可见太平天国后期中枢指挥瘫痪到何等地步!

战术上,如果在初期采取洪秀全的战术,后期采取李秀成的战术,都可以有胜利的希望。在初期,趁曾国荃立足未稳,李秀成几十万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迎头痛击,会有希望打退曾国荃的湘军。

在曾国荃已经做好各种准备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胡乱作战,“进北攻南”自损实力,在曾国荃久攻不下,疲惫至极的情况下,也可以一击破敌。实际上,在天京保卫战末期,曾国荃的湘军已经达到了极限,人人如同鬼魅。

曾国藩向皇帝的奏章中说道,“官兵五万余人,筋力将疲,事久变生,深为可惧。”如果按照李秀成的战术,不是白白损失几十万太平军官兵,打破湘军的围攻是有希望的。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太平军却采取了错误的战术。在初期采取了李秀成的战术,在后期采取了洪秀全的战术,再加上战场指挥错误,最后只有失败一途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19
因为当时太平军里都是老弱病残,并且他们人心惶惶,最终被正规军打败。
第2个回答  2020-12-19
是因为太平军的战斗力较低,士兵的军事素养较差,士兵们的战斗意志也不是很高,而湘军训练有素,士兵们战斗力比太平军高许多,所以会打败太平军。
第3个回答  2020-12-19
太平天军当时互相残杀导致战斗力低下,再加上武器落后。最终被几万湘军全部打败。
第4个回答  2021-07-30
淮军,湘军,楚军,清军,蒙古马队,英军,法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