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药方会有那么多成分?古人是如何发现需要这么些成分的?

如题所述

中药方包含那么多成分是因为一般方剂中都会包含君、臣、佐、使

所谓“君臣佐使”是中医将多味中药配合应用时对中药相互关系的一种形象的表达。其中君药就是对治疗疾病起关键作用的一味或者两味药,很少有三味以上的,因为治疗疾病的方向要明确,有主有从,从要服从于主,所以君药用量必然是大的,但不一定是最大,这个关系到药物本身质地的轻重;

臣药就是辅助君药的,是君药主要的助手;

佐药一方面是辅佐君臣药所不能及的方面,另一方面就是佐制,减弱君药的毒性来使其达到更好的治病效果,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反佐, 内径有云,“奇之不去则偶之,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反佐就是‘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譬如说痢疾,正常治疗应当让其先止住,但是反佐就是用药使其继续下,然后通过继续下来使其排出毒素,治愈疾病;

使药主要就是起到调和的作用。

所以一剂中药包含那么多药材也就不足为奇了。那么古人又是怎么发现需要这些成分的呢?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当然“神农尝百草”这只是神话传说,但是不可否认,中药的药性如何,能治疗什么病,都是古人们尝出来的。

中医所谓的“药食同源”是指药物和食物都是来自于自然之物,凡是尝起来气味甘平的就是食物,气味较为偏执的就是药物,这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0-13
中药方讲究的是配伍,药有五味,辛,甘,酸,苦,甜,有四:寒,热,温,凉,然后有不同的归经,不同的脏腑属性,根据这些不同的辩证就可以选择不同的药物,古代人研究了每样中草药的功效,归经,然后长期实践,配伍出可以相互增加药效的处方,有主药,有辅药,还有升降出入的配伍,然后再加上对症治疗的药物,一般就形成了一个方子,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加减调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