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是几点?

如题所述

19:00–21:00

古时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和一百刻(百刻制的产生应与漏刻有关),其中四十刻归于夜,六十刻归于昼。四十刻中,每十刻为一段,共四段,加上首尾共五个结点,记为五更。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

扩展资料

打更——

19点-21点,戌时一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21点-23点,亥时二更,关门关窗,防偷防盗;

23点-1点, 子时三更,平安无事;

1点-3点, 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3点-5点, 寅时五更,早睡早起,保重身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3

19-21点。

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两小时。一更:19-21点,二更:21-23点,三更:23-次日凌晨1点,四更:1-3点,五更:3-5点。时辰是古代计时单位,古代人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相传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

把晚上戌初一刻作为一更,亥初二刻作为二更,子时整作为三更,丑正二刻为四更,寅正四刻为五更。三更就是半夜,而三更天则是三更附近,也就是在当天的23:00~第二天1:00。



扩展资料:


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

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