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邯郸美女“罗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解密邯郸美女“罗敷”

陈正 文╱图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淹留未尽兴,日落群峰西。”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春游罗敷谭》,细致形象的描绘了邯郸当地名胜“罗敷潭”的美景,使人回味无穷。

“魏晋南北朝前大量描述‘罗敷’美女的诗歌,但‘诗仙’李白的诗,是目前能考证的第一首实地踏访而至有感而发的诗歌,侧面证实了‘罗敷’出自邯郸。”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赵文化研究所主任侯京生说。

历史上“罗敷”确有其原型,真实存在

作为邯郸地方文化专家,侯京生教授曾专门做过关于罗敷的课题,他认为历史上美女“罗敷”确有其原型,是个真实存在的人物。

侯京生教授讲述,罗敷,最早出自汉乐府《采桑》,宋代的时候被收入《乐府诗集》中。关于罗敷的诗歌很多,相关题材的多首诗歌所言罗敷的结局不尽相同,但最为著名,影响最大的仍是古辞《陌上桑》。

罗敷出于乐府古辞《陌上桑三解》中。《陌上桑三解》又叫《艳歌罗敷行》。崔豹在《古今注》中认为,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乃作《莫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从崔豹的注解中,似乎告诉我们,罗敷无疑应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她的姓名、家世及夫婿的姓名职务交代的清清楚楚,“而且从诗歌中人物的对话、身份来判断,罗敷确有其原型。”

邯郸学院党委宣传部长、教授,赵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广也十分认同罗敷确有原型的观点,李广教授表示“罗敷”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有文学创作上的升华,但她可以说是邯郸美女的“代表”。虽为一名民女,却以热爱生活、不慕权势、忠于爱情、刚柔兼济、貌心同合的美丽形象而征服了历史,罗敷的美是一种高尚的美,是一种坚贞的美,是人们所追求的那种最为崇高的美。

美女“罗敷”究竟是那个朝代的人

崔豹《古今注》中的赵王,究竟是战国时期的赵王?还是汉代的赵王?侯京生教授认为实在无从考察。就故事而言,历来研究者会追溯到《列女传》中“秋胡戏妻”等故事。汉代还有一篇与这篇主题相同的乐府《羽林郎》,叙述权贵的豪奴调戏一位“当垆”的“胡女”,遭到“胡女”的严正拒绝。

崔豹,字正熊,一作正能,西晋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人。晋惠帝时官至太子太傅丞。《古今注》是一部对古代和当时各类事物进行解说诠释的著作。其具体内容,可以从它的八个分类略知大概。卷上:舆服一,都邑二;卷中:音乐三,鸟兽四,鱼虫五;卷下:草木六,杂注七,问答释义八。

侯京生教授讲述,学术界有研究者指出,“罗敷”诗中提到的“倭坠髻”是东汉京城一带最流行的发型,是“盘桓髻”的改进,发髻偏坠一旁,犹如骑士的坠马一般,更显佻巧和妩媚。我国妇女以带耳环为美,而耳环作为妇女的装饰品是从东汉开始的,罗敷以明珠作耳环,湘绮及紫绮为衣裳.都是东汉时期的时髦妆扮,由此推论罗敷生活在东汉时期。

在侯京生看来,这种推测之辞是站不住脚的。从考古资料来看,穿耳的习俗,最迟在夏商周三代以前就已形成。红山文化即有玉蛇耳坠,说耳环起自东汉根据不足。也有人认为,耳环成为普遍的风气,则是在宋元时期,且是受辽的影响。所以仅从发型、配饰判断罗敷的生活年代,有些牵强。

作为生活在西晋的崔豹无疑与罗敷的时代更接近,而最早的关于罗敷的诗题仍以南北朝为始。根据古辞中罗敷的华丽穿戴,侯京生教授认为,作为赵地女子,她的这种生活只能是在战汉时期的繁华都市邯郸。

美女“罗敷“的家乡是在邯郸吗?

侯京生教授表示,对于罗敷的原型所在地,学术界有些争论,一些诗词中提到罗敷生活在“渭水”旁,那就应该是如今的陕西西安一带,而且在陕西省华阴市至今还有一个镇,名为“罗敷镇”。但在历代的注释里,罗敷一般被认为是赵国女子,生活在赵国都城邯郸城,今邯郸市邯郸县三棱乡姜窑村。

对此侯京生教授考证,《乐府诗集》中有《陌上桑》、《艳歌行》、《采桑子》等多达45首古辞中并没有对罗敷地点作出明确的交代,除了崔豹的《古今注》,明确表述罗敷是邯郸人的诗歌还有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沈约的《日出东南隅》篇,并与丛台联系在一起,所谓“朝日出邯郸,照我丛台端”,也完成了从史学到文学的形象转换。

邯郸当地著名风景区“罗敷潭”也佐证了罗敷出自邯郸,罗敷潭位于古石龙旅游区龙兴寺之西南侧,原名“卧龙潭”,潭边径石林立。当地相传古代美女秦罗敷不畏强暴,投潭殉节。乡亲们为纪念罗敷,改“卧龙潭”为罗敷潭。据《邯郸县志》载:“相传夏季每有白气起于潭中,上达天际,历久不散,如龙之吸水”。

李广教授表示,明代文献中有关于“罗敷潭”的明确地理位置记载,当地也广泛流传罗敷的传说,古代邯郸地区气候温润,十分适合种植桑树,养殖桑蚕,而根据资料显示在本世纪60年代前,当地大片桑林仍是随处可见,罗敷的职业是“采桑女”,出自古邯郸城符合当地的历史传承和自然环境。

唐代“诗仙”李白的诗中,明确踏访的也是邯郸的“罗敷潭”。侯京生教授认为,虽然《游罗敷潭》一诗并未收录在李白流传下来的诗集中,但李白游历的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前后,此时李白的弟弟正在邯郸一带做县令,李白探亲之余踏访“罗敷潭”,确有可能。

罗敷应成为邯郸城市的形象大使

李广教授认为,燕赵自古多豪杰,而邯郸自古出美女。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之十二曰“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乾隆皇帝南巡至邯郸,写诗《七古?邯郸行》赞叹:“邯郸古来佳丽地,征歌选舞掐银筝。邯郸城中富蚕作,蚕月条桑绿荫弱。”

邯郸,自古就是佳丽之地,人杰地灵,美女如云,罗敷可以说是邯郸美女的一个代表。

而侯京生教授更是表示,罗敷应该成为当代邯郸城市的旅游形象大使。

罗敷不仅是邯郸地区具有广泛传说影响的古代美女形象,本身也代表了勤劳、坚贞、机智的正面品质,而且经过南北朝至唐代的不断文学创造,艺术升华,罗敷在全国范围内更容易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

●相关链接:邯郸县有关罗敷的传说很多,据说,罗敷出生在邯郸县三陵乡姜窑村,祖父秦义合,一生务农,性情耿直。父亲秦敏,能歌善舞、颇有文才,后参军殉国。母亲是附近黄窑村的张门之女。罗敷兄妹三人,哥秦宝、姐秦莲,罗敷小名小英。

10岁那年,家遭洪水冲刷,搬至西岗卧龙岗上,在五龙庙的西厢居住,庙中尼姑见小英聪明伶俐,便收其为徒,起名“罗敷”。

罗敷长至韶华之年,与乡邻村民王仁相爱,二人两小无猜、相亲相爱。不久,边关紧急,王仁戎边,别前与罗敷互赠琴剑,相定终身。后王仁成为赵王迁的御前大臣,赵王迁贪恋罗敷美貌欲强纳之,罗敷誓死不从,被赵王迁追至黑龙潭时,悲愤至极,为保自己清白,只能沉潭遗恨、扑潭而亡。终于升华为一对并蒂莲花而留名于世,传说以凄婉的悲剧结束。

至今,姜窑村仍有罗敷的遗迹,像五龙庙、龙兴寺、卧龙坡、龙井、老鼋坑、断石桥、落凤坡、医家池、罗敷潭、罗敷崖、赵王跑马场、桑园、赵王思女阁、李白亭、李白路等名胜古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