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你理解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2
你知道舒适圈吗?

你如何理解舒适圈?

舒适圈仅仅是不上进的意思吗?

待在舒适圈,人会废了吗?人会被社会淘汰吗?人会被时代抛弃吗。

唯有跳出舒适圈,经历痛苦,才能成事吗?

那你会选择现在立即跳出舒适圈吗?

我有个盲目跳出舒适圈的朋友,最近失业了。

只因身边的人都鼓动她趁着年轻要折腾,她脑袋一热,就从擅长的财务工作跳到了销售行业。

做业务搞末位淘汰制,她的性格和能力完全不适合干这个,两个月没到,就被淘汰了。

最近,演员黄小蕾在某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因“跳出舒适圈”而过上了更糟的生活,甚至把自己卡到了瓶颈的经历。

当年,她因出演《射雕英雄传》中傻姑一角,被很多观众熟知,

后来陆陆续续又演了很多同类角色,因为演得好,被圈内人称为“疯傻专业户”。

她自己并不排斥,但她的妈妈不希望她继续干演员这行。

于是,黄小蕾从自己的演艺舒适圈一下子跳到了IT行业,可行业内的专业知识,她真的是一窍不通。

之后她又跳到了主持行业,但最终黄小蕾还是决定跳回自己的舒适圈,踏踏实实做一个演员。

跳出舒适圈的黄小蕾,没有如她妈妈所愿,过上更好的生活,反而处处碰壁,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跳来跳去,跳到怀疑人生。

现实生活中,总有人劝你跳出舒适圈,却没人告诉你为什么要跳,跳出去的后果是什么。

“让你努力”的鸡汤可能用处不大,但“劝你跳出舒适圈”的毒鸡汤一定是害人的。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人不能永远待在舒适圈里。

可到底什么是舒适圈呢???很多人或许都搞错了定义。

一个入行不过才两个月的新人,就自认为已经掌握了行业的大部分知识,觉得自己已经进入了舒适圈,这是他对舒适圈最大的误解。

“舒适圈”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所以又称为“心理舒适区”。

如果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已经熟练掌握,对于目前的工作完全游刃有余,遇到各种情况都能够顺利解决,那么这个人就是在舒适圈里了。

要想达到这种水平,不仅需要刻意精进,还需要时间的复利。别说两个月,两年都是肯定不够的。

实习生以为自己进入了舒适圈,真实情况是他刚摸到行业的大门。

哪有无缘无故的舒适,所谓舒适圈,分明是自己一砖一瓦拼死拼活筑起的港湾。如果你不顾死活,非要跳出去,那说明那个圈本来就不是舒适圈,顶多算个‘委曲求圈’。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迪奇曾提出行为改变三圈理论:舒适圈、学习圈、恐慌圈。

当你处于舒适圈时,可以完全应对手上的工作,会感到有安全感;

当你处在学习圈时,会面临挑战,但不会感到太难受;

当你跳入恐慌圈的时候,面对远超出能力范围的事务,大有可能会崩溃。

由此看来,跳出舒适圈,是与人性相悖的。任何与人性对抗的努力,往往都是无效努力。

比起跳出舒适圈,扩大舒适圈才是有效的成长路径。

《认知觉醒》中写道:“好的成长是始终游走在‘舒适区边缘’。”

如果步子太大,跳出了舒适圈,你会因痛苦而很快放弃。

相反,不断拓展舒适圈的边缘,把擅长的领域不断扩大,将学习圈慢慢变成舒适圈,这样循序渐进的成长,才是最有效且持续的。

那么该如何扩大舒适圈呢?

1.以擅长的事情为圆心,努力打造出一个舒适圈。

2.不断外扩舒适圈边缘,将学习圈扩大为舒适圈。

我有个朋友,前两年公众号做得不错,文章写得好,拿下不少“10万+”。

今年年初,他开始主攻视频方向,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更新视频,如今也是拥有10万粉丝的up主了。

做公众号早已是他的舒适圈,但内容行业变化很快,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把空闲时间用在刷视频上。

如果他一直躺在舒适圈里,必定会走下坡路。

无论是文章还是视频,都是内容,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

他是在舒适圈的边缘,学习与自己擅长领域相关的东西。

从拍摄到剪辑,从文案到呈现,在每天的实践中,他越来越得心应手,做出的视频质量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做视频不仅提升了他的文案能力,还帮助他开拓了新的变现渠道,这才是正确的成长姿势。

作家王欣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很认同:

在如今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焦虑。

但千万不要随意听从别人的建议,盲目跳出舒适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