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被俘后,朱见深已经是太子,为何于谦却要拥立朱祁钰?

如题所述

明英宗朱祁镇出征前已经立朱见深为太子,按理说朱见深才是新皇帝的第一人选,那么于谦和孙太后为什么要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呢?

朱祁镇出征前确实已经明确立儿子朱见深为太子,而且因为当时太子朱见深才只是不满两周岁的幼儿,所以朱祁镇让弟弟朱祁钰留守京师监国。 

在做了一番安排后,朱祁镇满腔壮志踏上了征程,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清楚,明军大败,朱祁镇不幸被瓦剌人虏走。 之后于谦等人决定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这样做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当时瓦剌人企图拿朱祁镇作为人质逼迫明朝就范,在这种情况下明朝必须尽快产生新皇帝以打消瓦剌人的念头。此时的明朝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所以选出的新皇帝必须是有能力带领大家渡过难关的人。朱见深当时只是两岁的幼儿,显然不能胜任,而郕王朱祁钰当时已经是二十出头的人,有能力亲政,而且又是朱祁镇的弟弟,是比较理想的新皇人选。

其二,朱见深除了年幼不能带领大家渡过难关外,还有一个原因导致他不适合在当时被立为新皇。主幼则国疑,这是一大忌,在和平年代主幼尚且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何况在当时那种危急关头。如果当时立朱见深为皇帝,难免不会出现一些别有用心者借机争权夺利,这样一来只会让情况更加复杂。 在权衡了一系列利弊后,孙太后和于谦等人做出了拥立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的决定,与此同时保留了朱见深的太子身份。

这个决定理论上不仅有利于大明朝度过眼前的难关,而且还保留了朱祁镇一脉的皇位继承权,着实是两全其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虽然当时朱见深是太子,但是也只是一个孩子,如果当时明英宗是正常的驾崩,拥立朱见深没有半点毛病,但是当时瓦剌的大军兵临城下,这个时候大明朝能不能保住都难说,拥立一个娃娃不能指挥群臣保卫明朝,只能让大明朝陷入险境,而朱祁钰已经成年,可以主政,这个时候拥护朱祁钰登基为帝对当时的大明朝最有利。

明代宗这个帝位来得其实有些侥幸,如果不是因为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了,他这个明朝王爷估计到死跟帝位都无缘,不过当时明代宗这个帝王也是拼借自己的能力坐稳的,明英宗被瓦剌俘虏之后,还被瓦剌人绑在阵前,明朝的军队根本没法跟瓦剌打,要是万一伤了明英宗,别等明朝灭亡,自己也得下地狱,所以瓦剌几乎就是没有多大阻力就打到了明朝京城。

这个时候,要拥护一个新帝才是上上之策,可是当时朱见深还是娃娃,这个时候,立他为帝几乎零作用,他又不能主政,明朝的朝堂之上一样是无主,这样的话,明朝还是一样一团糟,而明英宗的兄弟之中只有明代宗继位最名正言顺,所以于谦才会拥护朱祁钰登基,不过朱祁钰这个帝王不好当,当时瓦剌就在城下,朝内很多大臣还主要要南迁放弃京城,朱祁钰跟于谦是力战才保卫住京城,可见当时于谦拥护朱祁钰是多么正确。

假设当时按照太子继位的制度,朱见深即位,京城城下炮火连天,朱见深一个娃娃坐在大殿之上,听着群臣在那争吵到底是抗战还是南迁,要是跑的快,他朱见深就在南方做偏安一隅的帝王,要是跑的满,就有可能他们父子在瓦剌相聚,所以于谦拥护朱祁钰才是明智之选。

第2个回答  2019-11-17

明朝的历史也是十分复杂的,对于明朝的历史也有很多人是十分感兴趣的,明朝在最开始是十分强盛的,国力也是十分充足的,但是在后期的时候明朝是变得越来越国力越来越弱小,很多后期明朝的很多君王都是被少数民族所俘虏的,相对来说命运也是比较坎坷的。

在明英宗被服之后,整个明朝是没有一个君王可以支撑大局的,所以很多的大臣和百姓都希望有一个君王可以稳定一下局面和整个的人心惶惶的状态,本来在明英宗被俘之后的继位人是有的,但是继承人朱见深却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去处理国家大事,特别是现在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于是于谦就决定立新君。

对于古代的朝廷来说,一个君王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明英宗被俘之后,很多人都希望有一个新君王可以主持大局,但是朱见深作为太子却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和能力去主持当下比较困难的局面,所以于谦为了整个明朝的发展和百姓生活就决定采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能主持大局的人来当新君。

于谦的做法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了,因为本来朱见深已经是太子,是既定的继承人,但是于谦却在此刻要另立新君,对于很多的人来说,这是十分不符合常理的,所以以前也是得罪了很多人的,但是于谦正是为明朝的整体发展所考虑的,才会采用这样的办法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1-17
因为当时的朱见深年龄太小了,就算拥立他的话也只是一个摆设,而朱祁钰比较稳重,所以拥立了朱祁钰。
第4个回答  2019-11-17
于谦是个深谋远虑的人,当时的太子年少,尚不能即位,又因为他觉得朱祁钰是个可以办大事的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