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爆发了三藩之乱,吴三桂为何等功亏一篑之时,才正式称帝?

吴三桂为何等功亏一篑之时,才正式称帝?

因为这是他准备最后一搏了,他称帝就能够大肆的收买手下,然后准备最后放手一搏。

吴三桂原本是明朝末年的边疆守将,后来清朝入关,正是他打开了山海关,并且放清朝的军队入关,这导致了吴三桂在整个历史上名声都不太好,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背信弃义的小人,是一个叛徒。

吴三桂后来因为投降的功劳,所以也是得到了一些赏赐,不过他最终还是走向了反叛之路,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吴三桂投降于清朝,但是清朝的上层统治者们都是满族人,很少有汉族人能够加入到决策中枢,尤其是在初期,几乎没有汉人能够得到满人的信任,虽然吴三桂在当时受到了一些赏赐,但是久而久之他就受到了猜忌,所以吴三桂反抗清朝也是理所应当的。

最开始的时候,吴三桂还是非常顺利的,他的反抗也非常的凶狠,让清政府当时有一些招架不住。最开始反抗的时候,不仅有吴三桂这一支势力,因为当时清朝政府刚刚取代明朝没多长时间,并且实行了一些严酷而又残暴的政策导致很多人奋起反抗,毕竟嘉定,扬州两座城,冤魂久留而不绝,中原汉族如芒在背,奋起反抗者如过江之鲤。

后来吴三桂因为决策失误,再加上没什么人支持他,所以就快走向了灭亡,但是他正式称帝,他可能抱着两种想法,一种过把瘾毕竟自己已经做到这个地步了,人家也不可能再接纳自己,还不如自己称帝,另外一种想法就是封赏自己的手下,让他们更加卖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3
吴三桂起兵之初号称有三十万大军,但其并无此实力。吴三桂军队的根底是曾经的关宁铁骑。《清史稿·吴三桂传》里有详尽记载:“三桂所部五丁出一甲,甲二百置佐领,积数十佐领……三桂疏请部勒降兵,分置十营,营千二百人,以降将为总兵。”这样算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约有10600人。相比清朝,三藩兵力比起满洲八旗差一半,比起整个八旗军差得更多。且清朝尚有几十万绿营兵。虽然康熙年间八旗武备废弛,但尚有余威。从整个军事实力上对比,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和清朝根本不在一个等级。吴三桂能够持续八年,真是全靠死撑。
第2个回答  2019-10-24
正是因为吴三桂看到大势已去,士兵毫无斗志,所以他才选择在这个时候称帝,选择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第3个回答  2019-10-23
这是古代对于大义名分的潜规则,吴三桂起兵时打着的是佣立老朱家后人旗号,想着能够得到汉人响应,等到快完犊子了,自然想过把瘾再死,很正常。
第4个回答  2019-10-21
称帝可以封臣靠封赏挣人心进行敢后一搏但也会直面清庭与其不死不休且藩王实力较弱所以不至绝境不敢称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