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乐坛里,词和曲哪个应该更为重要?

如题所述

词曲咬合重要。歌词本身即有辞章和声韵两方面的成分(节奏也可算在声韵中)。对于看重音乐的人来说,曲既全是音乐,而词一半是音乐一半是文字,那他就可能把「词」和文字画上等号,忽略其音乐性,之后自然是曲胜出。然而我们毕竟还是会重视歌词。要好唱,要有意思。我们有几千年的一流诗词摆在那边,从小在课本上读,自己也读,我们眼界高得很。要写歌词似乎不难,但在这方面做到像样,比写出像样的曲子难多了。也就有些人会因为这太难,所以干脆不要,我们搞纯音乐就好了,或者我们写英文歌日文歌去,或者去做少数民族语言、小语种的歌曲,比汉语有搞头。但这样的话你就放弃了华语这块最大的本国领土。回到问题。问题问的是乐坛,我们可以先确定的是,乐坛需有市场,市场在于受众(或可谓歌众),受众在乎的是这歌和我有甚么关系。比较在乎文字的人就会多重视歌词一些,相对亦然,当然能兼顾更好。可是这种答法,其实也不能答到重点。真正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作词作曲,以及演出经营,应该如何才能与受众建立起关系,让人家觉得,这是跟我有关的,这就是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歌。落实到细处上,就是词曲的每一句、每一节、每个细处如何调理安排。不然,试叫两端的意见各推一作出来,爱词者拿个经典的宋词或者现代诗,爱曲者拿首古典乐或者百万金曲,再找批水平中上的过来做成歌,八成也要仆。因为最重要的始终是与听者建立感情,建立认同,让人家愿意来听,愿意消费,愿意推广扩散。如果能够认知到这点,并在此基础上用功,不论是重视词还是重视曲,都是好的。至若欲偏尊一方,强调我比较对我比较重要,或是相反的吐槽别人,那都没甚么益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华语乐坛应该更重视词还是曲不论去不去掉华语二字,回答都是应该更重视曲。音乐能打动更多人跨越国界的部分绝对是与词相比曲的重要程度上压倒性的。前年有很微弱的声音在讨论是否应该重视歌词,因为很多人听外语歌不会全盘专门去听词,这时有一种声音表示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听词是不完整的。但这个问题在华语乐坛应该是,如果曲不好,从根本上是没有必要去听的,更谈不到去看词。诚实一些,结合历史因素也好现代因素也好,我国现代流行音乐在世界上是没有一席之地的,华语乐坛的发展仅仅是沾了华语市场基数庞大的光。既然决定了服务部分人群,这部分人群中对更好的曲有需求的部分又能够在其他方面找到所需,华语乐坛自然会产生以词为主的生产模式。所谓闭门造车不过如此。

第2个回答  2017-12-11

华语乐坛不是更不看重曲,而是实在无法批量生产良曲。版权规则的不成熟要背很大的锅。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资源缺乏,鱼与熊掌只能择其一的问题。词的生产成本比曲要低得多,不需要神来之笔的突发灵感,有一定文学素养的人都可以写出一篇看起来还不错的词。而在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积累和逐步提升的全民教育水平使得能写出不错的词作的人并不少。而在华语乐坛一直占据主流位置的芭乐情歌曲风,也让作词家们有很多发挥之地。关于为什么华语会一直流行芭乐,我觉得和文化(市场喜好)和音乐行业自身的制作偏向都有很大的关系,做一只芭乐的成本比舞曲低多了。但要注意的是,能流传下来的经典一定是词曲俱佳,即便是芭乐。即使近年来民谣热有很多不错(无病呻吟)的词作,我并不看好绝大部分民谣成为经典的可能。简而言之,你看到的现象并不是华语乐坛“注重”词,而是曲的水平跟不上词的水平,这是个无奈,并非刻意为之。

第3个回答  2017-12-23
我认为曲更重要。周杰伦作曲功力远远大于其作词功力,李宇春作词功底远远大于其作曲功底。然后你看谁更火一点。无论答案是什么,他们都是华语乐坛不可多得的创作型人才。
我是一个玉米,恰恰因为我听一首歌,如果歌词太过通俗,没有文采,我绝对不会选择听下去,李宇春歌词里展现的审美特别对文艺青年的胃口。李的曲也不是不好,而是和她的词比起来就逊色太多了。所以我不得不承认在当今中国曲比词更重要。毕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真正的文艺青年,真正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思考的人还是占少数的。希望以后的华语乐坛会涌现出更多的创作性人才,唯有创新与思索,乐坛之流方可不竭。
第4个回答  2017-12-26
不管在华语乐坛还是其他乐坛一首歌永远都是曲的重要远大于词,就像有许多人喜欢听英文歌,虽然不懂歌词在唱什么,但是听旋律就觉得很优美,相反,如果外国人听中文歌。既即使歌词写的在优秀可是曲确是很烂,相信人家最多听十来秒就会关掉。一个优美得旋律永远是一首歌最吸引人得地方,特别是前奏部分。一定要给听众有听下去的欲望。放眼现在中国很多听众过分的专注于歌词,很多口水歌的词都比较浮夸,确很火。大部分听众的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音乐是门艺术,不是用来话哗众取宠的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