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远庖厨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选段: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释义:

宣王笑者说:“是啊,这一点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一种什么心理了。我的确不是吝啬钱财才用羊去代替牛的,不过,老百姓这样认为,的确也有他们的道理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大王这种不忍心正是仁慈的表现,只因为您当时亲眼见到了牛而没有见到羊。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扩展资料

本章中,孟子表达了他所奉行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儒学,不讲“霸道”而讲“王道”。也就是不讲武力,靠军事力量,靠战争称霸天下,而讲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统一天下,使天下人心归服。

孟子依然用的是他一贯的手法,就是开心理医生诊所,从心理分析入手去抓住对方,自己掌握主动,剥茧抽丝,层层推进,迫使对方落入自己观点的觳中。

孟子说施行了仁政才能真正有为国家战斗的军队,施行了仁义的国家即便不发动战争,别国的百姓也会欣然前往,百姓是国家之本,夺得了百姓也就是夺取了国家。

孟子的计划中,五十岁的老人能穿上绸缎做的衣服,七十岁能吃到肉,对照孟子在《尽心上》一篇里的说法,这样说是因为老年人不穿丝袄就暖和不起来,不吃点肉,就填不饱肚子。青壮年时衣食有着,能奉养家中长者,老时能穿绸食肉。

这样的日子,孟子认为百姓就可“丧死无憾”了。为了达成这些,作为君王一定要时刻以百姓为怀,那些只顾自己耳目口舌之乐,无视民生的君王,无异于虐杀百姓的暴君。

孟子以为,秉着以民为本的思想,施以仁政,国家进入的是一种良性的发展,它不仅施惠于百姓,更能在各个方面使国家达到良好的平衡与和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3
《君子远庖厨 》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所谓“君子远庖厨”,不过说的是一种不忍杀生的心理状态罢了。也就是齐宣王“以羊易牛”的心理,因为他亲眼看到了牛即将被杀的样子而没有亲眼看到羊即将被杀的样子。“眼不见为净”,所以君子远离宰鸡杀鸭的厨房。

孟子到底是从“望之不似人君”的梁襄王那里出走后才到齐国,还是先到齐国,随后才到魏国见梁惠王,这已经成了历史公案,学者们各有考证。我们姑且按《孟子》书的顺序,认为孟子是从梁襄王那里出走后才到齐国拜见齐宣王的罢。
齐宣王虽然不像梁惠王那样一开口就问“何以利吾国?”也不像梁惠王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口气更大地问“天下恶乎定?”而是很委婉含蓄地向大学者孟夫子请教历史问题:“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但实际上,他所关心的仍然是同一个问题:如何称霸天下?因为齐桓公和晋文公在春秋时代都是靠“霸道”而称雄天下的。殊不知孟子所奉行的是反对霸权主义的儒学,不讲“霸道”而讲“王道”。也就是不讲武力,靠军事力量,靠战争称霸天下,而讲用道德,靠教化的力量,靠仁政统一天下,使天下人心归服。所以,孟子也就直言不讳地说:“您要问霸道,那我就不懂得。您要对王道感兴趣的话,我倒可以说一说。”好在齐宣王也还通泰随和,管他霸道、王道,只要是能称雄天下就行,也就与孟子一问一答地探讨起来了。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13
第3个回答  2014-10-22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君子应该远离杀生做饭的地方。
第4个回答  2014-10-22
就这句话来说是 君子要远离厨房

但是在原文中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不要下厨房干活的意思

《孟子》梁惠王上篇讲:“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意思是 君子看到准备被屠宰的禽兽 看它活着 不忍心看到它死 听到它临时前的悲鸣 不忍心吃它的肉 所以 君子要远离厨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