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以针刺艾灸防治疾病的方法。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以调整营卫气血;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经络不通,气血受阻导致的。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患病与否与身体的正气是否充实有关,或者说与是否达到阴平阳秘有关。不管哪个定义,都可以理解为:身体的失衡超出了自身的调节范畴,那就是患病。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防治疾病的,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针灸治病与中医药的区别只是治疗手段的不同,一者为药,二者为穴。
针灸除了基本的中医基础理论外,尚有自己独特的经络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它“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经络和脏腑之气在体表输注的特殊部位即穴位。针灸具有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的治疗作用
一、调整作用
针灸治病,就是根据病证的属性来调节机体的“偏盛偏衰”,使机体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如:针灸有促进肠运动功能正常的作用,即肠运动功能减低者,促使其增强运动。
二、增强免疫力
针灸有扶正的效果。而针灸对增强免疫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能使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强,对机体内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增加均有明显作用,临床上用于抗感染、抗过敏、抗癌等。
三、活血镇痛
针灸治病是通过刺激穴位,“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从而能通经活络、活血化瘀、生新止痛。因为,人体受到刺激后神经系统会释放一些具有镇痛效应的物质,如:内啡肽。
四、修复组织
针灸具有修复组织的作用己被大量临床所证实,如:针刺面部的穴位治疗面神经麻痹,针刺颈臂部穴位治疗臂丛神经麻痹,针刺上肢穴位治疗正中神经麻痹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五、疏通经络
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针灸是我们国家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医文化,有人信,也有人不信,但是它却实实在在的为一些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做了很大的贡献,今天就来说说针灸治病的原因。
针灸能使我们体内阻塞的经络变得通畅,而经络在我们中医理论中,认为它主要作用是运行人的血气,如果经络不通的话,那么体内的血气运行便会受到阻碍。外在表现为,人经常会有关节疼痛,四肢麻木等等症状。在进行相应的针灸治疗后,便可以让体内的经络变得通畅,血气开始正常流转,人体逐渐向健康恢复。
就像只要频率接对了在楼顶的天线,楼下的电视就可以收视清楚,收音机有天线,频率接对亦可以收听清楚整个宇宙充满了电波,只是我们肉眼看不见也听不见此电波——即日、月、星所产生的能(气)——中国人称为天干、地支,中医学称为气,无时无地不对人体产生作用。
十二经络即为人体运作天干、地支之能的网络系统,人体十二经络对日(火)、月(水)、星(风)之能(气)的失调即生病,生病即为经络接收电波频率不当,下针即在接通身体某穴,以调身体电波频率,得气即为电波频率接通的讯号,不得气即线路不能接通,如电视天线的频率接对即可收视,频率不对即不能达到收视的目的。故针刺即为天线的连络线路,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金针、银针传达电波效果最好,且不易折断,故传统针灸多用金针、银针。
灸的作用,是以热能在加温调整升高某穴的频率,就像电力的变压器以增强身体某穴的阳(热)电波,达到治疗的目的,而恢复身体的健康。
针与灸是两回事,两种医疗,但今大众习称针灸,而搞不清针、灸作用之不同。
中国医学包含了针灸,而针灸并不能包含所有的中国医学,许多人学会了针灸,即以为能治所有的病是极大的错误,中医之路是很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