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案:《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实录

如题所述

一、激趣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那些光呢? 生:日光,灯光,

2、师:观察真仔细,那这些光线是怎样传播的呢?生描述。

(同意)师说:真的吗?我觉得光线可能是曲线传播的,可能是波浪线啊!

(不同意)师:看来大家的看法不统一了。

二、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

1、师:那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询问不同意见的同学)

生:自由说。(正面的,表示怀疑 真的?是这样吗?噢?有没有不同意见?)生:反驳

2、师:那光线究竟是怎样传播的呢?今天让我们来研究一下。(出示幻灯:光是怎样传播的)

三、设计实验验证:

1、同学们有了猜想,那接下去就要我们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用什么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请同学们来汇报自己小组里讨论出来的方案。

生:拿一根弯的管子,用灯光从一头照过去,如果另外一头能看见光,就说明光是弯曲的,如果看不见那就是直射的。

生:拿几张纸,在纸上打孔,再拿一张没有打孔的纸放在最后,看光能不能通过孔射到最后一张纸上,如果能说明光是直射的。

3、师:同学生的方法真不错,那我们就选择第二位同学的方法。请小组长到我这里领取材料,我们就试试看,开始吧!(师巡回指导)

4、反馈。

师:孩子们,成功了吗?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生说实验过程,三到四组)

生1:把一张小孔板放在中间,让光源对着小孔,光斑就射在了屏上。再放第二张,让两个小孔下统一在一条直线上,第三张也是如此。

生2:把三张小孔板贴在一起,让三个小孔成一条直线,让光源射过去,光斑也可以出现

生3:把三张小孔放在桌面上,用眼睛来调整,让三个小孔成一条线。

5、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三孔位于一线,光斑出现在屏上。

三孔不在一线,光斑被挡住 。

6、教师出示幻灯,演示光通过小孔射到最后一张纸上的全过程。

学生得出结论:光是直线传播的

四、进一步验证

1、师:刚才的实验已经能证明光是直线传播的了,可科学结论的得出需要反复验证,最好能用多种 方法验证,我们能用前面第一位同学说的方法来验证这个结论吗?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Baie8OGg0RIu2rxlP_ezw

 提取码: mzzk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9
教材分析 土壤覆盖在地球岩石圈的表面。土壤的形成是岩石的风化和生物作用的结果。整块的岩石风化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当腐烂的植物和动物与岩石碎屑混在一起时,混合物就被称为土壤。在土壤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岩石变化留下的痕迹以及动植物的残体。 土壤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考虑过土壤从哪里来,更不会想到它来源于岩石。本课活动紧接着上一课的内容,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分析土壤的成分。一方面是寻找土壤来源于岩石风化和生物作用的证据,另一方面是认识土壤对生命的意义。 岩石和土壤是组成地表的重要物质,地形地貌的形成和重塑是各种外力对岩石和土壤作用的结果,其中侵蚀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对象是土壤和岩石。寻找土壤成分的沉积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土壤里有什么,而且使学生对沉积现象和分层沉积有一定的认识,为下面几课的学习做些铺垫。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寻找土壤的成分”;第二部分是“土壤和生命”。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土壤并不陌生但是没有系统地认识,要学生正确说出土壤成分,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2.土壤包含岩石风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动植物的活体和残替,以及腐殖质、水和空气等。 3.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4.土壤和生物的生存、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②用沉积的方法把土壤成分按颗粒的大小分成几层。③综合各种方法获得的信息,获得对土壤成分的正确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土壤对生命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 难点: 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