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唯独西安最终没有被日军侵略占领

如题所述

因为陕西东界的黄河挡住了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侵华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华北大、中、小城市和交通沿线的土地,又向南方大举进攻。这年秋天,日军直扑陕西。他们认为打下陕西,就可以进军西北和西南,配合其南下的大军,迅速灭亡中国。

日军认为,陕西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而西安是张学良和杨虎城逼迫蒋介石促成全国抗战的基地,拿下陕西是对中国的致命一击。所以对于陕西,他们是志在必得。

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陕西东界的黄河东岸时,看到黄河,就为之失色:黄河从陕西省的府谷向南到韩城禹门口,奔腾在陕西、山西间的峡谷中,如同从天而降一般,一泻千里,吼声震动,力冲万钧。黄河在禹门口,猛出峡谷,一展数十里之宽,泥潭、沼泽四布,流向深浅莫测,自古以来是渡军的大忌。

汹涌澎湃的河水令日军很头疼,经过一冬的谋划,日军决定:先用空军对我守军狂轰滥炸,使我军无力还击,然后用武装的船只强渡占领渡口,后续部队迅速登陆,汽车、装甲兵马上开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我军以沉重的打击。

对于随时可能打过黄河的日军,我军严阵以待,决心御敌于黄河彼岸。抗日军民在山区中修了坚固的工事,配备了强大的火力,在敌人船只开到河中时,将他们打得人仰马翻,并向对岸敌军发射迫击炮,坚决顶住,并迂回渡过黄河,从背后打击敌人,使敌人有被前后夹击之忧,无法渡河。

1938年到1939年年底,日军从府谷渡口到潼关渡口,发动了20多次的渡河战斗,均以失败告终。

扩展资料:

1939年,汪精卫投降日本,建议日本要尽快占领陕西,说这样就能迅速战胜八路军和杨虎城,于是日本人又对陕北宋家川(即吴堡县城所在地)这个大渡口,连续进行了4次攻击,最少时用兵500人,多时1500人,飞机、大炮开路,战船跟进。

我军在敌人狂轰滥炸的时候,集中向敌船发射火力,打得敌人落荒而回。但回到东岸时,准备渡河的后续日军又遭到突如其来的袭击,阵营大乱,向太原方向退去。

日军先后在府谷、神木、佳县、吴堡、枣林坪、马头关、大庆关、潼关发动的进攻,也是每次出动五千到一万人的兵力,均遭到同样的战法而被击退。

值得一提的是,杨虎城所部在朝邑(今大荔)、邓宝珊所部在榆林向企图从东、从北(包头)强渡黄河的日军,都予以了很大的打击,府谷和大庆关(朝邑)都被日军占领,很快就被抗日的力量收复。

1939年后,八路军在华北建立了根据地,深入敌后,不断向日军发起攻击,使得日寇再无力西顾。此后,不再企图打到陕西了。

参考资料:凤凰网—日俘忆为何日军未能占领陕西:黄河大大的可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8-20
@冰雪之凤舞叶 的说法有严重的夸大成分,夸大了潼关的作用和关中抗战的激烈程度。实际上日军苦攻7年是洛阳,而不是潼关。是洛阳牵制了日军对西安的进攻,而不是潼关。
从1937年11月6日第一次洛阳空战开始,到1944年5月25日洛阳保卫战结束,洛阳顶住了日军7年的直接进攻,七年间大空袭6次,小空袭每月不断。为全国之最。另一方面,潼关根本没有遭受所谓的“苦攻”,而是“尝试攻击”,潼关天险阻止了日军也纯属想当然。事实是8年内日军在潼关只使用了1.76万发炮弹,作为对比,仅1944年5月23日一天,日军就向洛阳城内发射了8000余发炮弹,且使用毒气弹的次数达到了6次。可以说日军在进攻潼关这件事上根本不上心,也没投入多少兵力和弹药。
为了抵抗日军,当时洛阳周边修建了数百座碉堡,从渑池一直绵延到偃师境内。直到现在,在宜阳县,孟津县,洛阳市区等地方依然可以找到一些保存比较完好的。
是这些碉堡和洛阳城保卫了西安,而不是潼关“苦攻不下”,8年才挨了1.76万发炮弹,能算得上是“苦攻”吗?
第2个回答  2018-03-24
日军知道西安的重要性,但是潼关一隘,铁血孤关阻日军兵锋,日军苦攻七年,终不得破关入侵关中平原。
如果日军占领关中,抗战战略相持阶段的平衡很可能就此打破。西安对于侵华日军有极大地战略价值。攻占西安,进可以西安为出发基地,北上清剿陕北红军大本营,南下可走金牛(今108国道)、米仓(今211省道)、荔枝(今210国道)三道,进攻四川、重庆,迫使国民政府投降;退可以将华北和西北两个主战场合为一体,打通整个大陆占领区。因此,自从山西失守,日军攻占风陵渡,日军就从没放弃过强渡黄河,进军关中的企图。
但是风陵渡对面就是潼关古镇。从1937年11月7日,日军第一次轰炸潼关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整整2839天,关中儿女浴血抗战,日军始终无法逾越潼关防线一步,更无力觊觎关中沃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