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是什么?

如题所述

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集成电路、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光伏发电、照明、大功率电源转换等领域都有应用,如二极管就是采用半导体制作的器件。

半导体是电子元件的主要原材料。它是由硅,砷,锗,镓等为半导体材料,它是介入导电体与绝缘体之间的一种化和物质,它是一切电子元件制作的最佳材料,它的导电性能随着温升而增强,恰恰与金属导体性能相反,用它制作的电子三极管,对电子频率能产生放大和缩小的功能。

扩展资料:

半导体材料光生伏特效应是太阳能电池运行的基本原理。现阶段半导体材料的光伏应用已经成为一大热门 ,是目前世界上增长最快、发展最好的清洁能源市场。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制作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判断太阳能电池的优劣主要的标准是光电转化率 ,光电转化率越高,说明太阳能电池的工作效率越高。根据应用的半导体材料的不同 ,太阳能电池分为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薄膜电池以及III-V族化合物电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导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23

世界上的物质要么是能导电的,要么是不能导电的。直到1833年,法拉第首次发现,硫化银的电阻性能不同于其他金属,一般的金属电阻是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硫化银的电阻却是随着温度上升而降低。

6年后,法国的贝克莱尔又发现,半导体和电解质接触形成的结,在光照下会产生一个电压,这就是光伏特效应。然后在30多年后,科学家又发现,光照变化会引起半导体材料,电导变化的现象,即光电导效应,和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具有方向性,即整流效应,至此半导体的4个主要特性相继被发现。

不过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些材料是半导体,也没有对半导体的特性进行总结。半导体这个名词是直到1911年,才被考尼白格和维斯首次使用,四个特性更是直到1947年,才被贝尔实验室总结出来。不过可别小看半导体这四个特性,正是因为它们的存在,由半导体产业创造的信息社会才会出现。

在学术界的认知里,半导体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集成电路,光电器件,分立器件,传感器,不过因为集成电路占了其中的80%,所以外行人一般将集成电路看做半导体。而在集成电路里,又分为微处理器、存储器、逻辑器件,以及模拟器件,这些类似于小盒子的东西,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芯片。看过罗叔视频的朋友可能知道,芯片是由晶体管组成的,但如果从材料学的意义上来讲,其实晶体管全部全部是由,半导体材料制造的。

第2个回答  2022-05-04
锗、硅、硒、砷化镓及许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等物体,它们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半导体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光敏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和光敏电阻等。

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把一块半导体的一边制成P型区,另一边制成N型区,则在交界处附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性能的薄层,一般称此薄层为PN结。图中上部分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界面两边载流子的扩散作用(用黑色箭头表示)。中间部分为PN结的形成过程,示意载流子的扩散作用大于漂移作用(用蓝色箭头表示,红色箭头表示内建电场的方向)。下边部分为PN结的形成。表示扩散作用和漂移作用的动态平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5-04
锗、硅、硒、砷化镓及许多金属氧化物和金属硫化物等物体,它们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半导体。

半导体具有一些特殊性质。如利用半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热敏元件(热敏电阻);利用它的光敏特性可制成自动控制用的光敏元件,像光电池、光电管和光敏电阻等。

半导体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性质,如果在纯净的半导体物质中适当地掺入微量杂质测其导电能力将会成百万倍地增加。利用这一特性可制造各种不同用途的半导体器件,如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等。

把一块半导体的一边制成P型区,另一边制成N型区,则在交界处附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性能的薄层,一般称此薄层为PN结。图中上部分为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界面两边载流子的扩散作用(用黑色箭头表示)。中间部分为PN结的形成过程,示意载流子的扩散作用大于漂移作用(用蓝色箭头表示,红色箭头表示内建电场的方向)。下边部分为PN结的形成。表示扩散作用和漂移作用的动态平衡。
第4个回答  2021-03-07

什么是半导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