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皇后阿娇怎么死的?

如题所述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汉朝孝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血统上也是汉武帝的嫡亲姑表姐。

陈氏小名阿娇,世人称之为陈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大汉汉景帝的薄皇后无子被废,景帝最初立自己的长子——宠妃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馆陶长公主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以后的汉朝皇后,就想把陈阿娇许给当时的太子刘荣 。不料,竟遭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震怒,遂起废太子之心。

此时,后宫的王美人王娡发现有机可乘,于是屈意迎合、百般讨好馆陶长公主,为自己的儿子刘彻(当时只是胶东王)谋划夺取太子宝座。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此典故载于 汉·班固《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馆陶长公主见阿娇和刘彻年纪相当,从小相处和睦、感情也融洽,就同意陈阿娇和刘彻这对姑表姐弟正式订立婚约。两人成年后更是举行大婚,结发成夫妻。

‘金屋藏娇’是一个传诵千年的婚姻传奇,是一个男子 对自己的原配正妻 许下的承诺。

‘金屋藏娇’婚姻的缔结是当时汉朝政治的一个转折点;因为陈阿娇和刘彻的定婚,馆陶长公主转而全面支持刘彻,朝廷局势大变。中国的政治传统一直是‘立嫡立长’,就是说:正妻有儿子的,立正妻的儿子;正妻没有儿子的,在所有庶出的儿子中立最年长的那个。

刘彻,这个既不是皇后所生、又不是长子的庶出幼子,凭借着妻子娘家的势力从此得以展露头角,一路青云直上,从夺取太子之位直到登基称帝。

刘彻即位后,陈阿娇成为皇后。初期,汉武帝因为政见上和祖母窦太皇太后有分歧,几乎失位。

也是因为妻子陈阿娇作为窦太皇太后唯一的外孙女极受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馆陶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才有惊无险保住帝位。

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最先为汉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朝宫廷里发生一件真相莫测的‘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

巫蛊,是古代信仰民俗;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是用以加害仇敌的巫术。巫蛊起源于远古,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

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刘彻二十七岁时候,以‘巫蛊’的罪名颁下废后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汉武帝把陈皇后幽禁于 别宫长门宫 内,衣食用度上依旧是皇后级别待遇不变。

陈皇后数年后病逝,最后以翁主之礼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

陈皇后的被废,明面的罪名是‘巫蛊’。但陈后之‘巫蛊’一说,后世多认为推敲起来破绽百出,总体上匪夷所思。

其中有一种说法认为:汉武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综观汉武帝的一生,一直和外戚权势斡旋缠斗,制衡、打压、剪除和利用等手段轮番使用:

得帝位是因为外戚(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几乎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

执政前期对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中后期是打压平衡外戚军权(卫子夫卫青家族集团,李夫人李广利家族),晚期更是为了防止外戚对下一任皇帝的干扰而直接冤杀了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

从后宫争斗中胜出的汉武帝深刻了解外戚势力的难缠和厉害。

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陈阿娇的母亲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花千金请司马相如 写《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

陈皇后被废后两年,因为生皇长子刘据,且异父弟弟卫青有军功,卫子夫被立为皇后。

附言: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

相比之下,汉武帝对原配妻子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废后在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并且余生居住于 别宫长门宫 而不是宫廷诏狱,最后得以寿终正寝。

汉武帝其他的女人则不同,除了有幸早死的,下场都很惨。如汉武帝之后即位之刘弗陵(汉昭帝)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其他所有生育过子女的后宫女人,在汉武帝驾崩前也都被他用各种罪名处死了。其中,遭遇最悲惨的就是第二任皇后卫子夫了。

卫子夫是第一个从贱民爬上后位的女人,是中国历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这个记录空前绝后。其他的皇后,例如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和祖母窦太皇太后,虽然不是贵族世家的女儿,但至少还是平民自由民——贫困但清白。而卫子夫则大不同,她是个生父不详的贱民。

卫子夫的家庭世代为奴。其生母卫媪是个风流女奴,和很多男人私通过;前后生了三男三女,但除了卫青的生父明确知道是郑姓小官以外,其他子女的父亲是谁则一律搞不清楚。糟糕的是,私通似乎是这个家族的家风——卫子夫的外甥霍去病也是私生子,不过还好总算知道父亲是谁。

卫子夫以女奴之身进位为汉朝皇后,成为后人口中的‘未央宫神话’,窜起之快简直就是奇迹。只是可惜,‘未央宫神话’破灭起来比‘金屋藏娇’童话更为彻底更为惨烈。

卫子夫是在身前被汉武帝下诏废皇后之位的,然后畏罪上吊自杀。她死后尸骨无存。多年后其曾孙汉宣帝只能给她建空墓。

卫子夫在死之前,她眼睁睁地看自己所有的子女、孙辈和近亲一家家地惨死在汉武帝手上而无能为力;其心中的绝望和痛苦可以想见。‘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生大不幸,一次已让人悲痛欲绝,何况是如此接踵而至?看卫女亲属子女的结局概况:

长女当利公主: 原配曹襄死后,被汉武帝逼迫改嫁给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汉武帝烧死。当利公主的儿子曹宗,也在“巫蛊之祸”中遇害身亡。

次女阳石公主: 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三女诸邑公主: 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独子戾太子刘据: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凭借从卫子夫处得到的皇后卫队,起兵逼宫夺位。刘据妄图子盗父兵,在中国首都长安引发大规模骚乱,因私利而害公益,最终连累长安城内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刘据后在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上吊自杀。戾太子刘据全家,包括2个儿子和孙子们(除一个婴儿漏网)也被汉武帝处死。

卫青家族:灭族。

公孙家族: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卫子夫获罪的起因同样也是‘巫蛊’。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掀起了轩然大波。在姐姐、姐夫、两个女儿相继在此案中丧命后,‘巫蛊’案终于又牵连到卫子夫的底线和命根子——太子刘据。卫子夫担心‘巫蛊’案会使儿子失去储君之位,就乘汉武帝不在长安的时机和太子刘据策划兵变;她把自己的皇后卫队交给儿子用来夺权。

这场兵变的性质和后果都极其严重:这对母子放出长安监狱里的罪犯,造成京城的治安迅即崩溃,引起大骚乱;刘据更是勾结外族,企图引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还好没有得逞;太子系的军队和丞相刘屈髦系的政府军在汉朝京城长安血战数日,长安士民不明所以、无所适从,可怜在两军夹缝里躲无可躲,数万长民众罹难——只为了她母子两人能长保富贵,无数平民家庭家破人亡,横尸街头。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有个曾孙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在兵变失败后的搜捕行动后漏网没被杀。偏巧汉昭帝早逝且无嗣继位,于是这个曾孙子乘虚而入当了皇帝——汉宣帝。汉宣帝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法性,就利用皇帝实权给自己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卫子夫为‘思皇后’并建空墓。

如果没有汉宣帝,如今史书上根本不会有卫女的所谓‘贤后’之名。毕竟谋反的事实和罪名俱在,以私利害公益的叛逆罪人,‘贤’在哪里?可敢面对那惨死长安街头的数万无辜生灵?我们要明白:史官们也是人,一样会趋炎附势,一样要讨好皇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