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 ”分别死了多少人?

如题所述

扬州十日之内就光被收掉的尸体就达到了惊人的八十万之多。 根据历史记载:在清朝三次惨无人道、惨绝人寰的屠杀中,扬州城内血流成河,横尸遍野,简直人间炼狱。在嘉定年间,嘉定城内一幅死气沉沉的样子,人民没有一个投降的,最后被满清血洗成河。

 

 扬州十日又被称作扬州惨案。 扬州之殇是指当值的守军将领:史可法带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战败以后,对扬州城内 居民进行惨无人道的灭种行为。我们有幸了解到当年的幸存者王秀楚在他的《扬州十日记》和计六奇的《明季南略》一书中这样写道:,屠杀将近长达十天之久,故因此取名为“扬州十日”。扬州屠城这一震惊中外的时间发生以后,清军在霸占扬州城以后,当时的清兵的将领是一个叫多铎的人,他下令士兵颗任意妄为,士兵烧的烧,抢的抢,作恶多端。屠杀过后,扬州城内横尸遍野,到处是一片死气沉沉的景象。根据不完全统计,八十万人在此次惨绝人寰的战场上死亡。

 

满清入关在中原大地建立了清朝,为了推翻原先的制度,清兵惊进行了一系列政治上的变革,比较著名的就是“剃发令”,包括江南兵民,不得留长发,否则就原地问斩。汉人对此表示颇为不满,既改变了传统,也是对汉人一种极大的侮辱。因此就爆发了官民起义的情况,为了制造混乱的情况,嘉定很快就被起义军攻下,但是还是力量过于悬殊,寡不敌众,嘉定就这样被清兵所夺回。

 

 随即清军的统帅李成栋下令学习嘉定,仅仅之用了一天,就有三万人命丧于清军的刀下,这是第一次;不久后,反清民众报复欲望强烈,于是李成栋又率领士兵镇压,这是第二次;过了不久,投降的吴之藩反叛,又重新攻下了嘉定城,随后李成栋又展开疯狂的报复,直冲嘉定城,这是第三次。这就是“嘉定三屠”的由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4

扬州十日被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 史载:在满清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内民众无一投降者,死亡者达二万余人。

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扬州之屠,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3]  。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嘉定城城破,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肆行奸淫。大屠杀持续了一天,直到尸体堵塞了河流,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李成栋率军离开嘉定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2-13

《扬州十日记?就是晚清时期一个叫龙泽的日本伪造的野史洗脑文。清宫扬州御档我查过,记载了史可法抗清的一手文献。清军没怎么打就打下扬州城,随后把史可法和附属随从全部斩杀于阵前,随后扬州城恢复原样。不存在大屠杀。解放后扬州城大开发,从未发现任何尸坑,并且2021年的今天扬州古城至今人口都远远达不到80万。整个市辖区广陵区高楼林立总人口才43.01万。这些野史不可信。下图为广陵区权威人口发布和广陵新城城市风貌。

第3个回答  2019-08-12
《向天再借500年》原本是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的主题曲。该剧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上映(后经央视重新缩减为24集,才通过审核播出,仅余标清版),结果原属其所有的主题曲便被提前通过审核的《康熙王朝》无耻剽窃,成为《康熙王朝》的主题曲。所谓“向天再借五百年”其实原本指的是郑成功希望苍天再借他五百年,好在有生之年剿灭鞑虏的意思。原本赞颂的是抗清民族英雄郑成功,结果在“移花接木”之后,便显得很滑稽,成了赞颂满清的驴唇不对马嘴的厥词。这,或许也是莫大的讽刺吧。
另外,为了与电视剧《康熙王朝》将要吹捧的内容相符,歌词也被进行了一些篡改。比如“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改为“愿烟火人间,得太平美满”(但是韩磊的原唱他们无法改动),篡改后的结果,便是让上下语录缺乏连贯,而且文意冲突。
1.看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
“铁蹄”是形容侵略者的(没有人认为它是褒义词),这正表明了满清铁骑践踏中华大好河山。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屠省、济南屠城、苏州屠城、南昌屠城、广州屠城、赣州之屠、江阴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湘潭、南雄、泾县、大同、汾州、太谷、泌州、泽州…… 明末中华大地的八千万人口,到奴隶制伪酋长死去之时,只剩下了不到3000万,锐减了一半以上,绝大多数都是不甘为奴、拒绝剃发易服的志者义士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郑成功等爱国志士的悲愤心情可想而知。2.我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
日月为“明”,表明郑成功反清复明的决心,也肯定了郑成功在反清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少年时代在南京国子监读书,将仁义礼智信铭刻于心;后来受到隆武皇帝的册封,更是勇担重托。而风口浪尖四个字,也是与郑家军的水战优势相吻合。
3.血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以及 怨淹没人间,安得太平美满
均被篡改为“愿烟火人间,安得太平美满”(仔细听,唱的和显示的确实不是同一句话),
本来是说,由于满清入侵和某些鞑奴(洪承畴、吴三桂、孙之獬等等)的残酷镇压,鲜血战火淹没人间,百姓怎么能够过得太平美满?
而某些人是怕原歌词与剧中将要吹捧的所谓“康乾盛世”相冲突吧!(小冰期结束,生产力只是恢复到平均水平的六成罢了,若不是圈地运动的废止以及美洲高产作物的普及,恐怕是一个大大的倒退。)
4.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看到鞑军占据华夏神州,而抗清基业势单力薄,于是发出了“再活五百年”的呼喊,希望能够亲眼看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一天。
可惜郑成功只活了39岁,便积劳成疾、郁郁而终。特别是兵败南京城下,更让他英雄落泪、徒呼天不假年。
正是这一句呼喊奠定了郑成功个人的悲情基调(而康熙活了69岁,在当时已是高寿)。

郑成功和李定国的爱国行动最终失败了,这与电视剧《大英雄郑成功》遥相呼应,也算是为冉闵、辛弃疾、岳飞、文天祥、夏完淳…………民族英雄们高奏了一首悲壮的挽歌。
第4个回答  2019-02-28

1、扬州居民除少数破城前逃出和个别在清军入城后隐蔽较深幸免于难者以外,几乎全部惨遭屠杀,仅被和尚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

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不封刀。“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城中积尸如乱麻”。

2、嘉定三屠 ”屠杀平民十万。

嘉定三屠是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

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清吴淞总兵李成栋立即领兵五千来攻。

扩展资料

相关影响:

史可法固守的扬州,是江南顽强抵抗清军的第一座城,也是清军入关以来首次遇到的军民一体的坚强抵抗。

惨绝人寰的屠城使得几世繁华的扬州城在瞬间化作废墟之地,江南名镇一时间几世繁华的烟花古巷变成了血流成河的屠宰场。、 后人称之为“扬州十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嘉定三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扬州十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