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谈谈公路桥梁建设应该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如题所述

我国农村公路的建设尽管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当前农村公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下。1、农村公路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通达深度不够,路网密度不高,技术等级低、路况差,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我国以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公路网总规模与我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相比,仍相当落后,公路密度只有美国的约1/5,英国的1/8,日本的1/15。农村公路普遍路况差,特别在欠发达地区和山区,坡陡、弯急、缺桥少涵,抗灾能力差。在县乡公路中,三级及以下的公路占95%,四级路占55%,等外路占25%,农村公路普遍路况差,特别在欠发达地区和山区,坡陡、弯急、缺桥少涵,抗灾能力差。2、缺乏稳定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渠道,资金投入不足。我国的农村公路之所以落后,总量不足和质量不高,根本原因还是长期缺少稳定、充足的建设资金来源。农村公路建设比较固定的资金来源只有拖拉机等小型机动车养路费一项,不仅资金量小,而且逐年萎缩。农村公路建设主要依靠地方自筹,基本上是通过农民投工、投劳,无偿或廉价征地、拆迁,以及“以资代劳”和集资等修建起来的,农民负担很重。3、农村公路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指导,行业管理薄弱,技术政策不尽合理,投资效率不高。近几年,中央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但由于农村公路项目规模小、数量巨大,前期工作不够规范、深入,技术政策不尽合理,投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建设中还存在着片面追求数量、追求“黑色化”的现象,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造成路面过早破坏,抗灾能力弱,不仅“畅”的问题没有解决,“通”的问题也得不到保证。另外,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建养不协调、法规不健全、人才缺乏等问题。建国以来,农村公路50多年的发展历程,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1、农村公路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各级政府,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积极性。2、必须制定与经济发展阶段和农村公路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针政策。3、必须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并多渠道筹集资金。4、必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心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战略取向1、提高农村公路的运输能力和质量,推进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体现国家富民强国意志。2、增加农村公路网密度和通达深度,改变落后地区交通面貌,强化国土均衡开发,增加农民收入,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3、优化农村公路布局和服务,依靠科技,提高质量,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环境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方略。4、实现农村公路交通跨越式发展,不断提高全国公路网密度、通达深度和总体水平,充分发挥干线公路作用,促进公路交通协调发展,服从交通现代化发展战略。--农村公路建设发展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以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宗旨,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交通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按照“统筹规划,分层负责;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切实加快农村公路发展,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农村全面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基本原则1、农村公路建设必须坚持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扶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发展方针。在中央不断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和投入,分层负责,联合建设,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出行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当地山、水、林、田综合治理、小城镇发展、扶贫和国土资源有效开发等要求,有步骤,有重点,分步实施。3、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自然地理条件合理确定发展目标、重点和技术政策。4、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建设、养护、管理并重。要避免重建轻养、重建轻管的现象,在加快建设的同时,重视养护和管理工作。5、农村公路建设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08
路过关注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