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明知曹操对关羽有恩,为什么还让他守华容道?

如题所述

  华容道,中国历史上地名。据《资治通鉴》注释中的说法,就是“从此道可至华容也”。这里所说的华容,当然是指华容县城。华容道也就是赤壁战争中曹军逃入华容县界后向华容县城逃跑的路线 。古华容县城在现监利县城以北约60里的周老咀附近。
  当时刘备势单力孤,他固然需要连吴以抗曹,同时也需要借曹操以牵制东吴,迫使其与己联合。一旦曹操被杀,那末,以曹操为核心的刚刚建立起来新北方势力必将迅速土崩瓦解,东吴将一枝独秀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此,刘备将无立足之地更遑论“霸业”。所以,在那个时候,曹操是杀不得的。

  既然如此,干脆不捉就是了,何必又捉又放多此一举呢?其实不然,不捉曹,天下就只知曹操、孙权而不知刘备,只有捉曹,才能显示刘备的实力,才能使孙权认识到刘备是一支不可忽视颇具实力的力量,才能更好地促成孙刘两家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
最后要说明的是,“捉放曹”这个任务只有关羽才能完成,因为虽然张飞、赵云也都具备捉曹的实力,但只有关羽既有捉曹的能力又有放曹的理由——即可以假借报恩而放曹。如果让张或赵捉曹又放曹,那刘备的野心就会昭然若揭于天下了。
“华容道捉放曹”既大振了刘备的声威、进一步巩固了孙刘两家的统一战线,又让关羽彻底还清了曹操的人情债,还成全了关羽的“忠义”之名,可说是一石三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2-03
在三国时间曹操惜才爱才,但是却生性多疑,所以让他最后也没有留下太多的人,而关羽这个人生性重义忠义所以最后也不会为曹操所用,所以对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不仅是关羽报恩,还是一次政治上的维权和生存的举动,但是诸葛亮为什么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还让关羽守华容道,就是因为他只到曹操死不得,与其让人故意放走他,还不如让关羽做个人情,所以最后诸葛亮知道,才让关羽守华容道。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0-06
这是孔明高明的一着:
1.孔明知道关羽义薄云天,必定会报恩于曹操,所以做个顺水人情。也可以让以后关羽再遇见曹操不会再手软,因为该还的人情都换了。
2.这个是重点:若是曹操在这个时候没有安排好后事而死于非命,那么曹操集团必定会陷于混乱之中,那么就会无法遏制孙权集团,孙权势必乘机扑灭刘备集团。
我们不要忘了,孔明还是个政治家,他要考虑的事情远比战争的胜负多。所以说所谓的"华容道"是孔明故意为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留下曹操牵制孙权,给刘备集团赢得发展的时间。这也符合孔明在"隆中对"中提到的"三分天下"的总战略。
第3个回答  2019-10-06
是罗贯中想让关羽守华容道 不是诸葛亮 这段演义虚构的可能性99%。
按照三国演义的解释 是曹操死 北方必定大乱 这样东吴就不用担心曹操起兵报复 北方的防御基本就不用担心 剩下的就只有沿长江西进兵 而诸葛亮的计划 是占领荆州 那么就挡住了 东吴的路 而那时如果没有曹操这个北方强敌 东吴和西蜀结盟的可能小之又小 那荆州就成了四面受敌之地了 东吴最大的可能是伐蜀以统一长江以南 北方的残余势力 也极有可能来分一杯羹的 荆州局势危急时 南部的少数民族地区 肯定也会蠢蠢欲动 刘璋虽可不计 但3面的威胁不是三国中最弱的西蜀可以抵挡的 曹操不死 北方稳定 东吴就要把重点放在有新仇的北方曹魏了 无力对荆州构成较大威胁 西蜀单面对北方 局势也会不叫稳定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 也就不敢有未作为 在加上忽略不计的刘璋 荆州之要防守住襄阳一线就可以 这是非常合算的买卖 等有机会有实力 就可以伐刘璋 占领四川扩大地盘 这符合战略需要 也符合孔明隆中对的分析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
第4个回答  2019-10-06
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杀了曹操,那么东吴势必会一举拿下许昌,然后刘备也走投无路。放走曹操,不是为了让曹操记恨于东吴,而是将刘备,东吴,曹操形成一个三国鼎力的局面,这个局面对刘备是最有利的,因为三国里当时刘备最弱,需要一个发展期,而三国局面的形成,使得东吴和曹操不敢贸然相互攻打对方或者刘备,否则另一方可坐得渔翁之利。
诸葛亮让关羽去,不让别人去,也是知道关二是个重情义之人,因为愧对与曹操,若留下此情义必有隐患,所以借此良机让关羽还了曹操人情,可谓一举多得。
曹操也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养精蓄锐,不会过于为难抢夺荆州的刘备,而是整理内务。这样刘备有充足的时间与东吴周旋,抢夺地盘,发展声势。
虽然三国没有说明,但我认为事情的关键点在于,诸葛协助东吴打赤壁,可周瑜怀恨诸葛的才智,诸葛知道,周瑜必要杀他,所以才知道孙刘联盟必会因为周瑜的存在而崩盘。
所以诸葛已经为刘备计算好的下一步的走法。有了日后的赵云、张飞只截不击,成全了关羽的仁义,更是为刘备演了一出戏,避免了东吴因为刘备不杀曹操而带来的责骂。
诸葛孔明真乃神人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