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说不要执着,执着是不智慧的,请问一下怎么理解?不执着干什么都要半途而废了

如题所述

你问这个问题,说明你也太执着了!在佛教中崇尚的是“一切随缘”,说白了就是世间万物的变化,都可以看做没有发生!因为那都是有因果关系的!为什么有很多和尚起的法号叫“悟…”、“…空”悟也就是想,不过这个悟比想更加深奥。空代表的就是佛教的“四大皆空”既然什么都没有,那又去追求什么呢?所以一切都有其因果,不必强求!不执着也就了然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9
佛教从来不走极端的,从不是说不干某事就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事情都不干,你要弄清楚执著什么,佛法中的不执著是不执著与解脱无干的事情,例如金钱、权利、名气乃至爱情等等无常的东西,执著这些只会使人堕落,而对于成佛、悟道就应该执著啊,佛法从不是“一篙打翻一船人”,贪爱也是如此,过分贪爱世俗会让人走偏,但是贪爱智慧就会使人升华,这是要两面看的,不是说不执著就100%什么也不执著。
第2个回答  2010-03-19
= =虽然不精通佛教的理论,但是还是有点话想说。
想必历史老师在讲佛教起源和在中国的发展的时候应该都有说到,很多君王为什么会选择佛教来作为中国的国教。因为这是抚慰民心的好工具,就是让人民认命,老老实实地干活纳税过日子,不要一天到晚想着为什么别人能当有钱人当大官甚至当皇帝,自己就得天天干活过苦日子。佛教告诉人们有因果轮回,这辈子过不了好日子是因为当辈子没做够好事,所以这被子老实点安分过日子说不定下辈子就能投个好胎。
所以我想所谓的不要执著有一方面的意思就是消减人们企图从各方面突破自身的想法,当然这样有助于上位者的统治。
从另一个角度说,对某事某物太过于执著的人,就很容易失去平常心,失去对其他方面的关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太过于想成仙,这样急迫的心理说不定就让他更容易入魔道,反而那些抱着平常心甚至没什么目的来修炼的人更容易悟得大智慧。

所以我想如果你是个现实的,有远大抱负想要积极进取的人,佛教的道理只当参考看看就好了。

好吧其实我都是胡说的。。= =
第3个回答  2010-03-20
我想执着这个词是辨证的,有度的,
在现代社会对正确的有意义的事的执着是对的,而对于毫无意义又迂腐的事的执着是错误的,对任何事情过分的执着都是偏激的,
佛教讲究修行向善,修行就是修其身心向着善果善终,而执着这个词需要一个主语来,对什么什么执着,执着就表明你有欲求,有欲望,古人对于修行佛教叫做遁入空门,空这个字表明要舍掉繁芜冗杂尘事和各种欲望,而执着的色彩是与佛教的本色不符的。
再者,佛教是一种宗教,对于有些词语的解释也许不能恰如其分的应用于社会,尚且不谈佛教,一件事情的成功也不是执着得来的,奋斗是一方面,天时地利人和也是一方面,缺一不可,正所谓实事造英雄并非英雄造实事,要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微微两语,只是个人的一点思考罢了,几千年佛教的深度是世人难以理解的。
第4个回答  2010-03-20
这个问题一直就是争执不休的啊。</p><p> 执着应该是在朝一个方向努力到自己的极限却仍不肯停下的意愿吧,简单点就是撞上南墙仍不回头的架势。我想,这个时候说好听点是执着,说难听点就是懦弱、不敢承认失败吧。</p><p> 至于这个极限的度如何把握,应该又是一个争论点了,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做事情不是砍柴,一个劲的下力气,要懂得审时视。度个人认为,旁观者清。当然,咨询旁人时还是要加上自己的实际情况。

参考资料:如果您的回答是从其他地方引用,请表明出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