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E.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CD,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人类实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全面探讨,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在人类哲学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 。



原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ā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 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ā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他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本身中分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了 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所以,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个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54─5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月6月第2版) [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15

主要含义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实践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

1、生产实践(为满足人类生产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性活动)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调整和改革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为目的的活动)

3、科学实践在恩格斯的自然哲学中揭示人的思想产生于劳动即人的主观意识产生于人的实践行为,同时人的主观意识反作用于客观存在。在马克思那其主要强调人的社会实践,强调实践的社会性。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具有的生产力阶级性,他们都是物质的,辩证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7-23

主要含义是: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实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7-18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

实践的基本形式: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民族、宗教、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

其作用:

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表现得日益明朗,致使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也不得不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反映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哲学十分强调实践的意义,但它否认实践的客观性,甚至否认实践对象的客观性,把实践等同于主观经验;

否认客观规律对实践的制约,把实践的能动性夸大为人的主观随意创造;否认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把实践当作个人生物式地应付环境的行为;把实践取得对个人有用的效界看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完全不考虑认识内容是否和客观相符合。

因此,实用主义的实践观是一种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9-21
选CD. 具体可以百度一下,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