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之道是什么?

最好养生的之道是什么?

最好的养生之道其实就是健康的生活习惯!现在很多人都在谈养生,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养生了,而有一部分已经开始行动了。有人说养生是多运动,有人说养生是多吃蔬菜水果,也有人说养生是早睡早起,这些说法对不对呢?是,其实这些都没有错!但是我想要说最好的养生其实是自律的生活。

很多人或许不认识张钧甯,但是在娱乐圈素有运动女神称号。第一眼看过去,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字——健康,健康的肤色、健康的体魄,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健康和活力。


年轻有活力的张钧甯拥有自己的一个生活习惯,她酷爱跑步,所以坚持了10年。如果看过她上的综艺节目或许就能发现,她可以早上6:00起床打坐冥想,6:30开始跑步,每天坚持跑步10公里,不然就是健身房或者瑜伽馆,不管怎么忙,张钧甯都坚持打卡运动,这种自律,让彭于晏大呼女神。


张钧甯每天的饮食习惯也是相当的好,几乎都是自己亲手做的营养早餐,从来不会暴饮暴食,可以早早起床做好便当带到剧组,不论工作再怎么忙,每个星期至少保证4次以上的锻炼。从她的微博更新中不难发现,她的生活很聚焦,不是拍戏,最多的就是运动了。


养生之道在于拥有一个规律的生活,像爱好一样的喜欢这个生活方式,不要轻易打乱。


忙不是理由,别把生活过得太忙乱,现在开始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坚持一年后,你会发现不一样健康的自己。


或许很多人会问:我工作忙,有什么简单方便的养生方法吗?


或许也有人会这么问:我不喜欢太过激烈的运动,有没有简单一点的养生方法呢?


答案是有的,只要你下定了决心,只要你热爱生命,就一定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养生方法,就像我们的主席毛泽东,喜欢冬泳。可见,游泳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养生方式,不喜欢冬泳,在夏天也可以花点时间去游泳的。


还有瑜伽,也是深受大众喜欢的,尤其是女性朋友,瑜伽可以外练筋骨,内练脏腑,纵观很多做瑜伽的女性,不仅身材好,而且脸上红润有光泽,身体也比同龄人更健康。


今天也和大家分享一个简单有效的,一学就能做的一个养生功法,在家就能做。还等什么,不妨放下手机,换上一套舒适的瑜伽服或者运动装来做这个功法吧。


首先将双脚打开与肩同宽,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脚跟提起来,吸气时要吸满,感觉胸腔都是满的,然后提肛九次。呼气要分三次呼,脚跟要分三次落下,重复做这个动作,每组可以做9次,每天可以多做几组。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个动作可以刺激脚上的经络,使气血在全身活络起来。数月之后脸上红润有光泽,斑淡了,皱纹少了,看着就比同龄人年轻,最主要的是身体越来越健康了。所以说,想要身体好,活得比别人洒脱,就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养生习惯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养生,就是保养生命。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

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

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

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

3、“形劳而不倦”的锻炼身体方法

形体的锻炼可使气血流畅,筋骨劲强,肌肉发达结实,脏腑功能健壮。以“动”及“静”,即通过形体锻炼来调节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运动量要适度,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要超强度锻炼,老人的锻炼尤不宜过力。

4、防止外邪侵害

所谓外邪,是指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及其他外伤因素等。驱除外邪,防止外邪侵犯是养生的目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于养生的整个过程中。

扩展资料

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

1、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2、调神养生即调养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调神外,还有养静藏神、动形怡神、移情易性等养神之法。

3、饮食养生提倡饮食有节、注意饮食卫生、克服饮食偏嗜和药膳保健等。

4、传统健身术养生如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拳术及各种气功和武术运动等。以此来炼形、炼意、炼气,使身体“形与神俱”。

5、药物养生中医认为,肾中精气虚衰和脾胃之气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机理。补益扶正是药物养生的基本法则。诸多传统的益寿延年方药,如“八仙长寿丸”、“首乌延寿丹”、“延齿固本丹”、“延年茯苓饮”等多有预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现代一些提高机能免疫能力的药物也属此类。

6、针灸推拿养生针刺养生通过经络系统的感应传导和调节机能平衡的功能来发挥其治疗与保健作用;灸法养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热效应,施于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祛邪止痛,补肾健脾,增强正气,从而发挥其防病保健强身作用;推拿养生是通过各种手法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与保健强身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医养生之道

第2个回答  2020-09-18

正所谓:“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

“养生之道”向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长命百岁”也是每个人所期盼的生命目标。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尽可能推迟“死亡时间”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中医讲养生,重在气血,是从身体物质角度来谈;而道家讲养生,则偏重于精神境界。

那么,从道家角度来看该如何掌握养生之道呢?

人类“长命百岁”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01

内在养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庄子曾在《养生主》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这个庖丁(厨子)在屠宰肥牛的过程中,先是由眼中看见“整头牛”,然后是看见“部分牛”,最后达到了“眼中无牛”的境界。

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逐渐从技术层面上升为境界层面,使得他在“解牛”当中,不仅动作流畅,而且声音和谐,处处显露出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

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牛,需要依循天理自然,养生也是如此。

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看作技术高超、依循自然的庖丁,还要把自己当作“牛”: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并对症下药,才是养生的先决条件。

“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要想荣养一生,则必须要顺应天道自然。

正所谓:缘督以为经,一种顺应自然和自身构造的养生方法,才是内在养生的最佳方法。

其实这其中充满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只有适合于自己身体构造的养生方法,才是切实有效的养生之道。

而造成每个人特殊身体构造的条件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

有的人是因为先天缺陷,而导致了异于常人的体质;

而有的人则是因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制约,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身体构造。

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适用于这种养生之道:顺应自然。

这种方法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要是做起来当真是难上加难。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似乎只有一些道家仙人方可达此境界,而老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看起来,老子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人。虽然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很少,不过我们也无需灰心,因为只要你努力做了,那就不会白做。

我们虽然做不到完全顺应自然天道,但起码我们能够做到安时处顺、心态平和、精神淡然。

人生在世,焦虑紧张是一生,心态平和也是一生。是选择平和地生活,还是选择忧郁地度过,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做人的心态。

平和豁达、顺应自然之心,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

由此看来,“内养”重在修养性情、安定精神,而非通过大量的食疗来延年益寿。

02

外在养生:学会保护自己,做一个“无用”之人

仅仅通过“内养”还不足以活得长久,因为一个人总会遭到来自外界的种种侵犯与干扰,这个时候拥有避害之法也是养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涉乱世以自全”,在世间生存,定要记得趋利避害,尤其是在乱世之中,你的才、智、德、名,每一个看似是你的优点,其实也是你的危险。许多才高德显之人往往在乱世中不得善终,而避免这种伤害的唯一方法便是做个“无用之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无用之人”呢?

说起“无用”,它很像佛家所说的“空明”,也很像孔子提到的“不器”。但对其做了更为详尽解读的则是道家的庄子。

庄子认为,“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就是一种无用之人。

“无用之人”并非是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都干不了的人,而是“明知道现实的无奈与残酷,却依旧不改初心去做”的人。

这样的人实际上很接近儒家的圣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着而不悔。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样执着的人又怎能轻轻松松地避外害呢?

其实我们在上面之所以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种无用之人,那是因为还有另一种人也算“无用之人”。

这种人遵循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的原则,奉行着“识时务、因时而变”的处世法则。

就像隐居于隆中的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中除了是在等待机会,同时也是在避外害。

03

内外兼修,长长久久

其实,无论是内养还是外修,其核心在于“平淡如水”。

正如庄子在《山木》中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对内,我们时刻保持着平静淡泊的心态,不大喜亦不大怒;

对外,我们建立起平淡如水的关系,不过分亲近,亦不刻意疏远。

这样不仅能使自身平心静气、身体舒泰,也不会让别人对你心生怨恨,才能实现真正的“长命百岁”。

“自内养”加上“避外害”,两者结合就是长命百岁的“养生之道”了。

·end·

第3个回答  2022-12-27

一、养生之道就是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和于术数、不妄劳作,教人如何长寿,包括人几点睡几点吃都是有定点的。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多涉及了中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内容。

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为调养。

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多融合了医学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食养:为中医养生之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应用范围较广,适应人群也较多。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

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其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

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拿、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疗法进行养生。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二、养生多指的的是形体,肌肉,筋骨。这些内容多涉及佛道医儒各家学说,侧重不同,后来有人将养生和养身结合了起来。

/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5494fcbcc31b9d16fdfa6061"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5494fcbcc31b9d16fdfa6061?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8435e5dde71190ef5494fcbcc31b9d16fdfa6061"/>

扩展资料:

养生不宜做的事有:

1、吃的太多睡觉不利于我们的脾胃消化,化湿成痰,大伤阳气。饥饿状态入睡总是睡不着难以入眠因为肠道空虑。

2、人进入睡眠后,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最易受风邪侵袭。所以睡觉前最好是关上窗口即使是炎热的季节,也不要贪图凉意,卧处当风,要避风而睡。

3、睡觉前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情志的变化都会引起气血的紊乱,所以睡觉前的情绪过于波动会导致失眠,甚至疾病。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8C%BB%E5%85%BB%E7%94%9F%E4%B9%8B%E9%81%93/1600012"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中医养生之道">百度百科-中医养生之道

第4个回答  2020-05-02
最好的养生之道就是吃得好,睡得好,心情好,只有这三好才能让自己的身体更加的健康,更能够起到养生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