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打法国的理由是:80年来德国第一次避免两线作战

法国投降后咬不动英国,转攻苏联违背了“避免两线作战”原则,他为此时苦思十几天,自叙作出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因为斯大林磨刀霍霍,再养两年就反咬过来了,所以他想先发制人、、、

  1.对英国作战不顺利,空军损失不小战果不大.英国平民被炸死不多,尽管英国军队士气低落,先进的雷达系统却导致集结在大西洋沿岸的德军精锐师团登陆彼岸土地的梦想落空。当时的德国几乎还被皇家海军进行着封锁,制空权也没掌握,渡海战役发动后的损失无疑将是惊人的。然而,在英帝国暂不倾覆的外表下,更是它的虚弱无力。元首看到了英帝国的颓废,希望击溃苏联后再好好收拾不听话的丘胖子.

  2.苏联当时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其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相当发达,乌克兰是苏联的粮仓【何止是苏联的】,高加索有欧洲最重要的油田,顿巴斯有最大的煤矿,如此丰富的战略资源,是德国异常渴望得到的。德国希望通过占领苏联而获得巨大的战略物质,可以成倍地加强德国的持续作战能力,以应付将来可能的美英联合对德作战。

  3.瑞典、土耳其、日本等都是潜在的德国对苏战争支持者,德国必须尽快拿出进行战争的实际行动,夜长梦多,当时复杂的国际局势决定了重大决策的出笼难以进行周密的部署,一切都是独占速决的。何况第三帝国的民主政治几乎消失殆尽,元首意志已成了国家决策。

  4.1941年的夏天,德国认为自己可以在冬季来临之前进驻莫斯科,这对元首来讲是无与伦比的诱惑。闪击波兰、攻陷法国取得的战绩无疑是德国军方对自己的战略战术有着相当程度的信心。而腐朽的苏军在入侵芬兰的战争中损失惨重,更刺激了元首的欲望。

  5.纳粹党徒们明白,与共产主义者相处如同与狼共舞。两国执政党们意识形态不是不同的,而是截然对立的。帝国元首不是演员凯文科斯特纳,而领袖斯大林更不是电影中温柔的狼。与狼共舞的春梦压根就是政治权术的欺骗,不是人亡、就是狼死,达尔文的进化说的明明白白。

  6.根据德国对苏联的军事情报搜集,俄军的近卫部队已经开始接受新型的T34坦克以取代旧式的BT2快速坦克(根据情报显示T34的性能超过当时德国的主力坦克4号坦克)。如果一旦给与苏联1-2年的时间,T34系列就有可能完成列装,到时德军的闪电战将无法对苏联产生有效打击。

  7.拥有庞大的高效的情报系统的苏联从来没有放松对德国的警惕,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就是推迟战争爆发的手段,只是这是斯大林的一厢情愿罢了。对德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乔大叔心里像明镜似的。更有资料说20世纪20,30年代.斯大林还准备用数万辆装甲洪流吞没整个欧洲,进以孤立美国.与之决战.看来在那个时刻不只纳粹德国,红色苏联也没闲着.希特勒看见苏联已经在活动了自己当然闲不住了.

  不少人认为对苏战争的另一个目的是:击败苏联可以迅速和日本汇合,打通更有意义的亚欧大陆线,彻底切断英国殖民地与本土的联系,彻底突破英国现实乃至美国潜在的封锁,将美国孤立在美洲,进行反封锁。这有一定的意义,可惜复杂的战争形势使之行使艰难,最终半途废亡。

  说了那么多,都是关于为什么德国进攻苏联的问题。下面,讨论一下德国不进攻苏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简单论之。
  对苏和平,这对德国同样是危险的。前面已经说过,与狼共舞是不可能的。那么事情就变得简单了:非和即战,非战即和。苏德的交往,终归要血刀相见。
  战,德国即为闪电战。闪电战的指导思想就是速胜而不是相持,持相持思想的英国已经对德造成不利。对苏联来说,尤其希望看到这种相持,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嘛。
  德国若衰弱下去,苏联必定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单方面进攻,这一点,德国统帅部应该有共识,而且看得非常清楚,从苏联在波兰战役及其后的吞并波罗地海各国、芬苏战争来看,苏联的胃口不亚于德国。
  现实的危险是,德英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德国在空前的胜利下暗藏着致命的危机,那就是东部的苏联和北美的美国从来都没放松对自己的盯梢。英国暂时已不成气候,而两个巨无霸的战争机器还在加速膨胀,德国是时候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了。

  苏德大战在毫无悬疑中爆发。当时给世人震惊【恐怕最震惊的就在于苏联了】的就在于,爆发的时间太早了,因为无能的英帝国还在欧洲西部的孤岛上苟延残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9
呵呵,是这么回事
第2个回答  2010-03-22
是希特勒撕毁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全歼苏联50多万 斯大林感觉被耍了 才急忙防御 苏联差点灭了
第3个回答  2010-03-22
说白了。信仰不同,政治不同,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法西斯资本主义国家。肯定要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