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用毛笔,我的毛笔是不是有问题?

我刚刚开始学习书法,我选用的毛笔是紫毫,但是每次浸过墨没笔尖是平的,拢不到一起,没有笔尖,不知道问题出现在哪里,我已经换过2-3只笔了,是笔的问题还是我使用的不得当,顺便告知我用的是一得阁的墨。希望各位老师指点,谢谢!

毛笔的选择问题,是毛笔知识的核心问题,可是,亦是最难解释清楚的问题。
笔师流传着一句俗话:“笔是一把毛,神仙摸不着”。这句俗话可以确定;选择出一支合心顺手的毛笔,显然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在商店里选择毛笔就更不容易了。
往往在商店买回来一支笔,泡开,进行试笔,经过自己的实际试验,再标定这支笔做什么用途最合适。也就是说,一支笔一支笔的购买,一支笔一支笔的实际试验,自己标定用途是合理的。虽然看来麻烦,但是损失小。没有特殊情况,不要买贵重价格高的毛笔。往往价格低也能从中选出满意的毛笔,派上适当用途。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书画的人们,更没有必要花大价钱买贵重的毛笔。开始学习书画,不要轻易瞒怨毛笔不听使唤,最好边摸索出来“笔随心意”,叫笔听其自己摆布。选择毛笔,很大程度在于自己的习惯性。
别人使用的毛笔很得手,“笔随心意”,但是,到另外一个人的手里,很可能使用就不顺手。这同每个人使用手法和心理状态都有关系。由古至今的名书画家所使用的毛笔各有所爱,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选择笔的标准;
选择什么样的毛笔算是合乎标准呢?我们先定一个标准;人们习惯地称为“毛笔五德”;即尖、齐、圆、健、聚。我们先把这“五德”搞清楚,什么叫“五德”呢?
1、“尖”、“圆”表示毛笔尖,尖锐,笔头圆正。
选择地时候,一只手捏住笔杆的上端,另一只手把笔杆端平,慢慢地旋转着笔杆看笔头(旋转着易于看出),要求:笔尖,尖锐似锥、笔头圆正平顺,无明显凹凸、披毛直顺平伏,不露笔柱毛、表面光滑、有光亮,俗称“光、亮、圆、直”。请查看表1-3中第
2项笔头性能;笔锋整齐,拢抱不散、毛笔在2mm,内无虚尖、无秃锋、无弯毛。在QB/T2293-1997标准中6.3中规定;笔头性能;将笔用温水(20℃±2℃)浸泡2小时,润开笔头外露长度的三分之一,要用目测手感法检验。6.5条中规定了,笔头外观;用目测手感法进行。
笔尖具有耐磨性能,各部位粘接承受拉力强。在表1-3中标准有规定的耐用性指标。而实际上只能对于笔厂中评定有意义,而对于使用者谁能去鉴定这些数据呢。使用者希望毛笔不分绺、不开叉为好。
2、“齐”表示笔尖平齐,称为“齐”德。
把笔尖用舌头润开,大楷笔和中楷笔约润开0.4厘米左右,其它品种可酌情加减。用右手握着笔,使笔尖在左手背上慢慢地反复旋转。如果笔尖紧紧地团在一起,随手转动不分绺、不开叉就是好笔。这种检验方法,各地的名称不同,通常称为“盘笔”。如果有的毛从笔尖中蹦出来,蹦出的毛即是秃毛。旋转时蹦出来的毛过多或笔尖分绺、开叉,这支笔的使用效果则不理想。
旋转完毕,再把笔尖润湿,把笔尖捋直,然后用大拇指和食指把笔尖轻轻地捏成扁平型,一般小楷捏成0.2-0.3厘米宽,中楷捏成0.4厘米左右,大楷笔再酌情加宽,对着明亮的地方,仔细观察。
锋尖齐,不偏斜,无明显长毛,但不能像刀切过一样齐。象刀切过一样齐的笔尖称为“割尖”笔,笔锋尖已经被修笔刀割去,寿命短,不适用。
笔尖顶部以下0.3厘米左右(羊毫笔可长达1厘米),狼毫笔呈现淡黄色的透明。羊毫笔呈现玉白色透明,紫毫笔呈现褐色透明。在这个透明部位里,没有不同颜色的秃毛和弯毛。石獾笔,兼毫笔和猪棕笔等,笔锋一般都不透明,也要看锋内,是否有杂色的秃毛。
3“健”表示笔头刚性
笔头的刚性对使用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指标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QB/T2293-1997中对于这个项目,没有任何说明。
要想知道毛笔的刚性是否适合自己的要求,需要把笔头用水泛开。小楷笔可以只泛开笔尖;中楷笔、大楷笔要泛开笔头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笔头泛开后,捏净水,把笔头捋成原来形状。有经验者,只要在手背上划几下,或用手指在笔尖上碰几下,就可以判断。小楷笔尖似钢针扎手,中楷笔和大楷笔,笔头按至中部,提起后,笔头能恢复原状,通常则认为刚性较好。当然,不同品种,要求具备的刚性也不同。
4、“聚”表示笔头不散锋
以前讲毛笔的著作中,只讲“四德”即尖、圆、齐、健。实质上毛笔的好或坏,关键的一个特性,就是“聚”。什么叫“聚”呢?就是毛笔头抱团,不分绺、不出叉、不散锋。“聚”除了选料而外,很大程度在于制笔技术水平上。
我们现在讲的是毛笔本身的特性。当然同使用没有关系。对于使用方法上的问题,我们将在笔画书写中再讲述。
毛笔头抱团,不分绺、不出叉、不散锋,主要是笔的原料要好,更主要的是制笔工艺的考究。笔柱(笔胎)选料和配置洽到好处。披毛的软硬适当。当运笔的时候,笔柱和披毛非常顺和。笔头的毫毛都能顺和着笔头运动。毫毛不散花,不出叉,主要是里里外外的毫毛,配置软硬适当,毫毛粗细搭配的合理,使笔头有刚有柔,和谐地运动自如。由于毫毛软硬配置不合理,硬的毫毛就支出来了,笔头就不抱团,“聚锋”同制作工艺大有关系。笔毫的弯曲、软硬毫毛分配不均匀等等,都能出现散锋、出叉等等毛病。这一项只能实地使用看其效果,评定质量,笔者认为评定毛笔质量应该讲“五德。”
上述检验毛笔的方法 ,是指在笔厂或者在自己家中检验的,在商店里购买毛笔,一般是不允许把笔头泛开检验的。
正因为如此,在商店中购买一支毛笔,如何选择是一项难题,很不容易检查出来毛病。这就是选择毛笔的难处。
关于, 笔杆外观、笔杆外形、刻印字等项目,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有所规定,并非主要,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哈尔滨市同尚笔庄所产狼毫笔,因为地处北方优势,狼毫质优,加上多年制笔经验积累,毛笔质量是很好的货真价实。

毛笔使用知识
我们在前边介绍过,制作一支很好的毛笔非同小可,相当不容易。我们得到一支好笔应该爱惜,小心使用。一支笔的使用寿命,同使用者非常相关。有的使用者爱笔虽然不说如命,但是非常小心,一支爱心如命的笔,亲朋好友想动一下,是万万不可的,孙男弟女更是如此。有的人说,“舍命可以,动用吾笔不可”,可想是何等重要啊!
我们这里引用(李兆志著《中国毛笔》新华出版社)中一段话:“笔出厂时,笔头通常用鹿角液粘着,这样,既便于包装,又不折损笔毛,还能使笔毛更直顺、踏实。使用的时候,需要先用清水把笔头泛开。泛笔时,可取一只水杯或水碗,倒进清水,水的深度以淹没笔头、笔尖触不着杯底为合适。然后,把笔杆的上端吊住,使笔头浸入水中,笔头浸入水中的深度以想泛开的笔头长度为准。如果想泛开笔头长度的一半,即浸入一半;如果想把笔头全部泛开,即全部浸入。
笔头浸入水中后,笔毛会慢慢地涨开。待笔毛全部涨开后,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捏几下,把笔头中的液涮净,去掉根部没有胶住的浮毛,然后把笔取出来,挤净水,把笔毛捋直顺,就可以着墨使用。如果笔毛上沾有液,含墨量少,吐墨也快,使用效果则不理想。
毛笔初次使用的时候,要把笔头放在墨液中浸泡一会儿,让笔头吸足墨液再用。特别是大笔,浸泡时间要长些,让笔头充分吸足墨。
毛笔初次使用的时候,笔头内部的毛,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墨浸透,即使笔毛的表面沾满了墨,笔毛仍不太踏实,呈膨胀型,使用效果不太理想。使用过几次的毛笔,笔毛被墨完全浸透,变得更直顺、踏实,拢抱结成一体,使用效果最好。
毛笔使用完毕,要用清水把笔头中的墨涮净,挤净水,“妙笔书后……涤去滞墨,则毫坚不脱,可耐久用”再用手轻轻地把笔毛捋直顺,挂起晾干,以备再用。
刚刚洗涮过的湿笔,应当挂起晾干,不要马上插入笔筒内,使笔头中的水渗入笔膛内,造成笔头根部霉烂,脱毛。
毛笔再次使用的时候,还需要先用清水把笔头浸湿,挤净水,才可以着墨使用,如果不先用清水把笔头浸透就直接入墨,笔头内部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墨浸透,使笔头内部留有空隙,笔尖就容易开叉,使用完毕也难以洗涮。
有的人把使用过的毛笔,不经洗涮就插入一个铜笔套或塑料笔套内,以防笔头干结,以备再用。这样做,虽然能避免笔头干结,再次使用时方便,减少了涮笔的麻烦,但是效果很不好,因为墨对笔毛的腐蚀力很大,特别是某些质量低劣的墨汁,对笔毛的腐蚀力更大,一枝毛笔,往往使用日期不长,笔锋就变秃了,尽管造成笔锋变秃的原因很多,如纸过粗糙、笔料毛质量低劣。生产时尾毛处理不当等,但是墨汁对笔头的腐蚀往往是主要原因。更有甚者,笔头从笔斗口处全部烂掉,这个现象明显证明是墨汁在作祟了。更不要使用后既然不涮净墨汁,也不戴笔套,使笔头干结成一个硬疙瘩,再次使用的时候,短时间内泛不开,就用力按压笔锋,那样做很容易把笔锋压断,使笔尖变秃,无法使用。
另外,毛笔使用以后,不把笔头中的墨汁涮净,笔头内部存的墨渣会越来越多,使笔头变型,形成 “大肚子”,造成笔尖容易开叉,不拢抱。
没有泛开使用的毛笔,长期存放,要用纸包好,封严,纸包内加防虫剂,通常加樟脑球,然后放到纸盒内或木箱里。夏天气温高,湿度大,需要经常晾晒,以防长霉,也可以增强防虫蛀的效果,用黄莲水把毛笔头浸透,然后挂起来晾干,长久存放,虫不蛀。
毛笔在使用中更要注意,在一般情况之下要顺锋运笔,不能戗着运笔,更不能用笔做刷子去刷笔洗等。总之,要爱护毛笔。

推荐你看:http://lz2009313.blog.163.com/blog/static/111961168200911271657556/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4
最好是使用狼毫,如果还是这样,那是你自己没有用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