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可以集中一个方面写

管理是组织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其本身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归纳起来,现代管理出现以下一些发展趋势:

一、战略化趋势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日趋复杂,社会环境变幻莫测,组织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管理所涉及到的因素日益增多、日趋复杂,组织(尤其是企业)间竞争的日趋激烈,组织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战略构想,关系到组织的兴亡。

就企业而言,过去企业家往往追求企业战略的稳定性、长期性,期望对企业的发展施以长远地影响。但事实证明,多变的技术革新浪潮,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化,往往使追求“稳定性”的企业措手不及。企业要适应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必须对自己的发展有一个战略规划,要在彻底了解和准确把握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同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制订出最佳的企业战略。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战略目标、长远打算,只顾眼前和一时的成就,便不可能持续发展,更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企业惟有运筹帷幄,深谋远虑,才能战略制胜,才能不断壮大发展。

现代中国企业已进入了由面向计划的传统管理到面向市场的战略经营时代,制定战略已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的地位和作用。战略经营要求管理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作出反映。因此,具有迅速适应新变化的能力比周密的计划更加重要。而战略研究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对客观事实的实际了解,分析能力和预测技术的发展使战略计划研究成为左右组织或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从实际出发注重对长期计划和战略研究,必将成为管理中突出的热门课题。

二、信息化趋势
随着以微型电脑、激光技术、新型材料、生物工程和新能源开发为中心的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生产技术、社会需求以及市场竞争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在这种情况下,信息进入重要资源的行列。丰富而准确的信息,是正确而迅速决策的前提,一个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它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跟上时代的要求,首先在于该企业能否及时掌握必要和准确的信息,能否正确地加工和处理信息,能否迅速地在员工之间传递和分享信息,特别是能否把信息融合到产品和生产服务过程之中,融合到企业的整个经营与管理工作之中。各级管理者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越来越重视信息的作用,把如何获取有效的信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企业管理者发挥各种职能作用,都要以掌握大量真实、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前提。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企业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信息处理要求,也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对信息的要求,企业管理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信息管理成为企业竞争致胜的重要法宝。
组织对信息管理的能力,将集中表现在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和信息收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要有出色的信息分析、传递和利用的能力。对信息的管理就成了现代管理的一个突出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这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现代企业和组织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

三、人性化趋势
在传统管理中,大生产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机器系统的配件,人被当作是物,管理的中心是物。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组织中最缺乏的不是资金和机器,而是高素质的人才。组织中人的作用,在组织中越来越显出重要作用。这就促使管理部门日益重视人的因素,管理工作的中心也从物转向人。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管理中心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

在任何管理中,人是决定的因素。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管理理论研究也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对人的研究作为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在管理理论的研究中,差不多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人性的假设理论基础上。许多学派管理理论的不同,主要是出于对人的本性认识不同。20世纪之初泰罗的科学管理是基于“经济人”这一假设的,20世纪30年代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是基于“社会人”这一假设的,至50年代又有了基于“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马斯洛的人性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的文化管理,强调实现自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现象。管理研究发展史表明,管理学理论明显地存在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为此,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求、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作和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管理方式上,现代管理更强调用柔的方法,尊重个人的价值和能力,通过激励、鼓励人,以感情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充分地调动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及合理配置。

四、弹性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从固定的组织系统向富有弹性的组织系统发展。这是社会管理发展又一个重要趋势。

过去在组织管理中,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组织系统,长期固定不变,显得僵硬。但现在,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组织机构应该趋于灵活而富有弹性,以求信息畅通并行动敏捷,能够具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为了简化发号施令和相互沟通的渠道,组织管理者将缩小机构,减少层次。在企业各下属机构变小的同时,将赋予它们更大的自主权,实行经营权和管理权下放。这既有利于发挥下属人员的专长和创造精神,又有利于使企业领导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高层战略决策问题上。

80年代初,日本和美国的一些管理学者对日美几家著名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比较后指出,美国企业规模过大,组织机构过于复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划分很细,部门间沟通少,管理集权程度高,灵活性差。而日本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多,各部门在经营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许多企业可以根据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及时扩充或收缩某些业务部门,适应现代化地生产。这种组织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机动灵活而不僵化,形式多种多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这种富有弹性的组织是柔性组织。

社会正在发展的这种柔性组织是组织机构的一种发展趋势。虚拟公司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正在发展中的新型公司由许多独立的公司、供给者、主顾、甚至是从前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他们分享技术、分摊成本,互相进入共同的市场。它既没有组织机构,也没有领导层级,而是一种为利用某种特定的机遇而迅速联合起来的协作集团。一旦机遇来临,就采取行动;而一旦机遇不存在了,就解体。在一个虚拟公司内,取众家之长,各公司分摊费用、分享技术,共同来占领全球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组织机构必然会越来趋于随意和多样,相应于组织的管理,也必将日趋弹性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0-19
  企业家天地·理论前沿/ 2005 / 2

  李丽清 周小刚

  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企业管理将从“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重塑企业
  形象,即表现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再造理论。
  1.企业文化建设从企业“软环境”方面重塑企业形象,注
  重管理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变革,企业文化是以
  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群体精神支柱、思维方式、行为约束等
  聚集的合力,它对物质生产起促进和导向作用,是企业的灵
  魂。现代企业的竞争是技术竞争,是质量竞争,但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又取决于人的意识、观念和素质,这
  些差异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通过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激发人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
  成共同经营宗旨、共同价值观、共同道德行为取向,产生共同
  语言和集体荣誉感。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时
  期,企业文化理论应有效地引导企业及职工,符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改革发展要求,符合国家的法规和政策,把企业的发展
  目标与国家建设、市场需要紧密结合。
  2.企业再造理论强调从硬、实的方面构建企业管理新模
  式,其基本思想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
  底的重新设计,以业务流程重组为重点,以求在质量、成本和
  业务处理周期等绩效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企业再造工程在
  欧美企业受到高度重视,带来了显著经济效益,涌现大量成功
  范例,通过再造减少费用,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企业再造
  理论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战略,注重作业流程之间的联络作
  用,协调经营流程和管理流程关系。
  有效的管理学者提出“MTP”(Manage Through Process)
  即流程管理的新办法,对流程规划、设计、构造、调控所有环节
  系统管理,企业管理理论应将“硬环境”和“软环境”理论有机
  结合。
  (二)企业管理理论发展的另一趋势是科学管理与人本管
  理相结合。
  1.在国际上,正是科学管理支撑了美国企业的高效率,把
  经济送上快车道,日本汲取科学管理的精华,成为经济大国。
  提高生产效率是泰罗科学管理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泰罗认
  为:“最佳的管理是一门实在的科学,基础建立在明确规定的
  法律、条件和原则上。”科学管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化、标准化
  的管理,用培训来教给工人完成任务的技能,用科学研究制定
  标准和规章制度规定下达的任务,用奖惩等激励机制保证任
  务的完成。规范化、制度化是企业大规模生产的基本要求,是
  任何先进管理思想得以实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管理的标
  准化、规范化,就没有管理的现代化。
  2.人本管理是指一切管理活动以人为根本出发点,调动
  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反对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重
  技术不重视人,靠权力不靠人,强调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尽量发挥人的自我实现精神,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未来的管理趋势必定以科学管理为基础,借鉴科学管理
  理论与人本管理有机结合,既不能“见人不见物”,又不能“见
  物不见人”,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第一代管理理论主要是:经济人和物本管理,
  即假设人的行为驱动力是追求个人最大利益化。泰勒的科学
  管理建立在“经济人”全民假设前提上,遵循效率、技能原则,
  强调以事、物为中心,人成为机器附属。第二代管理理论注重
  “社会人”与“人本管理”。即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
  是源于人的全部要求,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调动人的积
  极性,并提出行为科学理论,强调一切管理活动要以调动人的
  积极性为目的,做好人的根本工作。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人对自身创造能力的
  开发与挖掘日益关注为实现自我,提出了“能力人”和“能本管
  理”理论。人的因素:价值观、创造性、个人、才能等在生产经
  营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形成以“不断激发人的能
  力”为主要内容的“能本管理”,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开发
  人力资源,重视人的价值,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实行以“能力开发”为基础的“能本管理”,
  即重视对系统理论的研究,管理理论重视对现代组织结构的
  设计和研究,把对组织中人性、人的行为研究放在日益重要的
  地位。

  科 技 与 管 理
  陈忠卫
  (安徽财经大学 管理学院)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正在体现、并将不断体现出
  $ 个基本方向:动态化、全球化、信息化和柔性化。动
  态化意味着持续不变地非线性式变革环境。它要求管
  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多种手段和多重目标的复杂对应
  关系,而任何一种手段与目标的联系所带来的效果都
  无法在事先做到准确预测,所以,作为优秀的管理者,
  他在管理决策能力上应当高人一等。象权变理论、复
  杂性管理、超强竞争、混沌管理和创业管理理论等就
  属于动态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全球化意味着管理者必
  须把自己定位于世界公民的位置,而不能只局限于某
  一特定的国界去考虑如何造就组织的竞争优势。“全
  球化不但表现在全球性贸易的繁荣和活跃,还表现在
  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思想观点的频繁碰撞,以及不同
  文化背景下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的交融、渗透和整
  合”〔%&〕。无论你是否愿意,全球市场平均价格都将有
  效地引导优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向,国内企业既
  要与国内同行竞争,也必然强迫性地要求参与到全球
  范围的竞争活动之中。在此背景下,如何处理本土化
  与全球化的关系是组织生存的出发点,虚拟组织理
  论、跨国战略联盟等理论的形成满足了管理者实现全
  球化管理的渴望。管理理论发展的动态化、全球化方
  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外在压力;信息化是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 " 个基本方向。互联网络的广泛应
  用改变了传统的时空概念,“地球村” 成为一种社会
  现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计划模式、组织结
  构设计、领导方法、控制手段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电子
  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面质量管
  理、业务流程再造、电子商务等理论成为了管理者指
  导管理创新的重要依据;相比较于工业社会,信息社
  会要求管理者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概念,简单地采取
  类似于泰罗时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已经变得相当乏力,
  一种强调“软性”管理因素的柔性化管理理论成为第
  $ 个基本发展方向。能够体现出柔性化发展方向的管
  理理论包括:人本管理、团队管理、文化多元化、管理
  伦理、社会公正等。管理理论发展的信息化、柔性化方
  本土化与全球化关系理论、虚拟组
  织理论、双赢或多赢交易理论、全
  球化竞争优势理论、战略联盟等
  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
  指挥、领导、
  激励、控制
  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
  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全
  面质量管理、业务流程再
  造、电子商务、#! 管理等
  人本管理理论、团队管理理论、
  管理伦理理论、跨文化管理理
  论、和谐管理理论等
  组织学习:
  愿景管理、知识分享
  管理目标:
  做正确的事
  和正确地做事
  动态化全球化
  信息化 柔性化
  管理模式
  图 ! 管理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向强调的是组织进行管理变革的内在切入点。
  从管理模式的角度来分析,动态化管理、全球化
  管理与外部管理环境因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管理环境越是具有动态性、复杂性和超强竞争
  性,组织对采取动态化管理模式的要求就越迫切,管
  理者对全球化管理模式的需求动机越强烈。信息化管
  理、柔软性管理与组织学习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内在
  联系,柔性化管理要求组织内雇员能够以理解、支持、
  服务于组织愿景为前提条件,信息化管理要求组织内
  部雇员间能够自觉地分享、传播、整合知识,并且,组
  织的学习能力越高,执行信息化管理和实施柔性化管
  理的效果才可能越显著。
  今天的管理理论远比 “丛林” 阶段还要混沌许
  多,而且,各种不同管理流派之间所提出的学术观点
  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存在严重分歧。从 !" 世纪 #" 年
  代的“追求卓越”、!" 世纪 $" 年代的“公司再造”直
  到 !" 世纪末以来的“知识管理”、“创业管理”热潮,
  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恰好验证了 !" 世纪 %" 年代哈
  罗德?孔茨的观点,“管理学的学派林立以及方法论
  的多样性是这门学科尚未成熟的标志”〔&&〕。
  管理理论发展和完善要求管理理论研究工作者
  能够经常性地反思管理的性质,敢于挑战传统和权
  威,善于寻找并提炼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特别
  要做到:一是必须打破传统管理职能的研究框架,从
  单纯地发现新的管理职能向重新设计管理理论发展
  主线的转变;二是必须打破管理理论由西方学者为主
  导的现状,从盲目地不断引进西方管理理论向努力与
  挖掘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精髓相结合的转变;三是必须
  打破线性的研究范式,从盲目地追求管理学科的精确
  性向努力寻求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
  学等)相结合的转变。总之,管理理论的发展既是管
  理者对未来可预测的需要、控制组织混乱的需要和实
  现个人尊重的需要,也是管理学研究工作者和管理咨
  询大师的努力方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8-03
①管理的全球化;②知识成为主导资源;③建立学习型组织;④构建授权型扁平化和弹性组织;⑤自主管理;⑥以速度求效益;⑦跨文化管理;⑧创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