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0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理科语文和数学试题.

绵阳1诊的答案能发我用用吗QQ472539669 谢谢了!

语文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D(A、露lòu/露lù B、稽jī/稽qǐ C、禅chán /禅shàn 耕gēng/根gēn

D、chuò yán zhuó)

2、A(A、惠—慧 B、驰—弛 屈—曲 C、全对, D、蓬—篷 侯—候 齐—其)

3.D(A、九霄云外: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B、筚路蓝缕:形容开创新事业的艰苦。C、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D、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作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清·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感触》诗:“一发不可牵,牵之动全身。”)

4.B(A、成分残缺。因分句主语暗换导致缺主语,“以便”后应补上“社会车辆”一类词语。C、句式杂糅。可在“财产”后加逗号,并在“免遭”前加“使其”。D、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该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后面。)

二、(9分,每小题3分)

5.C(“大气化学家已经搞清楚它的产生和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错误,原文“大气化学家还没能充分理解我们大气中这些氢氧自由基产生、消亡之间的复杂反应。”)

6.A(“二氧化碳”应是“一氧化碳”)

7.A(根据原文最后一段,氢氧自由基与臭氧的浓度也紧密相关。)

三、(9分,每小题3分)

8.B(容:或许)

9.C(均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这样/词尾,…的样子。

B.连词,顺承/连词,并列。 D.介词,用/动词,认为。)

10.C(“就不是大奸大恶之人”一句有误,“鲜”,很少。此句意为“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四、(23分)

11.(10分)(1)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使天下大乱呢?(5分。“中主”、“虽”、“何从…乎”、“乱”各1分,大意1分)

(2)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5分。“是”判断句句式,“岂…哉”,“胜言”各1分,大意1分)

12.(8分)

(1)四层。首联为第一层,写离开故乡的时间很长;颈联为第二层,写眼前所见不是故乡风物(或身处异地他乡);颔联为第三层,、写随着年龄增大,乡情日浓;尾联为第四层,写旅途艰辛,反衬归情急切。(4分,每层1分,意思对即可)

(2)尾联想象丰富,表达巧妙(1分)。作者不直接说风尘仆仆,旅途艰辛,而是用拟人的手法(1分)说风尘恋客,扑向旅人衣裳,(1分)。表现了诗人归乡之切,(1分)富有艺术感染力。

13.(5分)(1)湖月照我影 明月松间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 冷月无声 海上生明月

(2)①只是当时已惘然 ②蓬门今始为君开

③梧桐更兼细雨 ④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⑤朝不虑夕

(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两题都答只判第一题)

五、(22分)

14.(6分)①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②有趣。③有韧性。④引起童年的幻想。⑤见证了“我”的成长。⑥见证中缅人民友谊。(每点1分)

15.(6分)句式整齐,使语言具有整饬之美:(2分)“嘟噜”一词的使用,具象而传神地写出花的繁盛和生命力,(2分)口语的使用;使文章语言风趣多变。(2分)

16.(4分)

第一处:以院内诸花衬托夹竹桃。院内诸花虽美不胜收,却开开落落,衬托夹竹桃从春到秋,长开不败的韧性。

第二处:以他乡的夹竹桃衬托家乡的夹竹桃,表达自己对家乡夹竹桃(或“家乡”)的留恋。

第三处:以蒲甘古城的荒寒衬托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赞美中缅人民的友谊。

(衬托点与作用各2分)

17.(6分)作者的角度与古人不同,作者对夹竹桃的书写是从自己的独特生活经验——对夹竹桃的想象、幻想、记忆以及对这生活经验的思考的角度写,这样写,取材“真实的身边琐事”,有真情实感,能打动读者,“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高中教材第三册75页)(划线处每处2分)

六、(15分)

18.(3分)④①②⑤③(全对得3分,错一处不得分)(高中教材第五册19页)

19.(6分)要点:什么样的歌声 路人的情绪、状态 具体情景(每点2分)

20.(6分)老师,今天到您家请教问题,您不在,拙作(论文)交给尊夫人了,请斧正。我改日再登门求教。祝您愉快!李小可(称呼、署名各1分,讲清事情原委2分,语言2分,)

21.按高考评分标准给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事情有的必然要到来,道理有的本来就是这样。只有天下那些头脑冷静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发展的结果。月亮四周起晕,预示天要刮风;柱子的石墩回潮,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呢?可是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改变了他的行为啊。

从前,山涛(巨源)见到王衍,说:“日后祸害天下百姓的,一定是这个人!”汾阳王郭子仪见到卢杞,说:“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他杀光了!”今天分析起来,其中的道理确实有可以预见的。(但)依我看来,王衍的为人,不论是容貌还是谈吐,固然有欺骗世人、盗取名誉的地方,然而他不嫉妒别人,不贪求名利,只是随波逐流,周旋上下。假如晋朝没有(糊涂的)惠帝,只要有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即使有成百上千个王衍,又怎么能使天下大乱呢?象卢杞那样的奸臣,固然足以使国家败亡,然而此人不学无术,容貌不足以打动别人,言谈不足以迷惑世人,如果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么会重用他呢?从这一点来说,山涛和郭子仪对王衍和卢杞的预料,也或许有不完全正确的地方。

现在有人,嘴巴里边讲着孔子和老子的话,亲自实践着伯夷、叔齐的清高德行,收罗了一批喜欢名声的读书人和郁郁不得志的人,相互勾结制造舆论,私下里互相标榜,自以为是颜回、孟子再生,但实际上阴险凶狠,与一般的人志趣不同。这真是把王衍、卢杞合成一个人了,他的祸害哪里能够说得完呢?

脸上脏了,不忘洗擦;衣服脏了,不忘洗涤,这是人之常情。现在(有人)却不是这样,穿着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头发象囚犯,面孔象家里死了人,却在大谈诗书,这难道合乎情理吗?凡是做事不合乎人情的,很少有不是大奸大恶的。竖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他们凭借盛大的名声,来掩盖尚未形成的祸患,即使有愿意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喜欢杰出人才的宰相,还是可能举荐和任用这种人的。那么,他成为天下的祸患就必定无疑了,这就不只是王衍、卢杞这二人可以相比的了。

孙子说:“善于用兵的人,并没有显赫的功绩。”假如这种人没有被重用,那么我的话便说错了,然而这个人就会发出不遇明主的慨叹,当然,谁又能够知道祸患会发展到这种地步呢?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他受到了重用)那么天下的人们就将遭受他的祸害,而我也就将得到有先见之明的名声,那可就太悲哀了!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5
考了没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