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

如题所述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反映着他们的需要、追求和目标。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前者是指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学生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因素,它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后者是指外部诱因所引进的动机,如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表扬、奖励或避免惩罚而努力学习,它具有诱发性、被动性。虽然高中生学习的原动力主要是以内部动机为主,但来自教师、家长及社会的外部动机更为强烈。这种过于强烈的外部动机极易导致他们在关键考试中发挥失常,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动机是指能促使学生引起、维持和推动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因,即学生之所以能指向一定的学习目标,发起和完成各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活动的根本性的心理原因。”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虽不像认知结构、认知发展水平等那么直接,但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变量,它能够说明学生为什么而学习、学习的努力程度及厌学或愿学的原因。
因此,我们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同时也要利用好其外部学习动机,更要善于引导他们把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结合起来,并逐步促进学习动机的转化,激发其内部学习动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的教学目的。
一.正面教育,激发学习内在动机
由于内部动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更直接、更经常、更持久、更活跃,因此,要尽量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学习动机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要提高学习积极性,必须使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从学习中产生学习兴趣,力求不断地探索事物的奥秘。这一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把学习作为自觉的需求,并丰富其有关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
1.使学生明确政治课对其自身成长的意义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每学期开始、每本书的开篇、每节课的开头,尽可能生动、具体地阐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注意帮助学生将这些变成自己学习的具体目标。对某些教学内容,学生可能一时不能明白它们对自己发展的重要性,这时候,政治老师应努力挖掘出它们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同时注意列举生动的实例加以佐证,使学生较为形象地感受到课程的“远景”,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某一事物的认识倾向,它也是学习动机的表现形式之一。当高中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政治课产生较大兴趣时,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就能主动地摸索钻研,并能伴随愉快肯定的情绪体验,进而产生持久的意志力,使其知、情、意、行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增加学生成功的心理体验
强调学习对个体本身的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是一种偷快的享受,而不是负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⑧政治课教学要尽量增加学生愉悦的心理体验,而不能只宣传学习的艰苦性,否则心理上的疲劳感,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思想政治课由于综合性、抽象性强等特点,教学过程控制难,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设计多种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作答;在教学形式上,要用集体授课与分组讨论、自学与辅导、收集资料与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在活动安排上开展一些时政新闻发布会、课堂辩论赛、社会调查、角色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展示和发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帮助学生设立明确、适当的学习目标
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习动机的必要条件。高尔基说过:“伟大的力量来自于伟大的目的。”“明确的目标”指目标要具体,“适当的目标”指难度要合适。这样的目标学生知道如何去做,而且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教学时适当难度的目标可以刺激智力发展。刺激是大脑发展的营养,新的刺激物在学生大脑中产生不协调和冲突,它可以增加学生的智力负荷,驱使学生开动脑筋,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所学知识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知识太容易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提不起精神来,太难的知识同样也激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政治教师要善于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挖掘学生的“潜在水平”,让他们在摘取果子时有“跳一跳”的感觉,做到难而有趣。具体教学组织中,应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余地,否则学生会食之无味,消化不良。
4.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方法,也影响其学习的内在动机。有些学生之所以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由于学习方法不科学,虽用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对思想政治课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政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由于社会信息传播媒介特别是互联网的大众化,社会结构、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他们比较活跃,思维敏捷,勇于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由于他们年龄小,社会生活经验比较缺乏,这就使他们对马列主义的理解有较大的局限性。所以,要根据不同年级的教材内容和特征,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要从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水平出发,对高一学生,要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少年期向青年初期的转变,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在学习方法上,要由原来的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性;在学习内容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用教材中的理论去解释不断变化的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在教学形式上,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当地政府、银行、企业进行调查、参观,模拟听证会,请政府官员到学校作报告等。对高二学生,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兴趣上。利用教材中的事例、插图等形象材料,利用发生在学生自己身上或身边的真实案例,用事例引导法、启发讲解法等,寓理论于事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教他们体味文化和做人的道理。对高三(文科)学生,高考在即,政治是必考科目,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他们都在学习,“学习焦虑”是普遍现象。所以我们在给予学生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的同时,要尽量淡化考试分数,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最好不要弄什么“高考倒计时”,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研究。
二.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影响学生内在动机
1.政治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是教学全过 程中与老师平等的合作成员,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树立新型“教学观”。教学应该是开放的,教学的重点不仅是结果本身,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学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复演人类社会知识探索、形成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是教师有意识安排的,是“浓缩”的)。树立新型的“动机观”。不要把能否提高高考成绩作为学习政治课的惟一动机,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下,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政治教师被学生当作“不学无术”的代名词,被贬为理论一大套、实际不知道的“马列主义老太太”。姑且不论这句话的本意如何,至少我们应当从中看到有不少政治教师存在知识严重老化、知识面过窄的严峻现实。我们绝不能满足现有状态,而应当紧紧跟上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政治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人格素质等多个层面。这就是说,一个形象良好的政治教师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方向,观察和处理问题要紧紧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一边,要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与之相关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能解答众多综合性难题。政治教师要有鲜明的人格魅力,光明磊落,对人公平,乐于助人等。此外,政治教师还要不断拓展知识面,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自觉主动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等知识。
3.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对许多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治学方式,还会效仿其理想、品质,遵循其思想模式,这种模仿是自觉自愿的,由此形成的学习动机一般也有肯定的价值。一个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学生往往也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效果就比较好。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意思。
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蔡云芝先生与学生的关系就十分和谐,他爱学生,教学生唱歌跳舞,和学生打成一片,关心爱护弱势学生,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学生“打抱不平”,难怪学生做梦都想到他,几十年以后仍然惦念着他。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佛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三.改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内在动机水平
高中学生正处在求知的黄金时期,他们主观上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提高其内在动机水平的有效方法。
1.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中一旦触及学习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质有效的作用。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思想政治成功的内驱力,没有举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变讲授知识过程为发现知识过程;变老师举例过程为学生收集材料和自主学习的过程;变单纯学习过程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的做法:(1)采用交互式的学习提问。提问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表现方式,教师的提问范围不应仅仅限于复述课本要求的内容,应有意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问最好能引出多种答案,并促使学生长时间思考,教师不应回避学生的任何问题,同时对问题不宜过早地判断和下结论。(2)鼓励大胆质疑。青年时代是质疑、求索和发现的时代。学生对新事物是敏感的,教师应保护这种敏感性,要善于“激疑”(启发学生发现疑问),帮助学生科学地“解疑”,在这种不断地“激疑”和“解疑”过程中激发求知欲。(3)多创设条件让学生表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教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高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内容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可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例如笔者在执教《货币的本质》一课时,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导入新课。具体过程如下:先让三位同学来扮演《一叶障目新编》的三位人物(书生、媳妇、老板),表演结束后接着提出问题:俊媳妇为什么能优雅地拿走东西?书呆子为什么会羞愧万分?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货币,俊媳妇是用货币去购买香粉,而书呆子没有用货币去购买书,属于偷书的行为。
2.静中求动地处理教材
现行的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几经调整与修改,可读性与时代性都大大增强,但教材毕竟具有相对稳定性,它不可能与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始终保持同步,也就是说政治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是不可避免的。这就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课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了解教材,还必须了解社会;不仅要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还要具有捕捉信息的敏感性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只有这样静中求动,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真正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联系社会热点对教材的内容或结构进行恰当的处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现实,贴近学生。也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教材的局限性,从教学内容上吸引学生,使他们对政治课感兴趣。
例如:在学习“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时,为了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浓浓的探究情景中,笔者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1)播放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的视频,以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的有关这一问题的讲话。(2)学生代表展示搜集到的相关资料。(3)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俄罗斯总统、格鲁吉亚总统、美国总统……就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问题发表各自的看法。之后,教师充满激情地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地区冲突就是威胁因素之一。结合预习,围绕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冲突,你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整节课学生之所以参与热情提高了,正因为采取“架梯助答与助问、中间穿插合作讨论”的策略,把学生引向了一个又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之中。
3.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主要是指教学中所采用的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视、电脑、网络等多种现代化设备,以及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的讲授、演示、讨论等各种具体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是现代教学手段的进步。运用电教媒体,能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视听并用,拓宽了信息传输渠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研究证明,人们通过各种感官获得的知识比率为:视觉83%,听觉11%,其他6%;视听结合可获得几乎是最佳的知识保持率。由此可见,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对加强记忆和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作用。运用电教媒体,还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活动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克服现行教材相对滞后、理论跟不上形势等诸多弊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电教媒体的直观性与可操作性,不仅可以增大教学容量,更可以要它们的辅助教学中利用声、图、光、色有机结合进来表示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利用这些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或以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或以有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或以直观演示展现新旧知识的矛盾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内在动机,从心理上为学生获取新知铺路搭桥。因此,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进行政治课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16
多举例子,说一些事件。还有叫人回答问题。比如你说到消费问题,只要上网找两个例子就好了,几分钟而已。
讲课要与学生互动不要一个人在那讲。
学生提问题要回答,不要觉得他打乱你的上课进度而置之不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