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重点

课文篇目:《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诗词曲五首》,希望能够给出每篇文言文重点字词和全文翻译。谢谢

  与朱元思书》
  1 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一作《与朱元思书》。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2.俱:都
  3.净:散尽
  4.共色:一样的颜色。共,相同
  5.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6.至:到
  7.许:左右,表示大约的数量
  8.独绝:独一无二
  9.皆:全;都
  10. 缥碧:青白色。
  11.急湍:湍急的水流
  12. 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3.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
  14.若:好像
  15.奔:这里指飞奔的马。与上文“箭”相对应。
  16.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7.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竞:争着
  18. 轩邈:意思是这些山峦都争着向高处和向远处延伸。轩,高。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9.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上。
  20.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的山峰。
  21.激:冲击
  22.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3.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相鸣,互相和鸣。
  24.嘤(yīng)嘤成韵:意思是,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5.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zhuàn)
  26.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27. 鸢(yuān)飞戾(lì)天:意思是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古书上说是鸱一类的鸟。也有人说是一种凶猛的鸟,形状与鹰略同。戾,至。
  28. 望峰息心:望见这里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息:使……平息
  29.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30.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反:通“返”,返回。窥:看
  31.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32.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昼:白天。犹:还像
  3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相互。

  《马说》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祗:只是。辱,受屈辱。之:的。奴隶人:仆役。
  3、骈(pián)死于槽枥(cáo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
  4、不以千里称也:不把(它)称为千里马。以,凭借,因为。称,称呼。
  5、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或尽粟一石:有时要吃尽食料一石(dàn)。或,有时。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本指小米,也泛指粮食。石,十斗为石。
  7、食(sì):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也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面。见,同“现”,显现。
  12、且:犹,尚且。欲:想要。等:等同,一样。不可得:都做不到。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竹制的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驱使。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办法。道:方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了马,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同“才”,才能。
  16、鸣:马叫,之:无意义。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17、执策:拿着马鞭。执,握。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到(它)跟前。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19、其真五马邪(yé):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难道,表反问语气。下句的“其”表推测语气,可译为“恐怕”。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20、其:可译为“大概”.表推测语气。
  21、常:通常,平常。

  《五柳先生传》
  1〕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2〕不详:不知道。详:知道。
  〔3〕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因,因此;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相当与“唉”。号,别号。
  〔4) 荣利:功名利禄。
  〔5〕不求甚解:指对所读的书只求理解含义,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6〕会意:指对书中的意义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7)性:生性,生来就。
  (8)嗜:特别喜欢,酷爱。
  (9)亲旧:亲戚朋友。亲,亲戚。旧,这里指旧交、旧友,老朋友。
  (10)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11)或:有时。
  (12)置酒:准备酒。
  (13)招之:邀请他。
  (14)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到……去。辄,就;尽,指喝完。
  〔15〕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希望。
  (16)既:已经
  〔17〕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18〕环堵(dǔ)萧然: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环堵,四周墙壁,指房屋。萧然:冷落、空寂的样子。
  〔19〕短褐(hè)穿结:粗布短衣上打上了补丁。短褐,用粗麻布衣做成的短上衣。穿结,指衣服上有洞和补丁。穿、洞。结、补丁、
  (20)晏(yàn)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21)箪(dān)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22〕自娱:自娱自乐
  (23)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24)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25)赞:古人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26〕黔(qián前)娄:春秋时鲁国人,无意仕进,屡次辞去诸侯聘请。他死后,曾子前去吊丧,黔娄的妻子称赞黔娄“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
  〔27〕戚戚:忧虑的样子。
  〔28〕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29〕极其言:推究她所说的话。兹:此。指五柳先生。若人 。
  (30) 极:推究。
  (31)兹:代词,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辈,同类。
  (34)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35)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36) 无怀氏:跟下文的“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

  《送东阳马生序》
  [1]嗜:喜欢、爱好
  [2]无从:没有办法。
  [3]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4]假借:同意复词。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5]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6]走:跑。
  [7]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以二十。这里即指二十岁。
  [9]患:担心,忧虑。
  [10]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
  [11]尝:曾经。
  [12]趋:奔向。
  [13]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
  [14]叩问:求教。叩,请教。
  [15]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又作德高望重。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17]辞色:言语和脸色。
  [18]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请教。
  [20] 叱咄:训斥,呵责。
  [21]至:周到。
  [22]复:这里指辩解。
  [23]俟:等待。
  [24]负箧(qiè)曳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5]穷冬:严冬。
  [26]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7]舍:这里指学舍,学校。
  [28]支:通“肢”。
  [29]媵(yìng)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30]汤:热水。
  [31]沃灌:浇水洗。
  [32]衾:(qīn)被子。
  [33]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
  [34]容臭:(xiù)香袋。臭,气味。
  [35]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6]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
  [37]口体之奉:指衣食的享 用.
  [38]太学:即国子监,设于京城,是全国最高学府。
  [39]县官:这里指朝廷。廪稍:廪食,即伙食费用。
  [40]司业、博士:指国子监司业、国子监博士,都是教官。
  [41]流辈:同辈的人。
  [42]朝京师:这里指去官后进京朝见皇帝。
  [43]撰:同“撰”。长书:长信。贽:初见面时表敬意送的礼物。
  [44]夷:平和。
  [45]际遇之盛:谓好的遭遇。这里指官位之盛
  [46]与游:相互交往。
  [47]趋:快走。
  [48]慕:仰慕。
  [49]拥覆:围盖起来。
  [50]色愈恭:表情更加恭顺。
  [51]乃和:才得暖和。乃,才。

  《诗词曲五首》
  过零丁洋》: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这两句诗 的艺术性在哪里?
  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极其巧妙,把地名与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融为一体,把以往战斗的失败和眼前被俘时的境遇联系起来,抒发了与战士患难之情及壮志未酬的悲凉寂寞之感,可谓天衣无缝,自然而得体。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因为白居易在诗的末尾说到二十三年,所以刘禹锡在诗的开头就接着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一来一往,显出朋友之间推心置腹的亲切关系。

  接着,诗人很自然地发出感慨道:“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白居易的赠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这样两句,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颇为刘禹锡抱不平。对此,刘禹锡在酬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这两句诗意又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诗高,意义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使他消沉颓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诗里所写的:“莫道桑榆晚,为霞犹满天。”他这棵病树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正因为“沉舟”这一联诗突然振起,一变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尾联便顺势而下,写道:“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意思是说,今天听了你的诗歌不胜感慨,暂且借酒来振奋精神吧!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诗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是酬赠诗中优秀之作。
  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水调歌头》:
  这首词的上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对人生的感叹和对愿望的美好祝愿!!!!!

参考资料:1299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27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现行新教材中用的是“嶂”)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hào)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zhé)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céng)不吝(lìn)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箪(dān)瓢(piáo)屡空,晏(yàn)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qián)娄(lóu)之妻有言:“不戚(qì)戚于贫贱,不汲(jí)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衔觞(shāng)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yú)?葛天氏之民欤?

先生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它作为(自己的)号了。(先生性格)闲适沉静且少言寡语,不羡慕荣华利禄。爱好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了吃饭。(他)天性特别爱好喝酒,但因家贫而不能常得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嗜好,有时摆了酒来招呼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便回家,竟不会(假装)舍不得。简陋的居室里空荡荡的,不能遮蔽寒风烈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乘饭的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空如也,(可是)先生都泰然处之,安然自若的样子。经常写文章为乐,(从文中)充分显示了自己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的东西放在心上,凭这些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曰: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他)大概是无怀氏时候的百姓,或者是上古葛天氏时候的百姓吧?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编辑本段]注释
一、词语解释
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辱:受屈辱。
3、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的食器,枥:马棚。槽枥: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为是千里马而著称。以,凭借。称,著称。
5、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6、一食(shí):吃一顿。或:有时。尽粟一石:吃尽一石(dàn)食料。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粟:古代喂马的口粮 石,十斗为石。
7、食:同“饲”,喂养。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sì。
8、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之:(定语后置,不译。)
9、是:这样,指示代词。
10、能:才能。
11、才美不外见: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12、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13、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14、策:本意指鞭子,这里名词作动词用,译为:用鞭子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办法。
15、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16、鸣:马叫,之:不译(转接)。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17、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面对。临之:面对千里马。
18、呜呼:表示哀叹,唉。
19、其:难道,表反问语气。
20、其:可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二、通假字
(1)食马者:“食”通饲,喂养.
(2)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不因为日行千里而出名。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粮食一石。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没有喂养。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优点不能从外面表现。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驾驭它不安照驾驭千里马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千里马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还是不认识千里马啊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戟jǐ 寥liáo落 宫阙què 潼tóng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暂凭杯酒长精神 长:增长,振作。

(2)自将磨洗认前朝 将:拿起。

(3)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4)把酒问青天 把:端,举。

(5)高处不胜寒 不胜:经受不住。

(6)伤心秦汉经行处 经行:经过。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道出类似的生死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水调歌头》中表达美好祝愿的语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句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9)《山坡羊.渍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

(10)《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枯树的前边万木逢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从古至今谁不死?要留下一片忠心永垂史册。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5)伤心秦汉经行处。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过零丁洋》两首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过零丁洋 文天样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鸿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作者刘禹锡是唐朝诗人。这里“酬”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2.《赤壁》的作者杜牧,是唐朝诗人。这首诗选自《樊川诗集》。

3.《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宋朝爱国将领。这首诗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4.《水调歌头》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文学家。“水调歌头”是词牌名。

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作者张养浩是元朝散曲作家。

希望能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