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1-05-19
依照琉球国自己的国史《中山世鉴》,“隋炀帝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此国。地界万涛间,远而望之,蟠旋蜿延,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也。”这里透露了两个信息,一个是琉球之名起自隋朝,再一个是起名的原因乃形之所似。虬者,龙也;有角曰龙,无角曰虬。
中国这边,称呼琉球的名称众多,《随书》里面记做流求,其后各史籍或作“琉求”,或作“瑠求”,或作“流鬼”,或作“留求”,或作“流梂”,读音大致都是不差的。至明代,始称“琉球”。所以不用“虬”字,无非虬龙二字有忌讳罢了。
《随书·流求传》记载:大业六年,隋炀帝遣武贲郎将陈陵“率兵自义安浮海击之”,先至“高华屿,又东行二日至<句黾>鼊屿,又一日便至流求”。此处“<句黾>鼊屿”为今日之久米岛,高华屿即今日之钓鱼岛或其附近岛屿。这也是钓鱼岛首见史籍之记载。
隋书关于流求的记载也并非没有争议,目前一般有琉球说和台湾说两种说法。原因是隋书中的记载颇有几处虚实相间,难以理解之处;而后世注疏错漏添加,以至疑窦平生。但隋书记载“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当建安郡东,水行五日而至”。这段记载已然扣死流求即今日琉球。
琉球全境实为群岛星布,其本岛所在庆良间群岛更是大小30余个岛屿首尾相随,“居海岛之中”恰如其分。而台湾岛附近虽有澎湖列岛,但其情势全然不可勉强称之为“海岛之中”。再者建安郡为今日福建建瓯,其东为琉球,台湾在其东南。
以台湾和大陆的距离,即便是隋唐时期的海船,二三日即可抵达。“水行五日而至”的只有琉球本土方才符合。明清两代亲临琉球进行册封的使者都曾在记载中证实福建到琉球的水程恰是“五日而至”。
回头来说一下“冲绳”这个名字。此名最早见于新井白石(1657-1725)所著《南岛志》。其来源则是长门本《平家物语》,后者有文:“鬼界十二岛,外五岛从属日本,内七岛不从我朝。”内七岛之一便是ォキナヮ(冲绳)。新井白石这种做法,其实和现代人拿“香格里拉”来命名云南中甸如出一辙。
日本圣德太子推行大化改新,后来又在西海道(即九州岛)设立大宰府,其影响力逐渐向西向南渗透,用来指代九州南部岛屿的“南岛”一词频现于典籍。间中最有名的便是源赖朝封岛津忠久为萨摩、大隅、日向三国守护,兼南海十二岛之地头。十二岛者,其中并没有琉球或者冲绳本岛的称呼。
琉球传说中还有一则源为朝渡琉至今为日本所念念不忘。《中山世鉴》记载说保元之乱后,源为朝兵败西逃,流落琉球,生一子名尊敦,被琉球人举为中山王,号崇元庙主舜天王。镇西八郎源为朝固然确有其人,正是镰仓将军源赖朝的叔父,然则却在保元乱后流放伊豆,之后聚众再起,战死于八丈岛。
琉球舜天王的谱系据《中山世鉴》记载为舜天、舜马顺熙、义本王,三代之后因为不德让位于琉球圣主英祖。此说仅见于世鉴,未见他说。考虑到《中山世鉴》成书时正逢萨摩岛津氏侵逼琉球,将欲鲸吞,后人一般认为世鉴的作者附会源为朝的故事只是为了应对源氏子孙岛津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