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庄府巷的由来

如题所述

  最近,泉州海交馆文史研究人员刘志成被一块石头搞得“焦得烂额”。这当然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迄今为止泉州发现的最大浮雕云月金水型花岗岩石刻。这块云月墓碑的现身,不但见证了泉州庄府巷名称的由来,同时也引出一个重大的历史之谜:难道这块墓碑的主人、南宋太师庄夏是穆斯林?或者其母是位阿拉伯妇女?

  海交馆如获至宝
  前几天,泉州海交馆迎来了一件“特殊”的文物。这文物是块大石碑,长400厘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碑表面已风化,但图案清晰。中间一轮圆月,两旁分别有云朵,这是典型的阿拉伯图腾“云月”。工作人员立即将其放置在馆内的石器园内,作馆藏文物和研究之用。而同期运到泉州海交馆的还有捐献人捐出的花岗岩墓葬桌1块,长400厘米、宽100厘米;旗杆夹石1块,高200厘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
  据了解,捐献这批文物的人是当地丰泽区北峰招联村人,名叫张和平,是一位文物爱好者。40年前,该村庄夏墓遭破坏,该墓碑差点被毁,于是他将其运回家中加以保护。几年前,泉州海交馆文史人员获悉情况后,曾前往一探究竟,确认是庄夏墓碑后要求由海交馆收藏,但没有得到响应。后来,张先生及村民考虑到村里没有合适的收藏场地,即决定由海交馆收藏。
  捐献当天,该馆文史人员刘志成立即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该石刻是研究泉州南宋历史、文化融合、民俗的重要实物。
  庄府巷因人得名
  据《晋江历史文物》上载:庄夏,字子礼,永春人,徙居永春。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一生著作颇丰,卒赠太师。现泉州鲤城区、永春县尚有后裔族亲。
  据刘志成介绍,泉州庄府巷的来历就是“因府得名”,该巷早期有庄夏的府第。目前,该巷在泉州是较出名的一条巷,是泉州市政府大门前的主干道,也是泉州酒店所在地。刘说,就目前酒店的范围,足见早期“庄府第”的规模。
  这位文史界的前辈查阅相关史料还进一步说,庄夏生前受到当朝的器重,淳熙皇帝赐给他如此之大的府第,这在泉州历史人物中是独一无二的。后来,当地人就把这条巷称为“庄府巷”。
  相关史料无记载
  刘志成认为,泉州宋元是“东方第一大港”,大量的阿拉伯人聚居于此。早些年泉州发现了大量伊斯兰墓葬群,均是“云月”图案的石墓碑。“云月”作阿拉伯人的一种象征,大量出现在泉州发现的文物上面。虽然早期汉人墓碑上也出现过“云月”图案,但是通常体积较小,就是同安汉代将军许滢墓碑,也仅有200多厘米长,且是明朝时再补上的。此外,前年泉州东海法石发现的“云月”墓碑,系法石柳光砌光堂郭氏回族(阿拉伯后裔)祖墓,其长也只有300多厘米,宽度、厚度都比庄夏墓碑要小。
  对此,刘志成初步认为,作为南宋著名的官员,用“云月”作墓碑还较为罕见。庄夏采用巨大“云月”石刻墓碑。有可能其母亲就是阿拉伯人;或者是庄夏本人信奉伊斯兰教。但是否果真如此,目前泉州一些相关庄夏的史料均无记载,也尚无法从部分庄氏族谱中得到证实。
  刘志成进一步解释,宋代泉州人与阿拉伯人关系密切,皇宫贵族都争娶阿拉伯女人为妻,双方互有通婚。如今,泉州的陈埭丁氏、惠安白崎郭氏均为阿拉伯后裔,泉州鲤城燕支巷内“祖闾苏”也是阿拉伯后裔,母亲就是当时在泉州城居住的阿拉伯人。
  南宋进士庄夏缘何会有如此之大的“云月”石刻墓碑,这是一个待解的历史之谜。本报也将进一步跟踪,并希望提供新的证据和观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