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增强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

如题所述

于志刚/吉林银行吉林吉营支行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其执政能力强不强、在群众中的威信高不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快不快,直接影响到党的整体形象。那么,如何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就必须明确执政理念、强化执政重点、把握执政关键、注重执政效果。这样才能不辱使命,履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任。
一、坚持执政为民,明确执政理念
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群众的、发展的、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坚持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相一致,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要时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经常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既注重激发干部加快发展的热情,又注重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花架子,不求虚名。对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坚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不搞一言堂,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把决策过程变成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
第二,必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并进,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同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协调,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城乡互动、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基本思路,正确处理好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坚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财政支出重点用于保吃饭、保稳定、保社会事业,发展主要靠招商引资、靠社会融资,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第三,必须强化依法执政的理念。这是怎样掌好权用好权的问题。实际工作中要围绕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衡量标准,针对有些部门单位“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违法违纪行为,从整顿机关作风入手,开展了“万人评机关”活动,加大软环境整治力度,对评议列后三位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公开上电视,谈不足,找差距,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地形成了依法行政的浓厚氛围,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二、抓住第一要务,强化执政重点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基层领导干部要提高执政能力,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重点,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一是要善于谋划思路。只有思路清,才能方向明、目标准,才能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和取得成效。地方基层干部是一方经济发展的设计师,其首要任务就是为地方发展定好基调、把准航向。近年来,一些城市把发展布局中科学把握自身定位,抢抓国内外产业转移,抓住重大战略机遇,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具体奋斗目标,即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百强县。
二是要善于抓住重点。经济要大发展,靠自我积累太慢、靠民间投资太小、靠银行贷款又太难,只有靠利用外资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要变压力为动力,视困难为考验,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调整,以开放促发展,实现了在开放中壮大,在竞争中超越。实践证明,只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才会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增创发展优势,实现城市持续快速的发展。
三是要善于破解难题。领导干部要驾驭全局,带领地方发展经济,就必须争当勇立潮头、大胆创新的带头人,甘为不怕风险、敢试敢闯的实干家。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土地资源制约,要时刻牢记发展重任,咬定发展目标,以灵活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实施了应对措施,依法收回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厂房,极大地缓解了用地紧张的突出矛盾。
三、提高干部素质,把握执政关键
执政之要关键在人,领导干部是关键。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应该在创新力、执行力和驾驭力有突破。
一是要提高创新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求县市级干部要有科学的谋划能力,善于吃透上情、摸透下情,找准上级决策与本地、本部门实际的最佳结合点,选准抓落实的突破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新的关键点在于对上级精神的准确把握,对基层情况的透彻了解,对集体智慧的正确集中。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对此,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进行分析,国家宏观调控决不是延缓发展,更不是不鼓励发展,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始终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坚持抢抓机遇不动摇,坚持奋勇争先不动摇,变挑战为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大集约开发力度,促进了集约发展。
二是要提高执行力。发展县域经济,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是前提,抓好落实、强力推进是关键。正是基于这一认识,近年来,全面推行督事、考绩、用人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对领导与所包镇、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实行同奖同罚。设立了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大对项目建设考核力度,通过实行不看图纸看现场、不听汇报看实效的方式,对所辖各镇、街道办事处进行考核,对考核排名末位的党政一把手,在电视台公开亮相,谈原因、讲差距、定措施,在全市形成了围着招商干、跟着项目转、全力以赴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实践证明,正是通过实实在在地抓,实事求是地考,在基层干部中形成“纪律严明、政令畅通、贯彻得力,令行禁止”的高效执行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注重评判标准追求执政效果
基层干部执政方式优劣、执政能力高低、执政效果好坏,评判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一个地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效果。判断执政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三看”:
一看经济综合实力是否提高。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检验执政效果的首要标准。作为基层干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关键是要树立以发展为中心的执政观,千方百计提高地方经济综合实力。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决策方法,既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既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注重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注重着眼长远可持续发展。
二看社会稳定程度是否加强。建设平安社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是民心所向,是用实际行动检验执政效果的重要标志。基于这一认识,始终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来抓,以民为本,以防为主,重心下移,责任下移,有效保持了整个城市的和谐稳定发展。
三看群众满意度是否增加。我们要始终坚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切工作都以是否符合群众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工作中各级干部感情上贴近群众,决策上为了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坚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促民富”,尽心尽职“解民忧”,竭尽全力“保民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老百姓的爱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