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体育明星励志故事500字以内,要打字,先答先采

如题所述

林丹小时候,妈妈总喜欢把他当 成女孩子来打扮。那时候的林丹胖乎 乎的,头发留得长长的,都快盖住耳 朵了,有时候,两个小脸蛋上还被妈 妈抹得红红的,再穿上妈妈买的红色 衣服,活脱脱一个小女孩。上世纪八 十年代初,全国各地风靡学电子琴。 当时,林丹正在上学前班,班里的同 学都被家长带着去学电子琴,林丹也 不例外。妈妈给他买了一台“卡西 欧”的电子琴,价值一两百块,这个价 格在当时已经是很高的了。可是,这 么昂贵的电子琴却没能吸引住小林丹 的注意力,天天坐在电子琴前,只动 动手指头,这可把爱动的小林丹憋坏 了,刚弹上一会儿,他就想从椅子上 下来东逛逛西走走,结果只练了一个 星期,他就再也不肯练了。林丹的爸 爸和妈妈都是体育爱好者,爸爸喜欢 打乒乓球和排球,妈妈游泳,还打篮 球,经常代表上杭县去龙岩参加比 赛。妈妈想,儿子不愿练电子琴,可 总得练点别的吧。于是,她打篮球的 时候就带上林丹,让他自己在场上跑 着玩。当时,上杭县体育馆有少儿业 余羽毛球的培训,林丹周围有很多小 朋友都去那儿练球了。有一次,林丹 跟着他们一起去体育馆玩儿,他第一 次看到了羽毛球。看见小朋友们跑来 跑去,挥拍、接球,林丹一下子被吸 引住了,好像是找到了一种对味的感 觉。那一年,林丹5岁。很快,林丹就 进了培训班。但因为是业余班,其实 更多时候是在玩儿。小朋友们在一起 练习握拍、挥拍、跳绳等基本功,趁 教练不注意,林丹就跟小朋友偷偷玩 游戏,那段时光是快乐和无忧无虑 的。那个时候,小小年纪的林丹就显 示出了不肯服输、自尊心强的劲头。 当时的训练项目中,唯一让林丹害怕 的就是压腿。刚开始的时候,小孩子 的韧带没拉开,腿压不下去,教练就 帮他压,小林丹疼得直哭,边哭边 压,回家后,妈妈还要帮他继续压。 可是,不管再怎么疼,妈妈也从来没 有听他说过不想去练了。周末的时 候,训练队要长跑,绕着上杭县城跑 两圈,至少也有几千米,林丹是队里 年纪最小的,他跑不到前面去,就死 死跟着大一点的队员跑,一定要跑完 全程,绝不肯中途停下。另外,在队 里打比赛,如果输了球,教练还没说 什么,林丹自己就开始掉眼泪了。在 业余班,林丹是唯一用左手打球的孩 子,教练因此对他特别关注。虽然因 为年龄太小,林丹的技术水平在班里 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身体素质很突 出,当时班里进行技术评定,他的基 本动作、步法,前后摸球线等项都名 列前茅。 在泪水中成长 1992年,9岁的林丹顺利进入福 建省体校,来到了距上杭县600公里 远的福州。在省体校的第一个学期, 林丹是伴着泪水度过的。林丹是在那 年的冬天进的省体校,一向怕冷的他 很不习惯宿舍的生活。自从把他送到 福州的爸爸妈妈走后,他就开始哭, 几乎天天都要哭上一场。甚至有时在 训练的时候,练着练着想家了,小林 丹就哭起来了,教练一看,就先让他 站在一边,哭完了再练。训练完了, 回到宿舍,他独自一人常常发呆,不 知不觉中又开始哭起来。后来,林丹 开始给家里写信,一天一封,主题基 本都是: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 来看我吧。直到今天,林丹妈妈还保 留着其中的一些信。好在外婆外公和 舅舅在福州,稍微缓解了林丹的思家 情绪。每到周末,林丹便去外婆家吃 点好吃的,给妈妈打个电话,周日再 回到体校。刚到省体校的时候,从小 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林丹根本没有照顾 自己的能力,衣服不知道换,床铺不 知道怎么整理,更别说换洗床单枕套 了,整个人都邋邋遢遢的。到体校的 第一个星期,因为总是一个人发呆想 家,在宿舍里哭,也想不起来去洗 澡,他居然整整一个星期没有洗澡。 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从家里再回到体 校的时候,林丹想家的情绪才缓解了 一些。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哭了,家信 也减少到一星期写一封了。在挺过了 最初的适应期后,林丹不服输、自尊 心强的特点便显现出来。很快,他学 会了换衣服、洗床单,独立生活的能 力明显增强,在训练中更是特别要 强。林丹妈妈说,有一次,林丹发烧 打点滴,但他却不愿耽误训练,没有 向教练请假,从医院回来便继续投入 训练了。林丹 在部队经受洗礼 1995年,在全国青少年比赛中, 林丹获得了男单冠军,被解放军队看 中,让他到队里试训了10天。之后没 多久,林丹便接到了解放军队的录取 通知,12岁的他就这样跨进了军队的 大门,成为一名军人。到解放军队 后,队里给林丹发了很多新装备,好 像还是凯胜的,有服装、球拍等,抱 着这些装备,林丹别提多开心了。因 为在此之前,他一直用的是木头拍 子,从来没有用过这么好的装备。除 了新装备,林丹还拥有了自己的军 装。当时他的个子特别小,还不到1.4 米,帽子戴在头上像扣了一口锅,腰 带系到最里面的扣眼还是松,裤子直 往下掉,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1997 年,林丹随解放军队到南日岛体验部 队生活。在那里,他们这些专业羽毛 球选手每天要跟部队官兵一起出操、 站岗,在大太阳底下站几十分钟、夜 间紧急集合等,林丹都一一体验过。 除了操练,他们还要跟部队同吃同 住,在解放军队训练的时候,大家总 觉得伙食不好,挑来挑去的。到了那 里,吃饭的时候,大家左看右看,看 不到饭里的肉。据林丹说,那里讲究 的是“看菜吃饭”,也就是说看没什么 菜就多吃饭,即使有菜也要看着吃。 有一次,林丹跟连长、班长几个人一 起吃饭,一个盘子里只有几条小咸 鱼,林丹上去就夹了两条放到自己碗 里吃,班长后来质问他:“知道什么 叫‘看菜吃饭’么?旁边还坐着连长 呢!”刚去部队的时候,林丹要洗澡, 就问澡堂在哪儿,几点有热水。班长 告诉他这里洗澡不用热水。结果在部 队的20天,林丹只洗了3次澡,也就 是用凉水冲一下便赶快穿上衣服。经 过那段时间在部队的锻炼,林丹充分 感受到了当军人的不容易,体会到了 军人的可贵可敬,也让他平添了身为 军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这种感情后 来在林丹得胜后的标志性动作——行军 礼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林丹说自己 在赛场上的那股霸气是与生俱来的, 事实上,这股霸气是缘于他从小不服 输的性格。这股不服输的劲头让林丹 在无论多么苦多么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19
小时候,性格内向的他很少给家里惹事,如没有妈妈的允许,是不敢接受别人东西的。但有一件事,姚明至今难忘。

1为打游戏机,姚明从妈妈的兜里偷了100元钱。这是姚明10岁的事,每当钱花光后,姚明都会从妈妈的兜里偷出几块钱,随着次数增多,拿的数目也越来越大,最后一次,竟然拿了妈妈100元。这次,姚明被发现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妈妈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还给了他一些零花钱。正是因母亲这种做法,使姚明更深地意识到了自己所犯的错,所以如今,他会语重心长地讲起这些。

2第一次投篮
姚明站在罚球线后,两手卡着篮球,屏住呼吸。他心跳得很快,双臂与贴在胸口的篮球,似乎都随着心跳在颤抖。
这是姚明第一次投篮,那时他上小学一年极。小学生们就像玩一样,跑跑圈,看谁跑得快,投投篮.看谁投得准。
“同学们,投蓝比赛让谁参加好呀?”老师在讲台上问,眼睛瞅着坐在最后一排的姚明。小朋友们已齐刷刷地叫了起来:“姚明”大家都知道姚明的爸爸妈妈是打篮球的.而小学一年级就长到了1米50的姚明,更让老师和同学对他充满期望。
姚明双手贴着裤缝站了起来,满脸自豪。这位多年以后的NBA状元秀就在简陋的篮球架前开始了平生第一次投篮。但是,没有投中,篮球有气无力地碰了一下蓝板,然后落在地上蹦了几蹦,歪歪斜斜地滚远了。
3进体校为喝牛奶
“我当时叫他打篮球,只是希望让他活动活动。”姚明的父亲姚志源说。即使送姚明去了少体校,他也是这么想的:会打篮球,将来考重点中学和大学,有加分优惠。
姚志源退役后,分配到上海海事局。方凤娣算是“专业对口”,进了体育科研所。姚明出生后,夫妻俩工资的大部分都用在伙食上:一对亚洲身高第一的夫妻,再加上一个猛长的儿子,那点儿工资愈发显得菲薄了——即便是前国家女篮队长,方风娣很长一段时间每个月只有四十多元的收入。
“姚明长身体的时候,食量很大,一只红烧蹄膀,被姚明一顿吃光。方风娣这时又得为下一顿发愁了……”东方男篮领队俞小苗回忆说。为了保证姚明的营养,姚志源夫妇只得自个儿省吃俭用了。姚明进入少体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少体校的学生有伙食朴助,起码每天有一瓶牛奶供应。
姚明9岁的时候,去徐汇区少体校练篮球。姚志源有时兴之所致,就在宿舍前的旧车棚旁,跟姚明玩玩篮球——姚明显然还缺乏“敬业”精神,因为每当儿子投进几个球后,姚志源就得给他买点小玩意
儿进行奖励,后来姚明调侃道:“刚开始时我是靠接受贿赂打篮球的。”
脸上贴的纸条最多
姚明的童年在上海康平路95号度过。姚明记忆中朴素而又快乐的童年,是铺在一条今天看起来又窄又短的走廊上的。
男主人姚志源身高2米08,女主人方凤娣1来88。两人均是打篮难出身,有“亚洲第一夫妻”的美誉。姚志源是上海队队员,上个世纪 70年代方凤娣曾担任过中国女蓝的队长,大名鼎鼎。
楼里住的都是上海体委的职工,现在的国家网球队教练王良佐、上海男排主教练沈富麟等当年都与姚家比邻而居。房子小,走廊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姚明与张窗、王佳音、孙怡、孙家传一起长大。张窗最大,也最调皮,像个男孩子。姚明在5个孩子中排第二,却温顺得像个女孩子。大家一起玩牌,姚明脸上贴的纸条最多,因为其他几个人联合起来整他。姚明,也不急,一胜憨笑。
他挨了张窗的打,不还手,也不争辩,而是去找张窗的爸爸:“张窗爸爸,张窗又打我了。”“她打你一下,你还她两下。”“不行啊,我妈妈说,不能打人的。”
姚明1980年9月12日出生在当时著名的以篮球为职业的"亚洲第一夫妻"家里。第一夫妻指的是身高:父亲姚志源身高2.08米,母亲方凤娣身高1.88米。但如果说姚明的成功都得益于身高,得益于父母的职业遗传,那就错了。其实姚明小时候对篮球并不喜欢,更谈不上出色,是父母对姚明既顺其自然又积极引导,不急于求成,不拔苗助长,尊重他的职业选择,对他进行一系列的科学培养,才让这颗体坛明星冉冉升起。追答

480字

追问

谢谢你

追答

不用啊哈哈,谢谢你才对

追问

能加个好有吗?

追答

好哇

追问

你是♂的还是♀的

QQ号是好多

追答

如果是🚺呢

追问

没什么,我也是♀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19
贝利。他1940年10月23日出生在巴西的特雷斯科拉索内斯镇的一个贫寒家庭,小时只能赤脚踢球。13岁时,开始代表当地的包鲁俱乐部少年队踢球,使该队连续三年获包鲁市冠军。这位天才少年引起人们注目,1956年,着名的桑托斯队邀其入队,头一年,即攻入 32个球,成为该队最年轻的射手。 1957年,未满17岁的贝利首次入选国家队,并首次参加世界杯赛,他以惊人的技巧驰骋赛场,使足坛惊呼:巴西出现了一位神童!追问

字数不够

500字

追答

23号”,就是人称篮球场上“脚穿球鞋的基督”、NBA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飞人”乔丹。在他的篮球生涯中,他带领公牛队赢得了6次总冠军,在“梦之队”中赢得了两枚奥运金牌,10次夺得赛季最佳得分手称号,5次当选NBA最有价值球员……

1998年6月14日。

还有42秒全场比赛即将结束,爵士队仍以86比83领先公牛队。这时,球到了“23号”手中。关键时刻,只见他带球突破防线,挥腕出球。两分!比分改写为86比85。离全场比赛结束还有5秒钟,公牛队仍落后一分。场上的控球方为爵士队,而且并不只是普通的“爵士”,而是爵士队的领军人物“邮差”马龙。爵士队即使不进球,光拖延时间,胜利似乎也唾手可得。猛然间,马龙手中之球已失!断球者又是“23号”!马龙大惊之下猛回头,“23号”已运球突进三米线。观众巨大的声浪在为“23号”读秒,“5、4、3、2—”。只见“23号”急忙后仰,身子都快向后跌倒了,仍不慌不忙长臂出球。篮球掠出一道美丽的弧线……时间凝固了,全场鸦雀无声,投手的手滞留在空中,只有球在飘。“唰”!篮球应声入筐,又是两分!87比86!公牛队以一分优势拿下了本赛季NBA总冠军决赛的第6 场比赛,从而以4比2力克爵士队,夺得总冠军。
这个“23号”,就是人称篮球场上“脚穿球鞋的基督”、NBA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飞人”乔丹。

第3个回答  2014-10-19
C 长夜漫漫

D 得意洋洋 大名鼎鼎 大腹便便

F 风尘仆仆 风度翩翩 风雨凄凄

G 果实累累 顾虑重重

H 含情脉脉 虎视眈眈

J 剑戟森森 饥肠辘辘

L 流水潺潺 流水涓涓 来去匆匆 来势汹汹 两手空空

M 磨刀霍霍 目光炯炯

N 牛山濯濯 怒气冲冲

Q 气喘吁吁 气势汹汹 其势汹汹 千里迢迢 群雌粥粥 气息奄奄 秋风瑟瑟

R 人才济济 人海茫茫 人心惶惶 热气腾腾

S 神采奕奕 生机勃勃 生气勃勃 杀气腾腾 书声琅琅 死气沉沉

T 铁中铮铮 逃之夭夭 天道恢恢 天理昭昭 天网恢恢

W 威风凛凛 文质彬彬 无所事事 温情脉脉 万目睽睽

X 喜气洋洋 小心翼翼 兴致勃勃 血迹斑斑 想入非非 信誓旦旦 羞人答答 雄心勃勃
第4个回答  2014-10-19
百度一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