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有哪些

如题所述

“卒”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有:

    同“猝”。仓促,急速

    行西逾陇卒。——《汉书·食货志》。注:“仓卒也。”

    突然

    则亡以应卒。——《汉书·辛庆忌传》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说文

    古代供驱遣从事一定劳役的奴隶。后用为低级差役的称呼

    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史记》

    步兵

    在车曰士,步曰卒。——《吕氏春秋·简选》注

    春秋时地方一级居民单位名,同时也是一级军队编制名

    全卒为上。——《孙子·谋攻》

    古代天子统率诸侯的一级组织名。三十国为卒

    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礼记》

    终止;尽,完毕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韩非子·解老》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大夫曰卒。——《公羊传·隐公三年》

    终究;终于

    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停止

    三饭卒食,赞洗爵酌。——《仪礼》

卒:zú   cù 

一、释义:

[ zú ]

1.兵:士~。小~。兵~。

2.旧称差役:走~。

3.死亡:病~。生~年月。

4.完毕,终了:~岁(度过一年)。~业(毕业)。

5.终于:~胜敌军。

[ cù ]

同“猝”。

二、组词:

    卒业 [zú yè]  毕业 。

    士卒 [shì zú]  旧称士兵 。

    兵卒 [bīng zú]  士兵的旧称 。

    暴卒 [bào zú]  得急病突然去世 。

    隶卒 [lì zú]  衙门里的差役或衙役 。

    小卒 [xiǎo zú]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

    禁卒 [jìn zú]  牢房看守 。

    走卒 [zǒu zú]  差役,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被利用来为他人目的效劳的人。

    卒然 [zú rán]  形容很短暂的时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29

文言文卒的意思

①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

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③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④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

⑤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⑥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卒的基本字义

1、兵:士卒。小卒。兵卒。

2、旧称差役:走卒。

3、死亡:病卒。生卒年月。

4、完毕,终了:卒岁(度过一年)。卒业(毕业)。

5、终于:卒胜敌军。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①<名>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
②<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③<名>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④<动>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
⑤<动>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⑥<副>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副>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07

①<名>步兵;士兵。《过秦论》:“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郑伯克段于鄢》:“缮甲兵,具卒乘。”
②<名>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一卒。《叔向贺贫》:“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谋攻》:“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③<名>差役;隶卒。《左忠毅公逸事》:“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④<动>死。《董宣执法》:“年七十四,卒于官。”《赤壁之战》:“初,鲁肃闻刘表卒。”
⑤<动>完成;完结。《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陈情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⑥<副>终于;最终。《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垓下之战》:“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辨】兵,卒,士。上古时这三个字意义各不相同。“兵”一般指武器,也可泛指军队;“士”是战斗时在战车上的战士。

<副>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卒惶不知所为。”《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第4个回答  2016-12-07
1.通假字,通“猝”,仓猝,急俗。如:兴卒暴之作。2.士兵,如:率疲弊之卒。3.差役,如:泣涕谋于禁卒。4.死,如:卒于宫。5.完成,完结。如:供养卒大恩。6.终于,最终。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