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思教道,新的体会作文412字

感思教道,新的体会作文412字

1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 ,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狂沙吹尽始见金”,大风大浪之后依然屹立的身影方是可以撑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栋梁之材。作 为当代青年,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这句话,永远在生活中的挫折面前保持不屈不挠的斗志。孔子这句闪烁着智慧之光的箴言,跨越千年,拥有 永不褪色的生命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于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 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这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生命是短暂的,可我总觉得自己年轻,还有很多时间可 以挥霍,于是,时间在默默中从指缝中溜去,没有在自己的人生长河中激起一点涟漪。

2篇
论语读后感----论孔子的学习精神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后无来者,也起码是前无古人了)。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这就是孔子的学习!这就是圣人的学习!
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3篇

论语》是二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们的言行被记录后编成的一本书。曾经在中国的私塾教育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与《孟子》、《诗经》等一起为课本,由私塾先生(老师)逐句逐段的讲解,谓之“孔孟之道”。
在中国过去的二千多年的历史中,被历代君主帝王极力推崇,在中国的文化活动中充当了主流学说,对人们的思想起了严重的束缚作用,而且《论语》中主要倡导的是“礼教”也就是宣传“忠君、尚礼”,与现代社会的思想观念(平等、自由、均富等等)已有很大的差距,也很难溶入现代社会的文化中。
但是,就《论语》中有些伦理道德的观点等不能全盘否定,还是有可取之处,而且已被中华民族接受并传承至今。
曾读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古今年中外信手拈来;也在央视屏上听过她的回答题,神定气爽娓娓道述。所讲篇章约占《论语》的十分之一多点,已很了得呵。但也有她自我认知的局限,岜不说是曲解之意可也是误解或谬误了。比如:《论语》中有一句“民无信不立”,孔夫子的语境应理解为:取信于民。或者:对老百姓要讲信誉。而不能解释为“信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行文于此,也说明孔老夫子懂得历史是会变迁的,会后浪推前浪而长奔不息。这就是心得读后的心得。
本人曾在课外阅读和研习过《论语》,当时是怀着一种莫名的崇敬,也出于一种好奇心。因为在我们读书的年青年代是列为禁区的。没有哪个老师敢教,更谈不上有人解读释疑了。而且好不容易寻求到书本,还是偷梁换柱似躲避着读。自已参照学过的古文来解读《论语》,其自学之难不堪回首。这也就算是另类的读后感吧。
相互交流。供你参考。
追问:
老大,我要的是论语心得读后感,于丹写的!

而且你的也太多了!我就要300字!
回答: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通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面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们过去总是喜欢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起参加工作,你今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责任、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我们知道,西方国家以宗教立国,中国长期以儒学立国。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这样够短没??
追问:
太多了……接近1000字了

你从网上找麻烦顺便稍微去点,就留下300字就好

我谢你了……
回答:
最近一直在看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首先想要说的是,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每每去到书店,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关于教人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人生挫折、怎样处事”的书籍比比皆是,而这些所谓的“心灵鸡汤”迎合了当今复杂社会下处于“心灵冲撞”中的人们所需要的那种必要的理解和必要的心灵慰籍,而这些书籍中,我认为于丹教授关于《论语》的心得体会却是最值得一看的。
想起以前读中学的时候,什么《论语》《庄子》在我的眼中都是很深奥的东西,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在其位,不某其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或许,没有于丹,我大脑中不会再想起《论语》,不会想到通过读《论语》来指导自己的生活,也不会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当看了于丹教授的书后,我知道了孔夫子的伟大,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于丹教授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教授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
对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于我这等凡夫俗子来说,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读透、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或许,迷茫中的你我,会不经意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和帮助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23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少不了。”每当我轻轻地唱起这首歌,我都会沉浸在无比的激动与幸福之中。是呀,妈妈不仅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而且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妈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细腻的,是温暖的,是深情的。妈妈的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当清晨第一抹晨曦在东方出现,妈妈已经开始为我整理书包;当放学的铃声刚刚响起,妈妈已经伫立在雨中等候我多时;当每一顿饭菜端上餐桌,妈妈总是等我第一个吃饱;当每一次病痛向我袭来,妈妈眼里都会闪现着心疼得泪花……妈妈的爱,让我在幸福中一天天长大:妈妈的爱,使我的童年充满了欢乐;妈妈的爱,使我感受到温暖的人间亲情;妈妈的爱,也是我开始蕴藏了一颗感恩的心。
如果有一天,妈妈会因岁月的霜华慢慢变老;如果有一天,妈妈会因生活的劳累而病倒;如果有一天,妈妈会因为儿在远方而少了几分叮咛和嘱托;如果有一天,妈妈会因为惦念儿女而多了一份期盼和挂牵。我们也会像妈妈爱我们一样去爱妈妈的。
是啊,是父母用欣喜泪水和幸福的笑容迎接了我们的到来,从我们来到世间的那一刻起,父母便多了抚育和照顾我们的责任。为了给我们一个舒适美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总是那么辛劳,那么简朴。现在,我们长大了,我们也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体谅父母,去照顾父母,去孝敬父母。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只有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让你感受人间的真情,人间的温暖,人间的美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会赢得友谊,拥有快乐。
小草感谢漫漫春晖的沐浴,大树感谢深藏泥土的根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道:“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感恩的心变为报恩的行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用感恩的心来报答生育我们养育我们的母亲,回报我们的祖国母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