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化学家在“铁基(氟掺杂镨氧铁砷化合物)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该研究项目荣获2013年度

我国化学家在“铁基(氟掺杂镨氧铁砷化合物)高温超导”材料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果,该研究项目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基态Fe 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2)氟、氧、砷三种元素中电负性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相应的元素符号填空)。(3)Fe(SCN) 3 溶液中加人NH 4 F,发生如下反应:Fe(SCN) 3 +6NH 4 F=(NH 4 ) 3 FeF 6 +3NH 4 SCN。①(NH 4 ) 3 FeF 6 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除共价键外还有_________(选填序号,下同)。a.配位键 b.氢键 c.金属键 d.离子键②已知SCN 一 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该原子团中 键与 个数的比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4)FeCl 3 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而FeF 3 晶体熔点高于1000 o C,试解释两种化合物熔点差异较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氮、磷、砷虽为同主族元素,但其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是多样化的。①该族氢化物RH 3 (NH 3 、PH 3 、AsH 3 )的某种性质随R的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则Y轴可表示的氢化物(RH 3 )性质可能有________。 a.稳定性 b.沸点 c.R—H键能 d.分子间作用力②碳氮化钛化合物在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其结构是用碳原子取代氮化钛晶胞(结构如图)顶点的氮原子,据此分析,这种碳氮化钛化台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1)[Ar]3d 6 (2分) (2)F>O>As(1分)
(3)①ad(2分,漏选扣1分,错选不得分) ②sp(1分)  1:1(1分)
(4)FeF 3 为离子晶体,FeCl 3 为分子晶体(2分,答案合理即可得分)
(5)①ac(2分,漏选扣1分,错选不得分) ②Ti 4 CN 3 (2分)


试题分析:(1)亚铁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24,因此根据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可知,基态Fe 2+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 6
(2)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氟、氧、砷三种元素中电负性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F>O>As。
(3)①(NH 4 ) 3 FeF 6 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的微粒间作用力除共价键外还有离子键,另外还有配位键,即N和H、Fe与F之间存在配位键,答案选ad。
②已知SCN 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则碳元素分别与S以及N元素形成1个双键,不存在孤对电子,因此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由于单键都是 键,双键是由1个 键与1个 键构成的,则该原子团中 键与 个数的比值为1:1。
(4)FeCl 3 晶体易溶于水、乙醇,用酒精灯加热即可气化,这说明氯化铁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而FeF 3 晶体熔点高于1000 o C,这说明氟化铁形成的晶体类型是离子晶体,因此两种化合物熔点差异较大的原因是FeF 3 为离子晶体,FeCl 3 为分子晶体。
(5)①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因此三种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降低,a正确;b.由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因此氨气的沸点最高,b不正确;c .非金属性越强与氢元素形成的共价键越强,键能越大,因此R—H键能虽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c正确;d.三种氢化物生成的晶体均是分子晶体,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大,d不正确,答案选ac。
②根据晶胞的结构特点并依据均摊法可知,晶胞中含有的碳原子数是8× =1,氮原子数6× =3,钛原子数是12× +1=4,所以化学式为Ti 4 CN 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